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者告诉你“芈⽉传”穿错了什么服饰?
核⼼提⽰:《芈⽉传》热播,服饰华美,让观众有惊艳的感慨。巍峨的⾼冠,华丽的服饰,美轮美奂,夺⼈眼球。观众不禁要问:战国末期⾄秦朝的服饰是这样的吗?
《芈⽉传》热播,服饰华美,让观众有惊艳的感慨。巍峨的⾼冠,华丽的服饰,美轮美奂,夺⼈眼球。观众不禁要问:战国末期⾄秦朝的服饰是这样的吗?
南京服饰史学者、⾦陵⽼年⼤学⽂史系教师黄强对扬⼦晚报记者表⽰,该剧服装造型与战国末期⾄秦朝的装扮颇有出⼊,甚⾄犯了不少张冠李戴的常识错误。
【图1,《芈⽉传》剧照】
错误之⼀:服饰的服⾊秦代尚⿊
中国服饰制度中以服⾊来标明官员等级制度,古已有之,历代尊崇的颜⾊都与各个朝代的颜⾊崇尚(五⾏)有关。西周之前的各朝,夏以⽊德,尚青;殷以⾦德,尚⽩;周以⽕德,崇尚红⾊;秦代以⽔为德,推崇⿊⾊。也就是芈⽉诞⽣与楚国楚威王时,其朝廷与国家,推崇红⾊;到了秦昭王时期,秦国推崇的是⿊⾊,社会上应当以⿊⾊为时尚之⾊。西周时期的战国,朱⾊、⾚⾊都是⾼品级的颜⾊,秦代则以⿊⾊为⾼贵颜⾊。影视剧的官员服饰应当遵循这种服⾊规定。
⾄于紫、绯、绿等服⾊的规定,如“江州司马青衫湿”那是隋唐时期形成的服⾊制度规定的品级颜⾊,战国⾄秦汉并不是这样的。官服品⾊制度,施⾊于官服之上,并按服⾊区别等级,始于隋炀帝时。详见黄强著《服饰礼仪》⼀书(南京⼤学出版社2015年8⽉出版)
还受到当时⼯艺技术的限制,当时的服饰⾊彩不可如《芈⽉传》那样艳丽,真如⽹友吐槽的“花花绿绿”。
错误之⼆:赵⽂瑄的冕冠垂旒搞错啦严重错误
周代盛⾏冕服制度,对于冕服中的冕冠,我们印象深刻,就是君王头上戴的有护板的冠。冕服制度,
⾄周⼤备,孔⼦说过“服周之冕”,说明周代的冕服已具备规模。
【图2,楚王冕冠】
冕冠上的垂旒数是按照不同场合所明确的冕的种类与戴冕者⾝份来确定的,有三旒、五旒、七旒、九旒与⼗⼆旒等。衮冕⼗⼆旒,每旒⼗⼆颗⽟,以五彩⽟为之,⽤⽟⼆百⼋⼗⼋颗(前后两⾯);鷩冕九旒,⽤⽟⼆百⼀⼗六颗;毳冕七旒,⽤⽟⼀百六⼗⼋颗;絺冕五旒,⽤⽟⼀百⼆⼗颗;⽞冕三旒,⽤⽟七⼗⼆颗。戴⼗⼆旒者为帝王,诸侯、卿⼤夫、⼤夫,只能九旒、七旒、五旒。也就是说垂旒的数量与⾝份是对应的,垂旒多的,说明官位⼤,品级⾼;垂旒少的,官⼩品低。因此不管官员认识不认识,通过冠冕的垂旒,就可以看出官位⾼低,对于从事服务、保卫⼯作的侍从来说,尤其重要。⼀眼就辨别出⼤官、⼩官,引导时很⽅便,享受不同等级服务时,也不会出错。
《芈⽉传》中楚威王戴冕冠,但是垂旒不对。君王垂旒前后各12,每旒12颗⽟。我观察了《芈⽉传》,是11垂旒,⽽且旒珠不是⽟,是⾦(影视剧表现的是⾦),远远不⽌12颗,是三⼗⼏颗。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垂旒。
【图3,《芈⽉传》中楚威王冕冠11旒】
按照当时的冕冠制度,官员们上朝也戴冠冕,只是垂旒不⼀样⽽已。天⼦⼗⼆旒,诸侯九旒,上⼤夫七旒,下⼤夫五旒,⼠三旒。冕冠是帝王、诸侯、卿⼤夫参加祭祀典礼时戴的⼀种礼冠。⼤家都要戴,不能不戴,否则就不能上朝。《芈⽉传》中官员戴的都是梁冠。
错误之三:冕服少了“⼗⼆章纹”
郝蕾拍的什么戏和邓超分手上古时期的冕服还有⼀个特点,冕服上绣有⼗⼆章纹。周代冕服多为⽞⾐、纁裳,上⾐颜⾊象征未明之⾐,下裳表⽰黄昏之地。集天地之⼀统,有提醒君王勤政的⽤意。⾐服上绣⽇、⽉、星⾠、⼭、龙、华⾍、宗彝、藻、⽕、粉⽶、黼、黻⼗⼆章纹。⼗⼆章纹并不是任意为之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章纹的⾊彩,根据典籍,⼤致上——⼭龙纯青⾊,华⾍纯黄⾊,宗彝为⿊⾊,藻为⽩⾊,⽕为红⾊,粉⽶为⽩⾊;⽇⽤⽩⾊,⽉⽤青⾊,星⾠⽤黄⾊。这样就有⽩、青、黄、⾚、⿊的五⾊,绣之于⾐,就是五采。
