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
211
周欣宇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杉本博司是当代全世界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摄影师,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摄影师之一。侘寂是日本民族的一种生活内涵,也是日本民族的审美源头。杉本博司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侘寂美学深层次的理念,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侘寂和时间之间的理解。他运用传统文化和现如今的时代精神,确定了自己创作方向以及自己在艺术造诣上深入。杉本博司的创作理念对于中国摄影师探究中国文化视觉表达有着更加高层次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杉本博司;侘寂;日式美学
一、绪论
纵观学者们现有的研究,他们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对杉本博司的作品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做了阐述和理解,以及对“侘寂美学”的历史渊源和在现代工业中的设计领域做了详尽的研究,但是他们都没有从“侘寂美学”的角度阐述杉本博司的作品。作为影响日本文化致深的“侘寂美学”,对杉本博司的作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底是如何体现在杉本博司的作品里,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与目的。
二、侘寂美学
(一)侘寂(侘び寂び)的定义
在日本传统美学里面,侘び寂び是其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是日本美学的核心。侘び寂び的完整形态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简化形态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美学,贯穿无数日本人的生活及创作。与侘び寂び字义上最相近的中文词汇就是“质朴”,但“质朴”只能体现它的其中一层含义。随着几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尤其是与茶道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侘び寂び更指一种相对的、独一无二的美,是一种天然的、人类最终归于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把不完美当成完美的美。(二)侘寂美学的发展
侘寂的哲学、精神与审美原则一开始受到中国道家与禅宗的影响,对于侘寂的理解源于唐宋时期中国的诗词与黑白水墨画苍凉、忧伤、极简主义的氛围。十六世纪末期,侘寂拥有的独立元素合并之后,就成了日本文化的一种特。虽然侘寂很快就渗透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但它是在茶道仪式之中,有了最完整的实践。如今,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日本文化也影响了无数日本及海外的艺
术家。侘寂是日本传统美学的核心,它的精神内涵被许许多多的设计师运用在他们的创作中。
柏木由纪下海三、在杉本博司的摄影中解读侘寂
苏珊·桑塔格曾言:“人类收集照片就是在收集世界”。原本时刻变化的、既不会停留又无法捕捉的世界,通过摄影这个行为成为时间的断片。作为时间的标本,照片应放在好奇心这台显微镜下来观察、理解并拥有。因为有了“想让时间停止”的欲望,所以才有了摄影。世界因欲望而存在,摄
影则因欲望得以发明。
在杉本博司的作品里,时间是永恒的艺术主题。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了很多对于自然、时间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探讨更多自身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特性。(一)时间——永恒的主题
从侘寂的美学观点来看,时间被当成一种与物质一样存在的,它的本质是为了体现物质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逐渐剥离他的表象,揭示了它的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这样看来,任何事物都可以挑战时间,超越时间,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新。
在杉本博司的著作《现象》一书中,提到了“想让时间停止”这一促使摄影发展的人类愿望。事实上,摄影一直主导着人类了解历史和世界的方式。摄影能将所有人的历史瞬间停止、保存,无数次翻看。甚至可言,历史如果没有摄影将其固化,那么历史也就不成其为历史了。而实现“想让时间停止”这一人类根
本愿望的日子也日益临近。只有当认知时间的主体,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那一刻,人类才能真正地让时间停止。而那一刻就要到来了。
1.《海景》——亘古与永恒
杉本博司多次提到过,海是他最初的记忆。《海景》系列已经拍摄了30多年,童年时代的印象使他持续拍海:“清晰的水平线、万里无云的天空,我的意识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大海就是意识的原点,我一边巡游全世界的海洋,一边思考人类意识的原点。”海——不仅是个人的记忆,对文明的记忆,而且是对全人类的记忆,能够唤起我们来自何处以及我们如何诞生的思考。根据杉本自己的介绍,《海景》系列始于1980年的纽约,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今人看到的一切是否与史前人类一样?”而当他为了准备拍摄而登上富士山顶的时候,他发现实际上已有数百万年的山河变化实际上非常大。而唯一没有变的只有大海。所以他以古代大海为目标,开始了他的创作。杉本将相机的焦点设置为无限远,使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进行拍摄。在《海景》系列中,几乎每张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构图非常简单,只有大海、天空和分界线,只有黑白灰,以及照相纸上明胶卤化银的质地,但每张照片
作者简介:周欣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大观 Art Panorama
212
的细节永远不会枯燥和重复。
