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需求
一、智能虫情测报灯系统技术要求
1. 应符合《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GB/T 24689.1-2009)要求。
2. 电源电压:适用交流电压为220V±60V。绝缘电阻:≥2.5MΩ。
3. 诱集光源:波长为360nm-650nm,功率≥20W。
4. 运行环境:整体304不锈钢,应能在温度为0℃-70℃、湿度不大于95%RH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在-20℃-70℃环境温度下存放不影响正常使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正常运行。
5. 散虫结构:采用有效散虫结构,保证虫体均匀平铺,并实现大小虫体分离;能根据虫体的数量自动调节拍照间隔时间;目标害虫盛发期的图片采集率在80%以上;采集的图片具备比例尺,用以判断虫体大小。
6. 排水装置:能有效将雨、虫分离,箱体内不得有明显积水。
7. 虫体清理装置:拍照后虫体应能得到自动清理。
8. 避雷功能:应有防雷击功能或加装避雷装置。
9. 防盗系统:应有防盗系统或GPS位移告警系统,在PC端软件地图上可查询设备点位置。
10. 防雨装置:顶部配有尺寸为≥1000mm*1000mm的雨棚,四周有防雨百叶,下雨天可以正常工作,正常捕虫。
11. 主机显示控制:7寸及以上液晶屏,触摸屏上直接操控和演示。
12. 联网方式:运营商:支持电信、联通、移动;网络制式:3G、4G、以太网等,可随时随地联网管理。
13. 自动拍照:虫体拍照摄像头应为2000W像素以上高清成像系统,可自动和手动拍照,拍照可调频率区间≥〔10min,3h〕/张,并可通过PC机、手机端进行远程控制。
14. 自动识别和计数:具有自动识别和计数功能,能识别包括但不限于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大螟等水稻主要害虫,且每一种害虫盛发期的图片识别计数准确率80%~100%。
15. 仪器自动计数和灯下人工计数的动态趋势拟合度≥0.90(提供县级及以上农林技术推广部门试验报告证明)。
16. 自动传输:自动上传监测图片数据。数据实时传输,上传速度应≥1M/s。
17. 远程查询监控和设置:远程设置设备工作模式,远程对现场设备进行重启与恢复,实时查看现场设备的地理信息,实时查看现场设备的电量信息,远程设置现场设备的采集间隔,通过虫情自动识别系统识别种类,数量等。
18. 图像处理:可实现对拍摄画面的图像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画面分割、切换处理及保存等功能。图片保存质量应满足虫体人工手动计数的识别需求。
19. 系统对接:监测数据必须能够接入到国家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和(或)省农作物病虫疫情信息调度指挥平台。
20. 软件集成如需固定IP的,固定IP和宽带由供应商提供。
21. 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提取权和使用权归采购人所有。
22. 供应商承担8年网络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
23. 配备地基围栏(配套设施):地基地上高度≥100mm;地基地下部分≥300mm;站点围栏面积≥9m2;四周应有1.5m高围栏。
24. 配备简易落地工具箱,长×宽×高:≥800mm×500mm×900mm,材质为不锈钢或其他。
二、稻飞虱智能测报灯系统技术要求
1. 应符合《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GB/T 24689.1-2009)要求。
2. 电源系统:DC12V,太阳能板≥80W;连续阴雨条件下正常工作≥7d。绝缘电阻:≥2.5MΩ。
3. 光源:双光源诱捕灭杀系统,专用于诱杀稻飞虱等小虫体。
疫情结束需4个条件4. 运行环境:机器采用不锈钢材质,利用电、光、数控技术,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机器配置防雨百叶,下雨天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捕虫。
5. 虫体过滤:机器具有大小虫子隔离装置,可将虫体按体积大小进行有效隔离,隔离率≥95%,虫体完整率≥90%。
6. 图像采集:机器内设有图像采集装置(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翻板上的虫子信息,拍照完毕可实时翻转,避免虫体堆积和重复计数。
7. 虫体收集:对拍完照的虫子,需要保留标本的留在储存袋内,人工定期去收集;对于不需要标本的,虫子直接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