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
邱美琼
[提要]新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宋代诗学研究成绩,主要体现在诗歌综论与诗歌史研究、诗人诗作个案研究、诗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及诗学理论批评研究等领域,它们从不同地块呈示出日本学者对中国宋代诗学研究的推进及贡献,不斷夯实了东亚古典诗学的学科建构。
[关键词]新世纪;日本学者;宋代诗学;研究园地;学术成就
[作者简介]邱美琼,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学与词学「(::—'[凹0505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太项目“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目录汇编■*7■'?S t^y(2OXZI)2SX)
宋代诗学是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比较富于活力的园地。新世纪以来,其研究在各个方面平稳有序地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当然是当代世界不同民族文化进一步交流互鉴的学术成果。日本学者的宋
代诗学研究,主要体现在诗歌综论与诗歌史研究、诗人诗作个案研究、诗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以及诗学理论批评研究等领域。本文对新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宋代诗学研究成绩予以扼要述论。
一、诗歌综论与诗歌史研究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出现论文主要如:内山精也《关于宋代文学》《东坡风气与东坡现象》《长淮诗境(南宋篇)一爱国、忧国的意识形态》,内山精也、张淘《作为职业的诗人——宋末元初诗坛发生了什么?》,小林义广《北宋中期的士大夫与宗族》,坂井多穗子《哀悼宠物的文学一从皮日休到梅尧臣》,池泽滋子《五代吴越国钱氏的文学成就》,浅见洋二《论“拾得”诗文及“诗本”“诗材”“诗料”——以杨万里、陆游为中心》《“形似”的变容一从言语与物的关系看宋诗的日常性》,藤田伸也《南宋画院诗书画“三绝”的视点》,福井敏《五代十国诗僧的活动》,绿川英树《梅尧臣与黄庭坚——兼论北宋诗坛“怪巧”风格的嫗变》,冈崎由美《四川药市与唐宋文学》,土肥克己《诗歌的倾向与宋元时期的体裁论》,中尾弥继《关于宋代的醮醵诗》,三野丰浩《论“永嘉四灵”的七言绝句》,福田殖《关于宋明道学诗的二三问题》,等等。
在对宋代诗歌的综合性论说方面,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这与他们的传统研究注重考察细小深狭的命题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学者的研究取向习惯于小中见大,注重开掘得精
91
.#@«2021.2
细深入,而并不太在宏观把握的层面加以着意用力。在对宋代诗歌史的考察方面,日本学者的研究同样从宏观角度所出现的成果并不太多,主要是从分体诗歌史与特定时段诗歌史的角度加以论析。如内山精也、张淘《作为职业的诗人—
—宋末元初诗坛发生了什么?》一文认为,在变化动荡的宋末元初时期,“诗人”的身份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大致可视为“近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士大夫引领着宋代诗坛本是人们对此的共识,南宋后期,“诗人二士大夫”的既有认知呈现出变化的征兆。随着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诗歌创作在举业中的重要性明显减弱,士大夫阶层的文体价值观念也发生位移,诗歌创作变得并不太景气。他们诗学素养的下降从南宋中期已潜在地进行,而形成一种现象并呈现表面化则是嘉定年间之后。随着以布衣百姓与下层士大夫为
中心的江湖诗人的崛起,“诗人”一词已摆脱了与传统士大夫的关系,而成为专业诗人的代称,这一直延至元代初期o[1]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勒成的专著与论文集主要有:松本肇《唐宋的文学》(创文社,2000年),森博行《诗人与泪一唐宋诗词论》(星云社,2002年),览文生《唐宋文学论考》(创文社,2002年),觉文生、觅久美子《唐宋诗文的艺术世界》(中华书局,2007年),浅见洋二《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中国的诗学认识一从中世到近世的转换》(创文社,2008年),高津孝《科举与诗艺—
