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就是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其实李约瑟难题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由李约瑟一人提出的。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志创刊号上发表了《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可以说是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他在稳重
中国人 诺贝尔奖将“无科学之大原因”归于中国人没有使用归纳法。梁漱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他的经典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从中西方的学术理念、文化路向、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1919年冯友兰来到美国,感受到中外巨大的反差,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外差距这么大?他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没有近代自然科学。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没有近代哲学的原因,并写下《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在五四运动前后,研究中国落后的问题成为了大家的热点。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出,清代朴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接近于近代科学的方法,二自然科学在中国不发达,是因为国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上中国社会缺少学校、社团、报馆之类的组织,使科学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化学家王进1922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也涉及此方面的内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人对中国为什么科技不发达展开了大讨论,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约瑟访问了中国,并引起了他对中国为什么会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的兴趣。因此,李约瑟难题并不是李约瑟本人一时心血来潮,而确实是涉及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
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
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对此,李约瑟有一些很自己的观点,但李约瑟这些观点还不足以说明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原因在近现代都被解除了以后,中国人仍然没能在中国土地上某方面获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度的科学成就。比如说在中国科举制度废除已近百年、西方发现发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早已大规模普及并为众人所接受、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说与西方人已别无二致,但即使如此也没发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应有的速度发展,那怕是某一方面由此而有突出表现的状况也没有做到。特别是诺贝尔奖截止如今已经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却没有一人为中国本土华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詹克明教授在分析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也谈到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从素质上比,差距并不明显,差距大的是他所处的科学环境。移居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等获诺贝尔奖就是证明。由此可见,之所以“境内为枳,过海为橘”,使得这块大陆迄今
与诺贝尔奖无缘,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科学土壤与科学环境。
近年来,不断有许多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答案进行了探究,而且还有许多人对“李约瑟难题”本身提出了质疑。如1984年,《科学与哲学》译刊发表了席文的为《为甚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或者它真的没有发生吗?》一文。席文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和一系列的解答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问“为甚么十七世纪中国没有发生欧洲那样的科学革命”这类问题虽有启发性,但没有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科技的全面落后可谓是机缘颇重,原因很复杂,但是人们总是想一个具体的根本原因来直观的表达其关键性的症结。
在我看来,中国科技的全面落后离不开一下几点。
(1)重技轻科
虽然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我们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赢过哲学家怀特海甚至极端的支出:“没有理由怀疑个别中国人进行科学探索的原本能力。但中国科学在事实上是可以忽略而不可取的,可以相信,如果听任自然,中国永远
也不会产生任何的科学进步。”大马士革学者阿尔加兹在公元830年所说:“奇怪的是,希望人对理论颇感兴趣但又不为实践所累,而中国人对实践兴味盎然但对理论则多有忽视。”纵观我们国家古代的重大科技贡献,无不是来源于感官的经验的总结,极其缺乏科学上的逻辑推理依据,因此过于实用化的重技轻科使我们最终落后了。
(2)制度原因
    中国的官僚制度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中国官僚们举办科举来拉拢杰出的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从科举制度本身来讲,它是一种合理的制度,以至于今天我们参加的种种考试也属于科举制度的演化,但是关键在于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四书五经之类,无半点科学与技术。那么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古人纷纷只读圣人经典,而不像西方那样去搞科研。更可悲的明清之后,八股横行,大众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林毅夫就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一个像样的科学奖励机制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与此相反,现代科技的起源地英国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的国家,率先建立了鼓励创新和技术发明的专利保护制度。1624年英国颁布的《安娜法》,就是全世界第一部专利保护法。随着《安娜法》的颁布,科技发明开始大量涌现,英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发明家也因
此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与之对比,在古代中国,从事与技术研究的都是工匠,他们不具备科学研究的条件,社会地位很低,没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因此,现代的科学技术很难在中国古代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文化影响
单从数学说。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商代就已经有很成熟的十进位制的记数方法。它是比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所用的计算方法要优越的多。印度甚至是到七世纪才有采用这一记数法的证据。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既然十进位制如此重要,我们几乎没有理由不想起跟数学关系密切的天文学了。冯时在他的《中国考古天文学》中论断二十八宿体系起源于中国或者印度。他是从天象和考古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如果加上数学上十进位制发明权的证据——没有先进的数学无法想像怎么进行天文计算的——大概该项发明权要确属于中国了。数学的落后,这都是起源于明太祖不加修改的沿用元代的大统历,还颁布一条诏令: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而且如此对待天文学家们,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古代中国,天文和数学的关系密切到了完全不能分割的地步,可以说,几乎全部的天文学家都是数学家。在天文学领域,天象观测、历法推算和天文仪器制作无一
不涉及到数学,无法想像离开了数学,天文学工作将如何进行。但是由于这条命令,在宋元时代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包括领先西方数百年之久的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多元高次方程组和一次同余的解法以及高次有限差分法等遭到抛弃遗忘,直到清朝被梅文鼎暂时捡起过,随后又在战争之后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
当前我们正在飞速地迈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变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上来,在此时重新探讨李约瑟难题,无疑更加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