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设计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课标解读
按照课标,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精髓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中感受文化继承的价值。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落实策略
课前: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准备才艺展示。
课上: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当堂辩论法、才艺展示法。
传统婚礼(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资料: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引导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识别、观察,尽量记忆,
以便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刚才镜头中出现了我国哪些剧种?你们知道它们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剧种是否至今还在?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独特的艺术吗?面对这些濒临失传的艺术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探讨的内容。
方式二:话题导入
“国学热”持续升温——从有大学开办国学院、国学讲座,到接连出现的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国学馆,以及汉服热、成人礼的兴起;放眼国际,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升温等等。国学一派热闹景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地位分析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
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的角度讲,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往往又放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上,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高考考查该考点时经常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等知识点联系起来。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阅读教材P39-41“传统文化面面观”,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阅读教材P42“传统文化在今天”,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3.①阅读教材P42-4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②⇓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7、8: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③⇐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步骤4:教师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