古代帝王在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场合下,穿⼗⼆章纹的冕服,因此⼗⼆章纹为最贵,依照礼节的轻重,冕服及其章纹有所递减。那么,王公贵胄,⽂武百官的礼服(冕服)及其章纹也是依次递减的。
王的冕服由⼭⽽下⽤九章,侯、伯冕服章纹由华⾍以下⽤七章,⼦、男冕服由藻以下⽤五章,卿⼤夫冕服由粉⽶以下⽤三章。即除了冕服由⼤裘冕依次递减为衮冕、鷩冕、毳冕、絺冕、⽞冕之外,绣在冕服下裳上的章纹也是递减的。
《芈⽉传》中没见到⼗⼆章纹。没有⼗⼆章纹的服饰,就不符合冕服制度。显然导演、服装设计忽视了冕服中⾮常重要的⼀个要素,其服饰⾃然就与历史的服饰有差别了。祝老师女神节快乐
错误之四:皇后、嫔妃的冠饰、发髻不对
在西周战国⾄秦汉时期,皇后、嫔妃有相应的服饰,及其冠饰、发髻。《芈⽉传》的冠饰加上了很多⾦饰品、珠翠,不符合时代特点。
现在开店卖什么赚钱
【图4,《芈⽉传》中的⾼冠、⾼髻】
战国⾄秦代的⼥性发髻,⾼髻并不普遍,即使有,也不是很⾼⼤。⾼⼤、巍峨的发髻始于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则趋向⿍盛,⽽且创新了更为⾼⼤的发髻,⽐如说飞天髻、随云髻等。有的发髻⾼约⼀尺。
【图5,商代辫发】
盘恒髻形制为梳挽时将发掠⾄头顶,合为⼀束,盘旋成髻,远望如层层叠云。始于汉代,盛⾏于六朝,沿袭⾄隋唐。逥⼼髻形制为发盘旋于顶,呈⾼耸状。郁葱髻,形制推测为发成蓬松装,如树⽊郁郁葱葱状。
甄嬛传主题曲《芈⽉传》将魏晋时期的⾼发髻移植到反映战国⾄秦代时期的电视剧中,那就不符合史实。
【图6,春秋时期贵族妇⼥发髻】
商代的⼥性发髻特点是总发于顶,脑后垂辫,⾄春秋战国、秦代,⼤致沿袭,虽有变化,很少有⾼髻,有的也是椎髻(注意不是⾼髻),即在脑袋后⾯多出⼀块髻。秦代以降⾄汉代,则流⾏堕马髻。完全没有魏晋时期借助⽊头、假发套制造出来的⾮常⾼⼤的发髻(⾼髻)。
禁止吸烟标志图片
【图7,楚国妇⼥梳椎髻】
油耗怎么算冠帽上加了很多⾦银饰品、珠翠,也不符合史实。珠翠、点翠等⼯艺,⼤致在宋代才有,宋代皇后有凤冠,明清更盛。战国⾄秦汉时期,皇后、嫔妃的冠饰没有那么复杂。《芈⽉传》是将宋代、明清时期的皇后凤冠⼯艺,嫁接到影视中,
战国⾄秦汉时期,皇后、嫔妃的冠饰没有那么复杂。《芈⽉传》是将宋代、明清时期的皇后凤冠⼯艺,嫁接到影视中,以其华贵突出皇后、嫔妃的⾼贵,可惜⽤错了地⽅。
楚国最流⾏的袍服是长袖
楚国的袍⼦款式有三种类型,其特点都是交领、右衽、直裾,上⾐下裳连体。最为流⾏的是长袖,袖下部呈弧状,⾐⾝宽松。有华贵的风度。此款⾄西汉时仍然流⾏。
另外还有两款:后领下凹,前领为三⾓交领。两袖下斜向外收杀,袖筒最宽处在腋下,⼩袖⼝。两袖平直,宽袖⼝,短袖筒。后领直起,前领为交领(三⾓形)。⾐⾝较宽松。
【图8,战国窄袖短⾐⽅格长裙穿戴展⽰图(摘⾃《中国历代服饰》】
有关影视剧中服饰不符合史实的问题,由来已久,张艺谋《满城尽披黄⾦甲》、《⾦陵⼗三钗》,以及《武媚娘传奇》等。影视剧为了视觉效果,往往忽然历史的真实,⼜缺乏专业的学者进⾏指导,其⾇误难免。因为没有了历史传承,如今的服饰与古代服饰中间出现了断层,当下中国⼈对传统服饰已经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