—宋代文学与士人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中尾健一郎《古都洛阳与唐宋文人》(汲古书院,2012年),等等。
二、诗人诗作个案研究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出现论文甚多,几乎占到所有研究成果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诗人诗作史
实的考论;二是对宋代诗人个案的考察;三是对宋人诗作个案的论析;四是对宋人诗歌中字词运用的分析阐释,此不述论。
在对宋代诗人诗作史实的考论方面,所出现论文主要有:盐见邦彦《宋代“纪年”诗考》,内山精也《“东坡乌台诗案”考(下)——北宋后期士大夫社会的文学与传播手段》《宋代八景现象考》《苏轼“元轻白俗”辩》,森山秀二《论元刊本〈欧阳文忠公集〉》《关于王安石以诗首二字为篇题的若干问题考察》,东英寿《关于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关于欧阳衡〈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的底本选择问题》《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考》,汤浅阳子《钟山的情景——王安石诗考》,石塚敬大《三苏〈南行集〉卷名考》,末葭敏久《关于覆宋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后藤淳一《〈南岳唱酬集〉成书考》,涉泽尚《“菰”之本草学:陆游诗所咏菰草考序说》,三野丰浩《〈剑南诗稿〉中收录陆游绝句的情况》,矢田博士《青蚕吐秋丝—秦观“秋日”、“青蚕”辨》,等等。
在对宋代诗人个案的考察方面,所出现论文主要有:丹羽博之《白乐天与林和靖》,盐见邦彦《杨万里诗歌的口语表现》,西冈淳《陆游咏写的人一对命运的共同感受》《接伴使:杨万里的旅程与诗一〈朝天续集〉的世界》,三野丰浩《陆游与杨万里的诗歌唱和(上)》《赵师秀的五言律诗〈雁荡宝冠寺〉与〈薛氏瓜庐〉》,坂井多穗子《关于梅尧臣的赠受品诗》,野村鮎子《苏东坡与乳母》,中原健二《苏轼与"羽扇纶巾"》,内山精也《黄庭坚与王安石——黄庭坚心中的另一师承关系》《苏轼及其时代》《黄庭坚与〈论语〉》,池泽滋子《钱易试论—
—〈西昆酬唱集〉周边文人研究》,绿川英树《文字之乐一梅尧臣晚年的唱和活动与“乐”的共同体》,森博行《欧阳修与邵雍—
—关于地上的仙界》《司马光、邵雍交92
新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宋代诗学研究述论
游录(前)》《司马光、邵雍交游录(中)》《司马光、邵雍交游录(下之上)》《司马光、邵雍交游录(下之下)》,保莉佳昭《关于苏轼的诗、画、食》《关于苏轼与苏辙关系的诗词》,河村晃太郎《苏东坡与文同》《苏东坡的绘画与诗文》,福田殖《关于朱子的道学诗》,村越贵代美《退守的英雄——辛弃疾》,西冈淳《陆游咏怀诗初探》,高田和彦《关于杨亿〈武夷新集〈所收的诗—
—创作时期与作品特征》,和田英信《苏轼的咏画诗(1)——以熙宁年间为中心》,塘耕次《黄庭坚的晚年》,高桥幸吉《元好问和元结》《元好问与道教》《论王悍与元好问等人的师承关系》,井泽耕一《王安石与欧阳修》,稻垣裕史《关于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北野元美《苏舜钦诗论一兼及对其个性的考察》,中尾弥继《关于陈与义的南渡》,中村孝子《关于陆游的茶诗》,中岛贵奈《六如与陆游》,汤浅阳子《论梅尧臣诗的“平淡”》《梅尧臣的咏鸟虫诗》,山口若菜《论苏轼有关打鼾的诗》,朴美子《杨万里诗中对“荷”的表现及特征》,览文生《陆游与晁氏》,佐藤菜穗子《陆游的私事》,德永洋介《元好问与耶律履家族》,浅见洋二《黄庭坚诗注的形成与黄番〈山谷年谱〉—以真迹及石刻的利用为中心》,等等。
如高桥幸吉《元好问与道教》一文认为,元好问在金朝灭亡之后与道士有不少交往。他记录了当时全真
教的情况,提供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但元好问评价较高的只是范圆曦等少数道士,对整个道士体与全真教并没有多少正面的评价甚至或有所鄙视之意。他虽然有时自称“道人”“真隐”,但并不皈依道教,其对社会人生的观照视点与价值立场一直存在于传统儒教之中」2]
在对宋人诗作个案的论析方面,所出现论文主要有:金子真也《〈山林清气集〉初探》,高津
孝《岩元文库之善本,乾隆帝之遗宝——〈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宇野直人《关于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的鸟与蝶》《略论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的鸟、蝶意向》,东英寿《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的形成过程》,洗本正史《关于苏轼〈石芝〉诗》,大野修作《惠洪〈石门文字禅〉的文学世界》,三野丰浩《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浅释》,大西阳子《寓意死亡的日常风景的具体化表现—
