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题型一 选择题(80题)
必刷04(20题)
1.截止202045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超过120万例。以下对预防新冠病毒的认识,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
B
C
D
84消毒液使用时不能和洁厕灵混用
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浓度95%>75%
口罩关键一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温度计中水银属于金属单质
【答案】B
【解析】A. 84消毒液使用时不能和洁厕灵混用,两者反应生成,有毒,故A正确;
B. 75%的酒精用于消毒,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故B错误;
C. 口罩关键一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 温度计中水银是金属汞,属于金属单质,故D正确。
2.化学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材料之一,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2019世界能源大会把核能作为含碳能源重要替代品,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DAC法能够实现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该法可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
D.以纯净物聚丙烯为原料生产的熔喷布口罩,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属于有机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核电站把核能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化为电能,B错误;捕获空气中的CO2可使空气中CO2的含量降低,能够减缓温室效应,C正确;不同的聚丙烯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不同,所以,聚丙烯属于混合物,D错误。
3.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救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过程中,发现达芦那韦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代物有5种同分异构体
C.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不能溶于水、酸溶液、碱溶液
【答案】B
【解析】A. 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苯环,物质中含有CHONS元素,故它不是烃,是芳香烃的衍生物,A错误;
B. 达芦那韦分子结构中有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苯环,苯环上的氢原子均可被取代,但因存在对称关系故一共有5种不同的取代方式,B正确;
C. 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 达芦那韦不可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D. 达芦那韦含有酯基和酰胺键,可溶于酸或碱溶液,D错误;
4.新冠疫情暴发,消毒剂成为紧俏商品,下列常用的消毒剂中,消毒原理与氧化还原无关的是(     
选项
A
B
C
D
消毒剂
双氧化水
臭氧
医用酒精
84消毒液
【答案】C
【解析】双氧水、臭氧、84消毒液均具有强氧化性,氧化病毒和细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故答案为C
5.2020年的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肆虐。因为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所以患者的确诊需要病毒的核酸检验。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A. 核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
B. 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故B错误;
C. 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 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DNA,他们共同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
6.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药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
B.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C.用来合成抑制新冠病毒(COVID-19)的潜在药物磷酸氯喹的中间体(喹啉)属于芳香烃
D.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过氧乙酸均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故均可做环境消毒剂,A选项正确;
B75%的酒精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杀菌效果最好,则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B选项正确;
C.烃是指只含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而(喹啉)分子中还含有N元素,不属于烃,C选项错误;
D.聚丙烯是高聚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选项正确;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熔喷布是以纯净物聚丙烯为原料制成
B.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新冠肺炎战疫中,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都可以用来消毒,但不宜混合使用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答案】C
【解析】A.聚丙烯结构简式是。不同分子中聚合度n值不同,因此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
B.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然后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出来,B项错误;
C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而乙醇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混合使用,C项正确;
D.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时加入纳米铁粉,由于Fe的金属活泼性比较强,可以与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PbCuCdHg等,降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与物理吸附无关,D项错误;
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制作过程
B.食盐加碘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用淀粉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C.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因有利于其水解而解毒
D.新冠肺炎期间使用的消毒剂“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
【答案】B
【解析】A.是由木炭粉(C)、硫磺(S)、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A说法正确;
B.淀粉可以检验碘单质,遇碘单质淀粉变蓝,但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根形式存在,故不可用淀粉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B说法错误;
C.在碱性条件下促进酯类物质的水解,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因有利于其水解而解毒,C说法正确;
D. “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与洁厕灵的主要盐酸发生反应生成:ClO¯+ Cl¯+2H+=Cl2+H2O,有毒。故“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D说法正确;
9.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化学与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9年新冠肺炎疫苗等生物制剂需要冷冻保存
B.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水中微污染物铅(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但吸附的量小
D.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答案】D
【解析】A2019年新冠肺炎疫苗等生物制剂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活,需要冷冻保存,故A正确;
B.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 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积大,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水中微污染物铅(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但吸附的量小,故C正确;
D. 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84”消毒液的消灭新冠肺炎病毒效果,可加入稀盐酸
B.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烯薄片能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C.韩愈的诗句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富含糖类
D.北斗卫星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打造出一颗真正意义的中国芯,该中国芯的主要成分为SiO2
【答案】C
【解析】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加入稀盐酸,两者会反应生成有毒气体Cl2,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A错误;
B.石墨烯薄片是碳的单质,不是电解质,B错误;
C.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C正确;
D.芯片由Si制成,而SiO2可以用于制作光纤,D错误。
11.临床证明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良好的疗效。磷酸氯喹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疫情结束需4个条件   
A.分子式是C18H32ClN3O8P2
B.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C.1mol磷酸氯喹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分子中的—C1—OH取代后的产物能与溴水作用生成沉淀
【答案】B
【解析】A.根据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8H32ClN3O8P2,故A正确;
BCl原子连接在苯环上,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苯环、碳碳双键、氮碳双键均可加成,所以1mol磷酸氯喹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分子中的—C1—OH取代后变成酚羟基,且其邻位碳原子有空位,可以与溴水作用生成沉淀,故D正确;
12.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中瑞德西韦是主要药物之一。瑞德西韦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中NOP元素的电负性:N>O>P
B.瑞德西韦中的N—H键的键能大于O—H键的键能
C.瑞德西韦中所有N都为sp3杂化
D.瑞德西韦结构中存在σ键、π键和大π
【答案】D
【解析】A.一般情况下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所以电负性:O>N>P,故A错误;
BO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半径,电负性强于N,所以O-H键的键能大于N-H键键能,故B错误;
C.形成N=C键的N原子为sp2杂化,形成C≡N键的N原子为sp杂化,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