当例行的、习惯的观看方式出现变化,当事物不再令人感到熟悉,就会“产生”侘寂。侘寂的美是从寻常、毫无特或平凡无奇的事物中看出非凡之处,而且也是一种对逐渐失去生命的审美态度。几百万年来的光景让我们与史前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真正与时间同留的就只有更亘不变的海了吧。我们早就知道世界的一切生物都有着相同的命运,所以也算是混合着一种苦乐参半的安慰吧。
2.《剧院》——片段的时间
杉本博司的摄影创作从来都是目的明确,这种初衷来源于他小时候看电影的记忆。电影在几小时的播放后,银幕又回到了空白的帆布,但我们留下了关于整场电影的记忆。由于相机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人眼,如果将相机架起来并“观看”一场电影,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他《剧院》系列创作的灵感来源。每张图片的正中心都是一个规矩的长方形,照片的四周则是剧院的内部结构,有古典罗马式的剧院,有现代的电影院,有露天的电影等等,每一张图片所拍摄的剧院都不一样,但正中心永远都是被人们所记忆地随着时间消逝的影像。曾经喧嚣过的影院,在一部电影结束时,当观众逐渐地散去时,谈话声消失了,笑声消失了,脚步声消失了。
在这里,相机则犹如人类眼睛般的存在。晶状体就类似于镜头,视网膜则是底片,瞳孔就像一个光圈。那快门是哪个部位?快门对于相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装置,它以果断的态度面对分秒不停变化的现
实,以及无法捕捉的时间,最后,以时间为单位进行曝光,决定我们所见的环境与事物。这个动作,把现实中模糊存在的实像,转化为具有明确方向性和意义的虚像,定影在底片上。没有快门装置的人眼,必须只能适应长时间曝光。从出生后第一次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到临终躺在床头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为止,人类眼睛的曝光时间,就只有那么一次。人这一生,就是依赖映在视网膜上的倒立虚像,不断测量着自己和世界之间的距离。(二)自然——非文化的旷野性
纵观侘寂的前身——禅宗——是一种带有归返自然的反现代化的倾向。如果我们读从晋到清的中国僧人的诗,几乎都是一种静、清、寒、幽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风格从中国古代的时候传入日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的哲学家和艺术家,直到出现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上。他曾经说过自己的创作风格让他很像一个宋朝的画家,就是在画纸上尽量用少量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的形状。同样,杉本博司的作品画面中大部分都是及其精简的构图,留于相纸上的只有孤寂与禅意。
1.《闪电原野》——自然的触角
拍摄《闪电原野》是由于杉本博司的一次偶然的意外。静电一直被他称为暗室中飞扬跋扈的妖怪,无数次在洗照片时毁坏了眼看着就要完成的作品,以至于每次洗照片之前他都要对着神龛祈祷神灵保佑他当天的显影顺利完成。在与这个“妖怪”斗争了几十年后,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真的无法战胜的话,与它化敌为友或许会更好。”之后他反复制作静电场及拍摄实验,终于创作出《闪电原野》。整个系列的照片和
以往需要细细凝视的作品不同,它有种直观的美感,有如闪电般的肆意,有如树枝的蔓延,有如大脑的沟壑,分出无数的层次,像是大自然的手脚束缚在底片上成了二维平面。在千分之一秒的瞬间,静电被引导在底片上肆意妄为的跳舞,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原有的神奇与美感,以及暗含了杉本博司对于无法克服的自然所不得不诚服的心理过程。
美不一定是指形态上的完整,这是不言自明的。不仅不完全,而是可以说刻意放纵还原事物原本的样子,恰恰体现了美,这也是《闪电原野》所体现的本质。观察大自然可以得到真相。于大自然共生千年的经验,使人懂得并非所有事物都会永存,所有的一切终将凋零,进而湮没、消逝。
2.《影之》——自然的孔隙
歌德在《彩学》序言里做出说明:“彩是光的行为,有行为就有痛苦。”杉本博司对此的理解是,光遭遇某些妨碍它自由运动的物体之后便以彩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种遭遇可以理解为所遭受的痛苦。
除了已经被命名了的这些自然彩以外,世界还充满了无限的彩,但自然科学却将世界仅定义为七种颜。然而,正是在这些无数被舍弃的颜之中,才能真正领悟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当太阳光穿过黑暗的宇宙,遇到三棱镜并产生所谓的“痛苦”,太阳光被分成无限影调层次的颜。为了让这些彩显得更加清晰,杉本博司制作了一台带有机械装置的特殊反光镜。光被三棱镜折射后再被反射,经历两次分
光后,自然的孔隙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底片上。之后,底片被放大,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影之》系列作品。
这般对宇宙规律的欣赏,也恰好体现了侘寂所涵盖的内容超越了我们所能感知的范围。金属生锈后失去光泽,其颜和质地的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侘寂就包含了这种无时无刻地变化。自然也是无时无刻地变化,在物质和物质的孔隙之处暗含无数的可能。任何被视为侘寂的事物,都能彰显这股自然的力量,体现了这个世界背后不为人知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
四、结语
摄影师杉本博司的作品典雅不失禅意,简单不失内涵,他的作品引申出一系列滔滔不绝的发挥与阐释,在传承日本传统美学侘寂的基础上,为无数后者开启了一扇以侘寂美学为核心的崭新的审美之窗。虽然日本民族的文化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希望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创作中不要妄自菲薄,在潮流之下的欧美文明面前自我矮化,应该重新审视和发扬中国古典的传统之美。这种理性的认识,在当下的学习中可资借鉴,这或许也是我们今天重新学习杉本博司作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何磊.论日本“物”之“侘寂”美学[J].艺海,2017(1):63- 65.
[2]温灵.杉本博司的摄影禅思[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5(3):132-134. [3]林路.杉本博司:通过时间和记忆还原精神世界[N].中国摄影 报,2017-03-31(003).[4]李森.横贯时空 解读杉本博司的艺术逻辑[J].中国摄影,
2014(11):24-28.
(责任编辑:董冉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