—以梅尧臣为例》,坂井多穗子《送别与食一以梅尧臣〈送苏子美〉为中心》,高桥幸吉《关于元好问〈九日读书山〉诗》,池泽滋子《丁谓年谱》《钱惟演年谱》,西冈淳《杨万里〈朝天续集〉札记》《杨万里〈朝天续集〉札记(续)》,川合康三《论苏轼〈舟中夜起〉诗》,高芝麻子《关于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创作年代的考察》,斋藤茂《关于〈杨文节公集〉》,山口若菜《苏轼的“自新”记录—
—关于黄州三年间的“正月二十日”
诗》,西上胜《“闲人”与自然观赏——关于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题跋》,户崎哲彦《范成大〈石湖大全集〉的亡佚与〈石湖居士诗集〉的形成》,中村孝子《论陆游的茶诗》,甲斐雄一《关于日本所藏〈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等等。
例如,浅见洋二《黄庭坚诗注的形成与黄笛〈山谷年谱〉一以真迹及石刻的利用为中心》一文认为,黄番《山谷年谱》在黄庭坚诗文定本的形成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广泛利用真迹、石刻等原始或类似的材料,对黄庭坚诗文进行编年、整理与注释。其承接任渊《山谷内集注》的结构,更加重视发掘新文本与真迹材料,为史容《山谷外集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史容《山谷外集注》利用真迹检视黄诗文本之异同。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则尽可能收集包括黄诗的本文、题、序、跋等各种异文与集子中被遗漏的文本。他们为后人了解93
.#@«2021.2
宋诗文本的形成、接受、传承与衍化的具体状况提供了例证用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勒成的专著与论文集主要有:小林义广《欧阳修的生涯及其宗族》(创文社,2000年),山本和义《诗人与造物——苏轼论考》(研文社,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内山精也《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苏轼诗研究——宋代士大夫诗人的构成》(研文社,2010年),池泽滋子《吴越钱氏文人体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
006年),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中华书局,2008年),横山伊势雄《宋代文人的诗与诗论》(创文社,2009年),等等。
三、诗学传播与接受研究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出现论文主要有:种村和史《作为欧阳修〈诗本义〉摇篮的〈毛诗正义〉》,内山精也《苏轼文学与传播媒介——以〈乌台诗案〉为中心》《苏轼文学与传播媒介—试论同时代文学与印刷媒体的关系》《李白后身郭祥正与“和李诗”》《万里集九与宋诗》《长淮诗境—
—〈诗经〉至北宋末之演变》,内山精也、张淘《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及书肆—
—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媒体变革前后的诗人和诗集一从初唐到北宋末》,杉下元明《苏东坡〈春夜〉诗的受容—
—以俗文艺为中心》,汤浅阳子《苏轼诗对禅语的受容》《王安石诗作对唐诗的受容》,松尾肇子《李清照形象的变迁——关于其再嫁》,池泽滋子《长尾雨山与苏轼》,森博行《邵雍诗中所表现的对白居易(前)的受容与批判》《邵雍诗中所表现的对白居易(后)的受容与批判》,志野好伸《北宋初对韩愈的继承》,浅见洋二《作者的梦、读者的梦—
—关于宋诗的解释学》,西冈淳《市川宽斋〈宽斋遗稿〉与唐宋诗人》,绿川英树《欧阳修的美丑意识
及其表现——对韩愈
诗“丑恶之美”的受容》,高桥幸吉《金末文人对韩门文学的接受一以李纯甫、赵秉文为中心》,静永健、刘维治《从〈白氏文集〉看13世纪中朝日三地文化交流》,等等。
其研究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后世诗人对前代诗家的接受及影响予以考察;
二是扣住某一特定时期,对具体诗人诗作的传播与接受予以论析;三是对日、中两国诗人诗作的传播与接受予以探究。
在第一个方面,如高桥幸吉《金末文人对韩门文学的接受—
