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是典范的消息。本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电头和和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采用引述资料的方法介绍颁奖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既准确,又具有权威性。消息的主体部分依次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奖金来来源及运作模式。其中,获奖者信息是这则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详细报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写完“谁获奖”,接下来来自然要介绍“谁颁奖”“何时何地颁奖”,这些信息在重要性上不如获奖者信息,但又是报道颁奖活动(特别是首届颁奖)的新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合为一段,置于消息主体白的第二部分。最后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这则消息事实准确,报道全面,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很值得学生初学写消息时参考效仿。
【教学目标】
1、把握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征;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和简明准确的语言。
3、了解诺贝尔奖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导入新课】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莫言和屠呦呦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举国振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闻,感受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
一、背景链接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的发明者,1833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并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晚年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5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22年,共有955个人和27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路透社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是排名世界前三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主要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路透社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在德国亚琛创办,次年迁往英国伦敦。18
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大公司。1916年,公司被改组为路透股份有限公司。它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二、整体把握
1、分析这则消息的组成部分。
明确: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瑞典国王……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主体: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举行。
背景:1867年……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三、合作探究
1、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诺贝尔的遗嘱)。
作用: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2、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明确: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中国人 诺贝尔奖 明确: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
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4、纵观全文,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些新闻事实?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明确:介绍了首次颁奖、首届获奖人、颁奖规定、资金来源与管理等,它们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这也是新闻消息呈现多个相关事实的主要特点。
整个消息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5、赏析语言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次”和“每年”表明其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这是第一次且以后每年颁发一次。 “最大”表明程度,说明这个奖项的地位。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X射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生理学或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中的“颇”在这里是“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6、归纳主旨
明确: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了
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
四、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路透社的记者,看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贡献以后,你想发表怎样的新闻评论?请用第二人称写出来。
明确: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你们献身科学,献身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人类因你们的成就而幸福,社会因你们的努力而进步,你们的人生也因此而美丽。感谢你们,你们将永载史册。
【作业设计】
基础部分:
1、抄写课后词语2遍
2、练习册1、3题
提高部分:
1、练习册2、4、5题
2、“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发现”能否换成“发明”?为什么?
拓展部分:
1、练习册第6题
2、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格隆德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恩格隆德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让人印象深刻。
答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3、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10月15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 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答案:袁隆平团队选育的杂交稻品种产量创纪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