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及方法
1.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HRP的意义、分类、内容、程序。
2.    HR需求预测
3.    HR供给预测
4.    HR供求平衡
5.    人力资源审计及成本核算
方法:基本知识,重点提示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案例:Sharpco公司营销经理马克在每周经理例会上说,“我有个好消息,我们可以与MEDORD公司签订一大笔合同。我们所要作的是在一年而不是2年内完成该计划。我告诉过他们我们能够做到”。
然而人力资源部付经理LINDA的话却使每个人必须面对现实:“在我看来,我们现有的工人并不具备俺MEDORD公司的要求生产出产品的专业知识。在原来2年的计划进度表中,我们曾计划对现有工人进行培训。但按新时间表(1年),我们不得不到劳动市场上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人。所以这个新的时间表必须研究。如果我们要在1年而不是2年完成这一计划,人力资源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当然,1年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有约束条件,新的计划实施的后果会理想吗?”
分析: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性。
含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使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包括数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
这种平衡应该是动态上的平衡。
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国外HRM常指后者。
狭义:HR供需预测,使之平衡。
广义:包括人力资源供需计划、人事调配晋升计划、员工技能开发和储备、工资及激励计划、定岗定员计划等。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规划。
归纳:三个层次的含义:
1.    对环境变化的预测
2.    制定措施使需求得到满足
3.    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利益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1.满足变化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2.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
意义:是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的保证
            检验企业各种人力政策的效果(举例)。
            及时填补空缺。
            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规划
是企业规划的组成部分和保证。
企业规划的内容:
是一个彼此协调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要将人、财、物充分协调起来,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种类
先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性:
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分层次的,那么人力资源规划也必然是分层的。
1.    按时间跨度来分:长期、中期、短期,大致是3年以上,1-3年和一年。
规划期的长度主要和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不确定因素多,则往往只能进行短期规划,如果环境和稳定,则可进行较长期的预测。
中国的情况。
不确定性和计划期长度
    短期规划:不确定    长期规划:确定
竞争    很多的竞争者    强大的竞争地位
社会环境    多变的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环境稳定
产品需求    不稳定的市场需求    稳定的需求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较小    规模大,强大的信息系统
管理水平    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水平先进
2.    按性质可分为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和管理规划。
这种划分和长期、中期、短期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吻合的。
3.    安范围:企业规划、部门规划和项目规划。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简单来说包括:人力资源的供求;相关的方针政策;人力资源投资预算。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表
计划类别      目标      政策      步骤      预算 
总规划      总目标:(绩效、收缩、保持稳定)      基本政策:(扩大、收缩、保持稳定)      总步骤(按年安排,如完善人力信息系统)      总预算:××××万元 
人员补充计划      类型、数量、层次,对人力素质结构及绩效的改善等      人员素质标准、人员来源范围、起点待遇      拟定补充标准,广告吸引、考试、面试、笔试、录用、教育上岗      招聘挑选费用 
人员分配计划      部门编制,人力结构优化及绩效改善、人力资源能位匹配,职务轮换幅度。      任职条件,职位轮换范围及时间            按使用规模、差别及人员状况决定的工资、福利预算 
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      后备人员数量保持,提高人才结构及绩效目标      全面竞争,择优晋升,选拔标准,提升比例,未提升人员的安置            诉讼费是多少职务变动引起的工资变动 
教育培训计划      素质及绩效改善、培训数量类型,提供新人力,转变态度及作风      培训时间的保证、培训效果的保证(如待遇、考核、使用)            教育培训总投入产出,脱产培训损失 
工资激励计划      人才流失减少,士气水平,绩效改进      工资政策,激励政策,激励重点            增加工资奖金额预算 
劳动关系计划      降低非期望离职率、干关系改进、减少投诉和不满      参与管理,加强沟通            法律诉讼费 
退休解聘计划      编制、劳务成本降低及生产率提高      退休政策及解聘程序            安置
费、人员重置费 
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有:产品结构、消费者结构、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生产和销售状况、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等企业自身的因素;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等。这些外部因素是企业制定规划的“硬约束”,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何政策和措施均不得与之相抵触。例如,《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企业拟定未来人员招聘计划时,应遵守这一原则。否则,将被追究责任,计划亦无效。
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确定其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范围和性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规划的效果和成败,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困难,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工作。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通过具体的业务计划使未来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
5.规划结果的监督、评估、反馈和调整。
P9详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P9案例。
七、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
这是根据活动内容范围性质,将规划进一步分为若干各层次。每一个层次有不同的标准。
1.    环境决策层
2.    组织层次
3.    人力资源部门层次
4.    人力资源数量层次
5.    具体的人力资源活动层次
第二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案例:
Cynthia:人力资源部经理
Richard:一线管理者
Cynthia,你说过我要为增加一个排字工提供依据,是什么意思?  10名排字工中有1名刚刚辞职,现在需要一个人来顶替他。我到这儿13年,一直是10个排字工,也许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过去需要他们,那么我们将来也需要他们。”
Cynthia应该怎样回答呢?
一、    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    人力资源自身因素
经济    战略计划    退休
社会、政治、法律    预算    辞职
技术    生产\销售预测    合同终止
竞争者    企业扩张    死亡
    工作设计    休假
最主要的是生产情况,
如,一家PC企业,每周装配1000台,每台需要工时10个,共需10000个装配工时。如果一个人每周工作40小时,就需要  10000/40=250个装配工人。
从另外的角度看,影响因素可以包括:
 
二、    人力资源预测技术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或者说,主观判断和数理统计两种基本类型。
不同的企业对预测精度要求是不同的。
P14预测精度登记表。
介绍各种方法。
1.    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
是一种主观评估,定性评估。在没法采用定量预测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专家可以是一般管理人员,也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或者外部专家。
举例:估计采用某新技术后公司可能需要裁员的数量。
    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
    发放调查表,专家进行预测,统计整理预测结果
    对预测结果再进行第二、第三轮预测
    得出结论。
2数学模型法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Y=a+bX
    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分析。到参数,求出方程,然后进行预测。
    多元线性预测。认为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多个。
使用软件同样十分简单。Y=b0+b1X1+b2X2.+bnXn
3.趋势外推法。
也称时间序列预测法。实际上和上述回归分析类似。只是需求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直线延伸
    滑动平均(移动平均)
    指数平滑
4.    生产函数模型
C—D模型
5.    劳动定额法
N=W/q(1+r) 
Q是现行定额,R是生产率变动系数,W计划任务量。N,需要量。
如果R=0,即生产率水平未变,则:
完成1000台电脑装配需要10000W)个工作小时,周工时40Q,N10000/40=250个工人。
但如果生产率提高了,提高系数为0.5  N=10000/40(1+0.5)=167
6.    经验比例法
一些岗位工作量和员工数量之间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如平均一个伙夫可以负责80个人就餐,
如果工厂800个人,就需要10个伙夫。
7.    计算机模拟,变量很多,企业规模很大时,可以依赖一些预测软件进行模拟。
建立模型,然后提出问题:
如果在现有劳动力数量基础上增加10%会怎么样?
如果工人采取两班制或3班制会怎么样?
第三节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案例:一家大制造公司下属的一家新的工厂准备开工,分析家认定其新产品的需求是长期的、大量的。资金已经到位。设备也准备就绪。可以过了两年,工厂还是没有开工。其管理者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他们研究了人力资源需求,但是没有研究人力资源供给。在当地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开办新工厂所需要的合格工人。工人们在开始新工作之前不得不接受全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