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与《·戒》看当前中国电影中的性叙事
作者:
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7
        [摘要]叙事是电影艺术最具渗透力的表现手法之一。电影《苹果》与《·戒》中大量的运用性叙事引起了电影艺术与性的评论热潮。透过这股热潮正视电影艺术中的性叙事,关乎电影艺术的正确发展,也是社会道德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苹果》《·诫》 中国电影 性叙事
       
        继《·戒》之后,热播一时的电影《苹果》再次引发争议。先是传出被电影局删掉15分钟激情戏,其后又有知名官员公开表示里面的某些情节有辱时代,直至前段时间被广电总局叫停。其实不管《苹果》也好,《·戒》也罢,它们之所以在2008之初被炒得沸沸扬扬,无非因为其中有关性事的描述。因为在所有无端缺席的类型片里,中国最缺的好像就是以性叙事电影,即以性描述为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但没有相关本土产业,并不意味着
中国人在精神生活上没有此种需求。由于电影是通过对特殊声画关系的处理来组织叙事,而日常人再普通不过的性生活在叙事构成、叙事接受等方面又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以性叙事便成为电影各种构成因素中最具有渗透力和表现力的因素之一。如果说《苹果》是当前中国电影领域以性叙事屈指可数的出头鸟的话,其他各种形式的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低俗电影的表现也不容忽视。事实上,虽经相关部门的严查。但为赚取票房、非法利益之根未除的涉性电影已经悄悄地在公众身边滋生蔓延开来,或翘首试探,或项庄舞剑,眉目之间已有几分暧昧鬼魅
       
        一、以性叙事的艺术表现
       
        人类之所以需要艺术,是因为艺术是人类自由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影视艺术概莫能外。影视艺术作为大众艺术,它以人情、人性为表现对象,并且最终在普通人(观众)的接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性是将影视与观众连接起来的桥梁,性作为人性中的一个重
要话题,联系着人类生命意识中的生与死,从人之为人的那一刻起它就存在着,而且将继续存在着,直到人类的最终消亡。
        电影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性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电影中的性叙事,也许可以追溯到电影的史前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就放有舞女脱衣的动态画面。1902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以性叙事的情影片《Sour Vaseline》。随着外来影片进入中国,20年代的上海街头传闻也可以看到外国的脏电影,即以性叙事的电影。1929年,阮玲玉就曾主演过一部以性叙事的影片《情欲宝鉴》,疯狂的描写了一位少女的暗恋。时至今日的《·戒》与《苹果》,一谈起电影中的性,人们的斥责之声虽不绝于耳,但银幕上的性叙事依然有增无减且随处可见。更有意思的是,观众似乎是在捂着眼睛从指缝中偷看性爱,而又光明正大地指责电影中的性爱的。我们固然暂且可以将它归之于电影的票房价值、收视率的驱使,但问题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其实,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电影中的性叙事往往是满足观众潜欲望的最好手段。也正是主要依靠性叙事使得观众动之以情,最终才促使电影从杂耍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枝繁叶茂的艺术。
        以性叙事无疑是电影各种构成因素中最具有渗透力的表现方式,也是最富于魅力的因
素之一。《·戒》中爱情的诞生有些给人探寻的趣味,看似不合乎逻辑,小说原著也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张爱玲只写了很不式笔法的一句话女人的心通过阴道,而导演便从此获得灵感,以性叙事,以此表达爱的产生。诸多人的感受往往是:没有女人会只因性爱而爱,爱情和性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有交集的地方,也有毫不相干的时候。王佳芝因为任务需要用相勾引易,在香港部分她多在表演之中,表演给同学,给她有些心仪的邝裕民看,那里面多是虚荣和自我陶醉。三年之后的上海,她的处境困窘,接受任务是又风光的开始,成功的出演带来心理上的优势,尽管危险,而这危险她也因易先生对她越来越放松的态度而自持能够把握,如果怕了,她怎么会那么娴熟的周旋于政府的太太们中呢,她是享受那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增加了她的自信。因为有了把握,她才分神思考爱情。她和易先生的爱,是渐进式的,从勾引到欣赏到爱,这个男人是真爱我的是一个瞬间的念头,而决定也在这一瞬间发生。而《苹果》中的女性没有受过教育,她们在生活中犹豫不决。她们心里是有态度的,但是这个态度没有及时抛出来。原因无它,是因为她们被生活左右了,没有能力去左右生活,只有积累到一个爆发点的时候才会爆发。所以,孕期的苹果,可以当着丈夫的面,任由洗脚城老板,那个强暴了她的男人贴着她的肚皮听孩子的胎动。甚至两家四个人在一起吃饭时,别人忙着签卖孩子的合同她还能一个人安静吃饭。在这部影片中女性是自然
表达,并非人们所习惯了的传统意义上女性自强和抗争的形象。因此,《苹果》中的性叙事是为了展示一个保守、内敛、随和、任人摆布的女性角。林格伦认为,通常有声电影中的视觉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总的来说,它表现更多的东西。这是毫不足怪的事,因为视觉在我们的感官中是最重要的,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可比通过耳朵更了解和熟悉周围的世界。这些天生的特点使电影艺术自觉地选择了性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因为通过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也才更富刺激性,更易引起人的联想,这是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
       
