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49]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销凝 [50] ,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51] 。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52] 。怕舣游船 [53] ,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 [54] ,泪满平芜 [55] 。
【注释】
[49]丰乐楼:周密《武林旧事》:“丰乐楼在涌金门外。……淳祐间,赵京尹与筹重建,宏丽为湖山冠。……吴梦窗尝大书所作《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
[50]销凝:销魂凝神。
[51]顿老相如:相如匆遽地老了。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此处用以自比。顿,匆遽。
[52]熏炉:炉中焚烧香料,用以熏衣去湿。
[53]舣:船靠岸。
[54]香绵:柳絮的美称。
[55]平芜:杂草丛生处。
【译文】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
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评析】
燕集分韵之作,却写得情意悲凉,感慨重大,极见词人胸襟。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云:“作者触景而生之情,决非专为一己,盖有身世之感焉。以身言则美人迟暮也,以世言则国势日危也。”庶几得之。“修竹”以下五句,设喻奇特,以丰乐楼登眺所见之景喻作一幅画图,而以雁行喻为题画的文辞。自“修竹”直至“晚酒醒余”,如电影之长镜头,中间绝无剪辑之痕,梦窗运笔之真力弥满可见一斑。“东风”二句,转为特写,“自销凝”二句是词人的内心独白。过片化实为虚,深挚凄凉,“怕舣”二句,又转回题旨。飞红、翠澜之鲜翠,以“总是愁鱼”一笔抹倒,愈显出彩云易散琉璃碎、世间好物不坚牢。一结直抒胸臆,重拙非常,殊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慨。吴青峰的字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本翁姓而入继为吴氏子。毕生不仕,以布衣游公卿间,常居苏、杭、越三地。曾为吴潜、赵与芮幕客。约卒于理宗景定(1260—1264)年间。有《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存词三百四十首。填词以周邦彦为宗,讲究字面,镕炼句法,措意深雅,音律精严,别创出密丽秾挚一派,影响甚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