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作者:牛璟祎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7期
    内容摘要:王尔德一生追求唯美主义,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集中体现了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唯美主义追求感官的享受,反对功利主义,关心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善于运用象征手法,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是永恒的、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小说中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和景物的描写深度诠释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唯美主义感官享受功利主义为艺术而艺术象征手法
    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唯美主义是对功利主义的抗争,功利主义强调文学艺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影响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因此这些作品充斥着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内涵①,而唯美主义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唯美主义者反对任何以艺术形式实现的各种物质目的,他们认为这是丑恶的根源。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强烈地表达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唯美的意思是追求绝对的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唯美主义是指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种美是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唯美主义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大量应用象征手法以及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王尔德在他的小说中将唯美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②
    一.人物的唯美
    1.感官的享受
    王尔德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完全艺术的主人公,在小说的开始,道林格雷拥有唯美的外表,他的心性没有受到任何杂念的污染,他是一个至善至美的青年。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③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道林格雷的外表能给人极大的感官愉悦,因此,即使后来道林格雷道德沦丧,当人们看到他清纯美好的外表时,还是不愿意相信他犯下的罪恶。
    感官上的美不应该涉及道德的评判,应该忽视人的情感。当西比尔小表演让道林格雷失望时,他狠心地丢弃西比尔,道林格勒从艺术纯粹的美的角度否定了西比尔,没有考虑她的内心感受,以至于她自杀身亡。正所谓只有感官能让人高尚。
    反过来看,西比尔之死的情节证明了唯美艺术是不应该掺杂个人的情感的,当西比尔没有完全入戏,而把现实中的自己展现在舞台上,她的表演艺术彻底失败了,艺术本应是纯粹的,不应该承载其他的杂念,否则就不是唯美的艺术,如果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不是艺术,那么她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因此,王尔德在小说中创造了西比尔之死的情节。西比尔小的死对道林格雷来说,终究是追求一种美,一种悲剧的震撼效果。
    2.反功利主义
    “巴兹尔沃尔德是我的自画像,亨利勋爵是世人对我的印象,而道林才是我希望成为的人,也许只是年龄不同”,王尔德在写这部小说时这样说道。④巴兹尔作为一个艺术家,正是王尔德自身的真实写照,巴兹尔的艺术思想也是王尔德自己的观念。巴兹尔把道林格雷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使作品充满了唯美的彩,王尔德同小说中的巴兹尔一样,追求纯粹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
    王尔德写到“艺术家是美的艺术的创造者,艺术的目的在于展现艺术本身而隐藏艺术家”,⑤小说中的巴兹尔便是艺术的创造者,王尔德在创造巴兹尔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写成万人敬仰的艺术家,而是把他的作品展现给了世人。由于小说充满了哥特式的元素,在道林格雷死亡之前,那幅画像所凝聚的巴兹尔的全部艺术转嫁给了而是道林格雷本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道林格雷依旧容颜未改,而所有的罪恶全部由画像承担,画像已经被赋予了人性,不再是一幅艺术作品了,因此,道林格雷的外貌被世人所喜爱事实上是将巴兹尔的艺术作品展现给世人。尽管巴兹尔鲜为人知,他的作品却闻名于世。
    唯美主义只是为了展示艺术本身,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牺牲艺术,当亨利勋爵让巴兹尔卖掉自己的作品时,巴兹尔强烈反对,因为这幅艺术作品倾注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看来,艺术高于一切,是不能用金钱和名利衡量的。
    3.关联感应
    唯美主义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比如彩和音乐的联系。⑥道林格雷时常醉心于音乐,他在一个装有格子窗、嵌有朱红金黄两天花板,漆有橄榄绿喷漆墙壁的长形房间里举行古怪的音乐会,让披着黄头巾的突尼斯人拨弄巨大的琵琶上绷紧的琴弦,或者让咧着嘴的黑人单调地敲打着铜锣。这种奇异的颜和乐音的搭配,显示出道林格雷对彩和音乐搭配的强烈好奇心,具有唯美主义的典型特征。
    二.死亡情节的唯美
