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婧 沈阳师范大学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其作品在19世纪的俄国背景下日趋成熟,习惯用奇特的幻想,病态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俄国的关注与对当下俄国人民生活的反映。把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习惯与特点有助于人们系统地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以及他的关注对象。
小学三年级英语试卷分析关键词: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孙婧(1994.8-),女,汉族,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133-01
韩版花样男子演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合称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双峰并峙。他不仅是一位天才作家,从思想上看,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罪与罚》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在19世纪的俄国背景下,逐渐形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鸿蒙怎么升级一、重思想多于重艺术
一直以来,有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性问题提出质疑,认为他的作品纷繁复杂,结构性差,有些话语似乎是信手拈来,并无艺术性。其实不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始终放在首位,而艺术性只能紧随其后。他常常为体现构思而宁愿牺牲形式。在写长篇小说时,他一般都是拟定计划,很快作品信手写成。他常诉说自己的创作条件差,不能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反复琢磨。有时几个主题一同涌入脑中,所以作品常常有多个思想和多个中心人物并存的特点。
二、关注自杀问题
酒醉的蝴蝶歌词自杀作为一个人类极端体验方式在社会中普遍存在。自杀的意义总是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细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典型人物:《罪与罚》中的斯维德里加洛夫、《白痴》中的依波里特等。他将笔下的人物死因大多归因于整整一代俄国人所面对的生存困境。在《罪与罚》中主人公在街边遇到了,自杀者和酒鬼。他对那些已被社会抛弃的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习惯从人的思想意识来处理自杀问题,而非单纯的数据统计和自然科学法则。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关注自杀者或即将被处死刑的人死前的心理状态,甚至喜欢直接了解死亡时的体验。在《少年》中描写克拉夫特之死时,他使用了两个真实的自杀者日记,象征性地解释了个人体验提供着意义与价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力量左右着我们的行为。
三、擅长刻画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
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创作了很多病态的、神经质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双重人格。这些人物也许脱离于现实甚至荒诞,但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双重人格是我们人最平常的特点,不过并非是常人都有的特点,这种特点一般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并且每个人的强烈程度不同。在《地下室手记》中他展现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双重人格。主人公没名没姓,却喜欢对自己与别人的思想进行分析与猜测。他渴望权力,却偏偏无权,他骄傲自大,却又妄自菲薄,他希望折磨别人,却又受尽他人折磨。在这样的二重性下他最终走向绝望。陀思妥耶夫斯基充分反映了他对人原本的善与恶的解读,并展示了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善与恶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注重心理描写
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他标榜挖掘人物心灵的深处。在写双重人格时通常会伴有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与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初次出现就是一个懦弱颓废神经质的人物形象。他可以善良地把醉酒的陌生人送回家,又有着杀人的思考与欲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也会通过梦和对话体现。拉斯柯尔尼科夫多次做梦来表现他的焦虑与潜意识,如在他杀人后既渴望对人说出内心秘密又害怕泄露秘密,在过马路时差点被马车撞死,在见到索尼娅时,内心更是充满纠结。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的大量描写旨在揭示人物内心深处。
刘琳个人资料五、幻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戴佩妮图片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由于受到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认为人们所见所闻的现实社会只是表面,真正的现实是充满幻想的,是需要用艺术深入灵魂深处挖掘的。在《罪与罚》中男主人公为准备谋杀计划到家试探时,一路上已经展开了幻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结合俄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表达了真理有时也变得虚假,人们已经把虚假的谎言和伪装应用的比真理还要得心应手。
陀思妥耶夫斯基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与他的天赋,异于常人的独到眼光有关,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所经历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生活经历也助他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写作特点与艺术风格。曾经被判处死刑到后来赦免,流放到服刑,使他真切地体验了濒临死亡时的感觉,四年流放也使其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认为,在这样的社会只有两种可能:压迫和被压迫。正是亲身经历让其作品中主人公的苦闷完美地展示出来。《罪与罚》就是在寻改革道路中存有幻想与现实的质疑的背景下所作,成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成熟的代表作。
参考文献:
[1]张变革主编.当代中国学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美]伊琳娜帕佩尔诺著,杜文娟,彭卫红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机制的俄国自杀问题[M].吉林:
人民出版社.2011. [3][美]马尔科姆琼斯著,赵亚莉,陈红薇,魏玉杰译.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4][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成时译.陀思妥耶夫斯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5]储诚意编著.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13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