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二、课程编号:
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
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经济学
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
七、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类专业有哪些
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说明:
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已在有些专业成为专门的课程,故在教学中,凡可能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一般少讲或不讲。
4、本大纲作为教学、考试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创造性,本大纲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遵循本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可灵活发挥,甚至可超出大纲的内容,讲课的章节顺序也可灵活调整,但考试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5、本大纲所依据的教材为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所着的《管理学》(第7版)
为将国外最先进的管理研究成果与中国自己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本大纲在所指定的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一部分反映中国管理特的内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意研究国内管理学方面的经典教材。
九、该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学习目标及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者的角定位和技能结构;掌握管理的职能、性质和管理学的特点,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者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及管理学的特点等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角
3、管理技能
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职能
2、管理性质
四、管理系统
五、管理学
1、管理学含义
2、管理学的特点
思考和练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何谓管理者?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且是文化。”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学习目标及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明确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对管理的贡献,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管理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权变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内容。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二、传统管理理论(20世纪——20世纪50年代)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古典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阶段(霍桑试验)
2、现代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
(三)定量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