    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难逃死亡的结局。死亡是一个可怕的字眼,然而,在王尔德的小说中,死亡被赋予了唯美主义的彩。
    1.艺术的永恒性
    小说的结局以道林格雷的死和画像的复原结束,王尔德之所以创造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是因为王尔德心中的艺术是永恒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改变的。即便人会老去、死亡、消失,而艺术却可以世
代永存。
    为了突出艺术的不变性和永恒性,小说采用了了哥特式的叙述方式,道林格雷在开始许下的愿望:自己可以永远年轻,变成了现实,充满了离奇诡异的彩。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画像不会衰老是理所当然的,而当想到有生命的人的容颜不改,就会感觉神秘而不可思议,从而突出唯美艺术的不变和永恒。
    道林格雷的死是因为他再也无法容忍画像的可恶的面容,所以用刀刺向画像,道林格雷的行为是出于对美好的外表的追求。画像恢复如初,罪恶的灵魂随着道林格雷的死而终结,外表的美好被永远固定在画框内。“以感官灵魂,以灵魂感官”,⑦道林格雷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感官确实可以灵魂,由于道林格雷忍受不了画像的残忍与丑陋,他曾经试图向好的方向发展。
    2.为艺术而艺术
    同样,画家巴兹尔也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作品已经发生了怪诞的变化,再也不是当初那幅唯美的画像了,王尔德把巴兹尔的死设置成道林格雷所为,因为道林格雷是巴兹尔艺术源泉的根源,王尔德是为唯美的艺术而生,是被不唯美的艺术致死,这表明了唯美主义是王尔德一生的追求,艺术就是他的生命,如果艺术不存在,他的生命也会消失。而且,巴兹尔的死是彻底的消失,在艾伦的化学药品作用下,巴兹尔的尸体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这样的情节体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始终不渝,艺术的消失不仅仅撸去了他的灵魂,也吞噬了他的肉体,如果唯美的艺术不存在了,王尔德愿和艺
术一同彻彻底底地消失。
王瑞儿照片    一切艺术同时是外表和象征,离开了外表的艺术便不是艺术⑧,王尔德追求的唯美主义是纯粹的,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家只有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三.景物描写的唯美
    小说的开篇便描写了芬芳馥郁的画室景致,“画室弥漫着馥郁的玫瑰花香,夏日的微风在花园里的树丛中一拂,又从敞开的门里吹进了丁香花的芬芳,抑或是那清淡些的粉山楂花的幽香。”这样的美景加上画家的雅兴,还有道林格雷至美的外表,本身就构成了一幅空间上的唯美艺术作品。
    唯美主义的特征之一是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小说中多次提到了雏菊,雏菊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正如开始的道林格雷一样,象征着那些唯美的事物。小说开始部分写到亨利勋爵“把雏菊撕成了碎片”,暗示了亨利勋爵后来对道林格雷极其恶劣的影响,他毁了道林格雷。在谈话中,亨利勋爵又摘了一朵雏菊,说明亨利勋爵不仅仅对道林格雷产生了坏的影响,还有很多唯美的事物也深受其害。
    而当道林格雷表达了对西比尔小的喜爱时,巴兹尔形容道林格雷的天性已像“花儿一样开放,长出了火焰般鲜红的花朵”。道林格雷不再是一朵雏菊了,他已经变成了一朵欲望渐渐显露的鲜红花朵了。
    在道林格雷拒绝西比尔后,“夜消退,天空初泛晚霞,澄明得有如一颗无瑕的珍珠。满载着摇头晃脑的百合花的大车,隆隆做声的在光亮的空荡荡的街上,缓缓驶过。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此时的景,因为加入了西比尔命运的悲凉和道林格雷复杂的情绪,虽然清澈却充满了悲凉,景的描写不再那么唯美生动了。小说中景的变化是随着唯美艺术被一步步践踏而变化的,从开始王尔德对唯美主义运动充满了希望和自信,最终运动以他的被捕入狱而结束,从小说中不同的景描写中可以窥见王尔德在追求唯美主义的过程中的命运的跌宕起伏。
    “路上飘起了冷雨,雨雾里灯火模糊,透着阴森”,“月亮低低地挂在天边,像一个黄的骷髅,不时有奇形怪状的云伸出长长的胳膊把它遮住”,此时的景物描写充满了阴森恐怖,极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与道林格雷一步一步的堕落相互对应。
    四.结语
    小说的主人公,道林格雷美好的外表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他的画像是巴兹尔视为生命的艺术作品,然而,道林格雷在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他步入罪恶的深渊中,从道林格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理解,艺术是永恒的,不受道德和情感的约束,这是唯美主义的肉体。巴兹尔的所作所为则说明了为艺术而艺术,反抗功利主义和现实社会的庸俗,小说中的死亡情节表达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热爱,艺术是他一生的追求,这些则构成了唯美主义的灵魂,而小说中象征性手法的大量使用又为小说披上了唯美主义彩的外衣。
    参考文献
    ①徐佳静.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唯美主义与悖论[D].杭州:浙江大学.2014.
    ②王尔德.狱中记[M].孙宜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③张介明.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我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0(4).
    ④奥斯卡·王尔德著,李家銮译.双语译林:道林格雷的画像[M],译林出版社,2014,6.
    ⑤刘文荣.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史[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⑥刘茂盛.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⑦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⑧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