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合作探究学案  设计人  刘峰 
学习目标 
(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
教学时数:一课时  219日使用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中国文人多雅趣,这不仅表现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才艺方面,也体现在他们的饮食起居上,尤其关注居住环境,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园,在接触过的作家作品中有哪些这类事例呢?思考归有光这篇散文《项脊轩志》专门为书斋作记,作者又是何种情怀。
参考提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陋室铭》“唯吾德馨”,“何陋之有?”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他们或恬淡
孤高,或陶醉自然,有诗意地栖居情怀。
二. 自主探究:
1)了解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他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2 理解标题:
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 感知文本
1. 生字注音:
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  兀(wù)坐  斑驳(bón cuàn 老妪(yù  婢(bì)女    汝姊(zǐ)门扉(fēi  呱呱(gū) 阖(hé)门   象笏(hù  长号(háo  扃牖(jiōngyǒu 
2.通读课文,理解大意;了解需重点掌握的文言常识:

一词多义:
始:室始洞然 (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过: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 (到、来,动词)
置: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而: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连词)
为: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对,介词)
以:以当南日 (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 (用如,介词)
谓: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一: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
日:以当南日 (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 (阳光,名词)
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
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而母立于兹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
  苏子美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 (北,朝北,行为方向)
  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 (前,在前方,行为方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4. 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 周,使围住
 句式:
  1.判断句
  用“……表示判断。如:
  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 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主语
  2) )借书满架 (省主语
 3) 吾儿,( )久不见若影(省主语
  4) 使( )不上漏 (省兼语
  5) 明月( )半墙 (省谓语
6) 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省介词
  7) 垣墙( )周庭 (省介词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1)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3) 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4) 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5) 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
古今异义:参见《创新设计316页“互动探究”2.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
答: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五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一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
第二段,作者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写了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
2. 有人称赞归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答:这篇散文有如下特点:
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形散神聚。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
“五喜五悲”。
善于摄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毕肖。写母亲、妻子是这样,而写祖母尤为出。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一个感人场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随即,“持一象笏至”,激励作者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景况而奋发向上。祖母的这动作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作者就是抓住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和语言,运用传神笔,使祖母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跃然纸上。
行文朴素清淡,叙事以白描见长,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亲切而感人。作者在叙事中往往能直接透露自己的感受。
 四.引领探究
课外阅读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淹,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投降),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僧人)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锣因乱攘窃(窃取帝位),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超越本分),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尽)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极:尽 
    A. 浮图文居大云庵,    环:环绕    B. 园于子城之西南    治:修建
    C. 国富兵强,及四世    垂:留传    D. 一时之盛  极:完全
2. 下面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D非判断句
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B.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C.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垂如此
3. 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译: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译: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4. 沧浪亭是谁建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时曾改名为什么?
    :苏子美修建,文瑛重修,修后改名为大云庵
5. 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
: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