—以李纯甫、赵秉文为中心》一文认为,在金代末期特别是贞佑南渡之后,文学风气有很大的变化。以金世宗、金章宗时期的经济繁荣、国力提升为背景,在金章宗执政时期很流行优美纤弱的文风。金代研究界普遍认为,此次文风的变化与金章宗的个人喜好有不少关系,加之当时翰林院占据文坛的中心位置,这也是文风发生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金末元初的刘祁提到了代表当时诗句特征的张翥诗句,其创作便典型地体现出对韩门文学风格的承纳及衍化特征。⑷
在第二个方面,如内山精也、张淘《媒体变革前后的诗人和诗集——从初唐到北宋末》一文认为,对于那些强烈意识到自己是诗人的个人来说,作品集被视为自己的化身,诗人在生前自编自撰集的行为最能
反映出其自觉留存的意识。自编自撰集是在中唐以后出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本的形态,而北宋初期更加接近中唐时期的状况。宋代诗人的主体意识虽比唐人更进一步,但在生前出版集子的可能性还很低。北宋中后期,从李靓到苏轼,再到“苏门四学士”的变化,可以看出,宋人生前刊行别集的例子确实在增加。但是,着眼于他们与出版的关系,则又很难说其态度是积极的。⑸
94
新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宋代诗学研究述论
在第三个方面,如静永健、刘维治《从〈白氏文集〉看13世纪中朝日三地文化交流》一文认为,《白氏文集》流播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白居易诗集成为当时跨越海域的一种文学标准。同时期,高丽王朝的李奎报与日本的藤原定家都是白居易诗歌的爱好者与传播者。由于地缘的关系,他们所接触到的白居易诗集版本有异。高丽王朝所传布的是中国宋代新开版的刊本,日本则是八、九世纪传来的中国唐代抄本,这直接导致了朝、日两国接受者不同的受容姿态与阅读认知结果。同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勒成的专著与论文集主要有:堀川贵司《潇湘八景一诗歌与绘画中的日本化状况》(临川书店,2002年),佐藤美知子《〈万叶集〉与中国文学受容的世界》(墻书房, 2002年),等等。
四、诗学理论批评研究
在这一研究地块,所出现论文主要如:浅见洋二《标题的诗学一沈约、王昌龄、司空图以及连接宋代“著题”论的诗》《文学的历史学——宋代诗人年谱、编年诗文集及“诗史”说》《“焚弃”与“改定”——围绕唐宋时期别集的编纂与定本的制定》,和田英信《诗话的确立及其变容》《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桐岛薰子《〈云溪友议〉考—
—笔记小说与诗话(1)》《〈云溪友议〉考—
—笔记小说与诗话(2)》,汤浅阳子《苏轼诗中对诗僧的评价一以释道潜为中心》,兴膳宏《〈岁寒堂诗话〉对杜诗的评论》,江口尚纯《王质的诗序批判》《论段昌武〈毛诗集解〉——其概观及宋代诗序说之一斑》《关于刘敞〈七经小传〉—特别以其对〈诗经〉的论说为中心》,长谷丿11泰生《宋代禅林对苏轼的评价—
—以作为文学家的苏轼为中心》,西冈淳《杨诚斋的放翁观—
—酬唱诗及其周边》《市川宽斋〈宽斋遗稿〉与唐宋诗人》,石本道明《苏辙〈诗集传〉与朱熹
〈诗集传〉》,甲斐胜二《关于宋代文学理论和经学理论的关系》,绿川英树《“成熟”与“老,啲诗学认识—
—从杜甫到欧、梅》,尾形幸子《〈瀛奎律髓〉中“方回评”的唐诗观一作为批评典型的唐诗》,玉城要
《关于赵师秀辑〈二妙集〉一姚合、贾岛的评价及相关内容》,土屋裕史《关于欧阳修〈诗本义〉一以“人情”为中心》,清水彻《〈诗人玉屑〉对伊藤仁斋诗论的影响》,丰福健二《欧阳修、司马光、刘敛的诗话著作》,高桥幸吉《金末元初文人论黄庭坚》,种村和史《诗的结构的理解与“诗人的视点”—
—王安石〈诗经新义〉的解释理念与方法》《稳健的内容——苏辙〈诗集传〉在北宋诗经学史上的位置(兼及与欧阳修〈诗本义〉的关系)》,井泽耕一《对王安石〈诗义〉的考察——以与朱熹〈诗〉解释的关系为视点》,后藤英明《关于中国近世文艺批评的考察—
—以“化工”为中心》,东英寿《欧阳修〈六一诗话〉的文体特》,内山精也《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一从“苏黄”到江湖派》《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
—苏轼“白俗”之评的意味》,长尾直茂《“换骨夺胎”考》,盐出雅《〈诗本义〉的“序”及其对毛、郑的批判》,森博行《对作为隐者的白居易批判之诗—
—关于邵雍〈放言〉诗》,重野宏一《朱熹的诗经学研究一朱熹的诗经观》,宇野直人《朱子诗作活动中所体现出的陶渊明观》,等等。苏子美
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诗学著作与篇什予以探讨;二是对宋代所流行的诗学理论批评命题予以个案化论说;三是对宋代某一诗论家的理论批评观念予以阐析;四是对宋代诗学对具体诗人诗作的论评予以考察。
女口,绿川英树《“成熟”与“老”的诗学认识一从杜甫到欧、梅》一文,作者提出了梅尧臣诗中“老”的命题及其源流,也考察了欧阳修9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