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5年(公元1045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造园艺术使其拥有了独特的空间构成与幽雅的园林意境。本文通过对沧浪亭的空间布局与造园者背景经历的研究,浅析了其独特的空间
构成与意境营造。
【关键词】沧浪亭;空间构成;意境营造
坐落在苏州中城的沧浪亭,因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一句而得名,原句体现了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而沧浪亭的命名者苏舜钦,想来也是想借用其意,来表达自己希望可以借园林的一方遗世独立的天地而洗涤内心,磨炼意志,最终悦纳人生境遇,获得内心平静。因为沧浪亭的悠久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周边环境以及鲜明的造园风格,因而本文对其空间构成和意境营造进行了探讨研究。
空间构成
沧浪亭仅用1.08公顷的面积,却做到了山水兼具,起伏错落,多处巧妙地借景,以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所特有的移步换景,于方寸中营造山水间的独特效果。
首先尚未入园时,就会被正门外所流淌的河景所吸引,沧浪亭坐落于河畔,与对面的可园林隔河相望,而沧浪亭的面水轩与观鱼处首先被尚未进园的人们所观察到,形成了一种“你在窗口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的对望氛围,而当人们走入沧浪亭之中,行至观鱼处苏子美
与面水轩时,即做到了“再看已是画中人”的切身体验刚隔岸观赏的景亭之感。
步入沧浪园中,辅一进沧浪亭的大门,面对的就是一小块开敞空间,和一座中型石砌假山。园内的铺地和回廊漏窗等,也有一番独特的考究与特。例如进门处,假山前就有经过变形的“寿”字形铺装[2],也饱含了造园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我国古典园林在铺装的材料上推崇简洁自然,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对当时园林铺装方式存在着重要的影响[3],在进行园林铺装工作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自身的属性。在古典园林铺地设计中常用的铺地类型为:花街铺地、卵石铺地、嵌草铺地、雕砖卵石铺地以及 方块或条石铺地等。作为我国园林文化的精粹——古典园林铺装文化集景、功能、意境以及生态为一体。[4]
接下来继续行进,即依次来到了面水轩和观鱼处,继续沿着贯通全园的连廊,即看到了出现在面前的闲吟亭,从命名就可看出主人的闲适优雅情志,与闲吟亭形成高低对望的,即是沧浪亭园中命名由来的真正的“沧浪亭”,位于园中土石结构的假山之上,周围古树环绕,绿植合围,又因其较高的地势而有着居高临下的较佳观景视角,静坐其中,极目远眺,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之感。而路过闻妙香室来到了假山之后的明道堂,堂后分隔出了一片方正
小院,与前方假山处的模拟自然之感完全不同,人工的方正营造出了庄严的氛围,而四周院墙上的漏窗却又调节了严肃的气氛,漏窗打破了隔绝的状态,透过其中的阳光为院内平添了一丝活泼之气。园内共有漏窗百余,均是构思独特,样式精巧,式样无一雷同,也体现了古人造园于细节处的精工细作,和无限的生活情趣。与明道堂隔院相望的,就是园中曾经的古戏台——瑶华境界,因此处又有“梅之亭”的称号,所以名为瑶华境界。与瑶华境界相去不远的,就是园中的看山楼,看山楼坐落于假山石之上,也有着独特的视觉风景,虽名为看山楼,却是一座半封闭的厅堂,背倚假山,而面对着的却是园中的多处幽静竹林,阳光透过葱郁的竹林影绰地映射于地,真的会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几百年前,与古人同处一空间之感。绕过看山楼之假山,翠玲珑即展现在眼前,翠玲珑又名“竹亭”,南宋绍兴年间,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此处前后,粉墙竹影,万竿摇空,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继续跟随连廊,连续来到了仰止亭与五百名贤祠,此祠旧为儒教名胜历代官吏每岁以时致祭,故而祠内悬匾“作之师”,为人师表之意。绕过清香馆,在步碕亭处即可看到园中的又一处水景,周围假山环绕的深潭,形成了园内最为突出的一处高低对比,与周围竹林古木交相辉映,平添一抹碧绿,让人在看尽园内山石建筑后有柳暗花明,眼前一亮之感,锦鳞游泳,动静对比之中,显得园内生机盎然。