        二、以性叙事的商业作为
       
        电影制作从一开始首先并且首要的就是一个商业性的企业,这是电影界已成共识的观点。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当廉价影院在上海街头相继出现后,制片商便一方面把电影看作是一个商业性的娱乐产业,一方面又理所当然地把电影院看作是一个商业性的娱乐场所。既然电影与电影院都与商业和娱乐相关,那么如何增强电影的刺激性与诱惑力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便捷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性隆重地登场。
        当前的电影与性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电影情节露骨的描写、男女性事的大胆展示似乎已不仅仅为了艺术表现,更成为赚取票房的一种商业作为。不管《·戒》,还是《苹果》的以性叙事,无论如何都在挑战道德底线。两部影片不仅仅是叙事,甚至是滋事,故意以性说事。《·戒》中的性事描写三大段落,长达数分钟,反反复复,而且演员赤身裸体坦露无遗。《苹果》中的性场面肆意张扬,不管不顾,有的早就出离了叙事的需要,而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大卖点。为了这一卖点,制片商拍摄之初就开始宣传,行进之中又以此话题反复折腾观众;杀青之后围绕如何通不过审查再次制造悬念,催化观众的欲望;继后则是删除了多少性场面,到哪里可以看全本吊足人们胃口。于是,一时间人们集体出动看全本,看了的心理一下很亮堂,这不就是炒作?看不到的还在蒙头喝采喊过瘾。当然,话题并不是就此搁浅,继《苹果》的宽衣解带之后,《投名状》又献出激情床戏,《赤壁》虽未面世,但据说其知名演员也不惜一脱,劲吹,远远出离了叙事的范畴。说到此,人们未免黯然,性叙事引入电影,究竟是堕落还是蝶变?
        毫无疑问,以性叙事运用于电影创作不是艺术革命的胜利,而是商业运作的凯旋。但性叙事合法化之后的任务是什么呢?当然是使性在电影中进一步逼真化、动作化、奇观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公众的胃口,掏出公众的腰包,从而实现电影产品利润的最大
化。但是,当公众进入这样一种狂欢游戏中之后,他们肯定获得了视听快感,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在不断重复而又空洞的观赏中,他们自己实际的感受能力反而下降了,他们的正义感、道德感、羞耻感也逐渐枯萎凋零了。这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暴力事件人们为什么能够无动于衷、处之泰然的深层原因。古茨塔夫·勒内·豪克指出:人类隐秘的性活动如果缺少特有的艺术的想象的游戏渗透,它只能类似于动物的自然的性行为。在隐秘的性活动中,没有宗教的神秘超脱和艺术化的升华,人类的力比多就将为自然的需要所操纵,变成空虚贫乏、了无生气的性欲体验的重复。《苹果》的导演曾经就这样评价《·戒》有些地方我不理解,我在里面没有看到爱,看到的只是的愉悦。其实易先生这个人物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他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展现自己真实情绪,把自己的真诚和信任最大限度地给了王佳芝,而且让她感到了自己被需要的价值。但是影片中过多的性叙事却把观众引到了另一个世界:易先生这个汉奸是个,他以性满足侵蚀了王佳芝所有的情感。由此影片中爱的艺术表现大打折扣,观众看完影片后留在脑海中的大多就只有了性的商业炒作。基于目前这种市场化的电影形势,在人类的艺术领域内,古典美学所建构的那种艺术法则与商品法则的二元对立、现实世界和审美世界的尖锐冲突正在受到历史的挑战。特别是电影——这种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更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多重本性。电影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我们对
电影不能采取那种相斥性的评价尺度,要么金钱至上,要么艺术第一这种非此即彼的一元论,不仅不利于电影艺术的创作实践,而且也不利于我们在理论上对电影整体形态的把握。
       
        三、以性叙事的道德审视
       
        其实,把性做成商品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波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指出性欲是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它从多个方面不可思议地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整个意义。但是,由于电影的大众艺术属性及其内在规律,加之商业利益的驱使,性叙事在银幕上大肆张扬,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苹果》被禁只是一个信号,它是情影视、低俗娱乐泛滥成灾的恶果。但相关部门的严查禁令充其量只可算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余下的问题还很多,并面临更深层次的挑战。
        1,性文化传播冲破道德底线
        当前我国电影受西方影响较多,原来作为禁区的性目前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因素纠合起来,形成了性文化传播的洪流。这种洪流,其中不乏性描述、性挑逗、性勾引等场面,这种过火的性叙事,大有冲破社会道德底线之势。影片《都市的诱惑》就曾这样介绍:美酒、女人、寻欢作乐和年轻时的恣意纵欲终于导致了他的毁灭。看大酒吧令人心醉神迷的场面,充斥在年轻人道路上的各种陷阱和夜幕降临后的都市里,布满了金光闪闪的圈套。而电影海报上也公然出现了这样的广告语:如果你不能在家做爱,把你的妞儿带到电影院来。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也确实响应着广告语的召唤。因为在他们看来,电影的画面不但富有刺激性,更重要的是电影院的黑暗反而增加了诱惑力。电影与电影院的魅力与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中国的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两样东西在人们的性生活中扮演着如何重要的角《苹果》中反复表示两性相遇和挑逗的层层情节的姿态、征兆和符号,虽未形成公式,但同样有迹可循。
        既然性已被做成商品供人消费,那么性的出场与呈现也就只能遵循商品运作的逻辑、消费的逻辑,而不可能遵循生活本身的逻辑。由此,诸多的电影创作者都纷纷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提升自己影片的影响力,赚取票房。以案为例,尽管现实生活中的案与电影中的案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却因为的暴力性具有较强的动作表现力而成
很适合电影作品表现的一种罪行。在电影创作中,表现罪行时性的成份往往被加强,而且较多借助一个粗暴、心理失衡的狂乱之徒的行为来表现。因为导演们深知,电影中频频出现的场面既有性又有暴力,这是产品的卖点,也是影片可以畅销的逻辑前提。
        2,电影创作引发悖论
        虽说以性叙事在当前电影创作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我国当前的电影创作领域中,由于长期以来对商业影片怀有一种蔑视和偏见,使得诸多电影艺术创作者即便从行为上是在拍摄一部商业片,而在心理上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商业行为,由此陷入这种悖论的怪圈。
        电影以性叙事极具表现力,但并不意味着创作者拥有定向的性审美。冯小刚拍过不少探讨两性危机的电影,《一声叹息》和《手机》比较典型。两部片子里都有深入浅出的性描写,虽说都是服务于主题的噱头,但观众看不见冯小刚的主观审美,可以说是在艺术与情的漩涡中冯小刚个性审美的缺失和胆怯。他非常道德,他也想艺术的表现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探讨婚姻两性关系的现实题材,但在商业宣传时,艺术的成分却往往被表层包裹的两性外衣中和掉了。比如《手机》,创作原意本想表现男主人公与第三者在高速公路旁的树林里的偷情画面,但表现出来的第三者口吐莲花,可谓性感撩人,这场戏最终还是在艺术与情
舒淇 3极电影片
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的。不难看出,冯小刚压抑了自己的性审美,他创作的内心在挣扎。当观众认为《苹果》中三段性场面的过细叙事完全没有必要时,其导演回答:对整个叙事都很有必要,大家不要把性当一个事,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个事,只是叙事的一部分,性关系仅仅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其实作为视觉艺术,画面的直观性使得电影艺术成为一种视觉的奇观,它不断地从人物的活动中产生视觉的刺激,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本无可厚非,但创作者自身若内心矛盾,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艺术表现的度,在艺术与情的天平上难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