沧浪亭整体占地呈南北向矩形,由北部入口入园,沿连廊一周,先是深入园中,再逐步缓出,种类繁多的竹林在园后部自成一片,给园中奠定了整体幽静和美的基调,而“一枝独秀”,最高处的沧浪亭,作为园中的代表建筑,飞檐雅致,观景四方,也体现了造园者遗世独立的风骨,假山与幽潭,高低对比,造就了园内的高向纵深,连廊漏窗,曲折蜿蜒,为园内平添雅致意趣。
诚如《园冶》一书中郑元勋为计成所作的题词中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5]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常常没有定式,而是要根据造园的地势场所,周围环境,以及主人意志以及财力来进行设计和建造,财力雄厚的豪门贵族,如西晋的石崇,就可建造出奢靡的金谷园;战国时齐国的陈仲子,非常穷苦,只能在于陵拥有一个小菜园。而且“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砦文杏之胜,而冒托于 辋川,不如嫫母傅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审者”,郑元勋又提及了建造者对园林所处地域特征的清晰认知的重要性,园林建造的确应当依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顺势建设的園林,必然会比盲目要求与地域特点不符的景观效果要来得更加自然而其建造过程也避免了一些“无用功”。
“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 只要有主人(设计师)的胸中丘壑在,则工巧、简率都是创意。反之,如果造园只是一味地依赖工匠而不考虑创意,(全部委托给工师、陶氏)任由他们勉强造作,则必然理水无潆洄连绵的情趣,叠山不明白回环呼应的气势,草木不能形成相互掩映的姿态,怎么能让人日涉成趣呢?[6]郑元勋在此提出主人的胸中丘壑,显然是提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一再强调的传统文化精神,即园林作为融文学艺术、绘画书法、山水审美、戏曲等各门类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也即中国园林艺术最大的特殊性,一座园林只有充分凸显其山水美学、文学声伎等诸方面的高度欣赏性和综合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园。主人的审美巧思创见,显然应与工匠多加沟通,不然工匠、陶氏常常仅按照之前的造园经验与定式来修造园林,不能体现出园主人的情趣意志。尤其是如沧浪亭一类的江南私家园林,造园与修缮改造时并无皇家园林一般的体式规模等要求,主要是依据园主人对于园林的理解体会与建造要求,因而园主人的造园创意、造园思想与审美水平也对于造园的最终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沧浪亭的命名者苏舜钦,因仕途不顺,被贬而来到此地,因为“东顾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7]与其“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而买下东吴时废弃的旧园林自行改建,于假山之上修建精巧雅致的“沧浪亭”,也为这里创作了《沧浪亭记》,却也最终,于沧浪亭中洗涤了精神,悟到了内心的平静与信念,最终的心态领悟了渔父的心态,能够做到外在与世界和解,而内心仍坚持本心,仿若水一般柔韧和坚强的存在。而沧浪亭也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意蕴,幽静中暗含风骨,山中有水,起伏错落,又于多处蕴含了独特的文化意境,使得整体沧浪亭园林中蕴含了苏舜钦以及多位后继造园修复者的文人气节与人生哲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杜家骊.楚辞[M].中华书局,2009.
[2]曹林娣.图说苏州园林·铺地[M].黄山书社,2010.
[2]计成.园冶[M].重庆出版社,2009.
[3]王子豪,缪菁,刘力维.石元素在园林铺装中的运用和启示[J].大众文艺,2019(24):96-97.
[4]周娜.浅析古典园林铺装元素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04):82.
[5]计成.园冶[M].重庆出版社,2009.
[6]王劲韬.《园冶·题词》释义解析[J].中国园林,2014,30(11):105-108.
[7]苏舜钦著,朱东润 校注.苏舜钦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黄露谊(1994.7-),女,汉族,吉林白城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学(景观)。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