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金融
60
时代金融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普惠金融发展与思考
——以甘肃省平川区为例
摘要:普惠金融连续六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其重要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本文以资源型城市白银市平川区为例,介绍了平川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亮点,从政府、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受众三方面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中瓶颈问题,并对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普惠金融发展思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普惠金融● 吴烔光
一、发展现状
(一)金融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截至2020年3月末,平川区共设立商业银行7家、政策性银行1家、保险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全区建成银行网点43个,平均每万人2.17个,全区金融机构共布放ATM 机110台,平均每万人5.56台,布放POS 机1500台,平均每万人75.76台。全区已设立助农取款金融服务点116个, 优化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辖区内61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室。
(二)信用体系建设更上一层
平川区商业银行积极推动“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建立,将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优先向产业基础好、信誉环境佳、大众认识高的镇、村、户部署,做到梯次渐进,循序推动。对信用镇、信用村严格落实增加信贷规模、执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向信用村农户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截至2020年3月,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36.89%,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75.8%, 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71.26%,建档农户信贷获得率70.75%。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设立信用乡镇6个、信用村48个,为平川区内2.2万户农户累计额授信10.87亿元 ,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4357笔、金额2.21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45亿元,通过信用村镇的创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真正做到了来之能贷、随时可还、还不生息、循环使用的良好局面。邮储银行平川区支行积极推进“信用村”建设,目前已在平川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村20个, 评定信用户1300余人,年发放贷款800笔以上。
(三)金融服务实体力度明显进步
金融机构踊跃向下拓展金融服务深度,拓宽业务广度。商业银行设立专职部门大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截至2019年末,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整体良好,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较年初均呈上升态势。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2.4亿元,较年初增长8.61%,增加11.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91.48亿元,较年初增长1.9%,增加1.71
亿元;金融机构整体存贷比为64.25%,较年初下降4.22%。
涉农贷款余额21.1亿元,累计投放9985笔,13.1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22.58%,较年初上升6.2%,增加1.4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完成情况: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1亿元,累计投放693笔,16.7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29.05%,较年初上升8.27%,增加2.1亿元。各金融机构主动强化金融支持服务,金融运行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
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项贷款余额从2016年15.76亿元增长到19.33亿元,净增3.57亿元,增幅18.47%,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41亿元,较2016年初余额1.22亿元净增1.19亿元,增幅97.5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95亿元,较2016年初余额3.02亿元净增2.93亿元,增幅97.02%。邮储银行平川区支行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3.6亿元,靖煤公司1.1万户离退休职工每月通过邮储银行领取退休现金,余额代发量达4000万元以上。平川区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6亿元,贷款客户1793户,户均贷款11.22万元,涉农贷款1.16亿元,占比59%;存贷比75.5%,2016年至2020年3月末,累计投放贷
款3462笔、5.27亿元,户均15.23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746笔、2.51亿元;农户贷款2338笔、2.39亿元。累计为437户贷款客户进行续贷,金额达1.18亿元。
(四)做好“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工作大力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普通大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大普通大众普惠金融参与度。各商业银行网点利用LED 电子屏、电视、海报等做好日常宣传活动,长期做好普惠金融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广,层面丰富。人民银行平川区支行联合金融机构,针对城镇低收入人、困难人,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大中专学生等开展“入社区、进乡村”活动,使其掌握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基本知识。
(五)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辖区金融机构加大了农户、农村小微企业、精准脱贫、绿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结合平川区经济转
型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信贷流程。在综合研判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探索和推广“农业三个不产权”“存货”“机械设备”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担保方式。灵活设置贷款期限,为小微企业融资“减压”,改变过去“一年一放,一放一年”的传统做法,根据企业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与资金回笼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贷款期限,缓解小微企业还款压力。根据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情况,第一时间深入小微企业现场考察,及时落实贷款政策,落实“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尽可能简化办贷手续。截至2020
年3月末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向白银市煜恒陶瓷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累计发放机械设备抵押贷款6427万元、向白银市平川区天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3家企业累计发放农业设备产权抵押贷款53540万元、向白银市光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放存款抵押贷款4200万元。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38户、金额5.94亿元,累计为全区295家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授信10.97亿元。结合平川区实际情况,甘肃银行平川区支行紧紧围绕全区果、蔬、药、薯、草畜、小杂粮六大特产业,以试点村富民产业培育为突破口,依托“两园”建设,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灵活支持小微企业,累计发放6.46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平川区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打破传统担保方式,扩大抵押品范围,单证土地厂房、机器设备、钢结构厂房、林权、农村自建房等均可用于抵押申请贷款,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动业务发展,开展整村推进贷款产品营销工作,大楼里发展经营类贷款投放,解决经营实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贷款投放,全年新镇规模养殖户、农村无字号经营实体贷款104笔,金额1231万元。
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二、平川区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亮点
(一)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起领头羊作用
人行平川区支行聚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围绕7大任务15项具体措施,8次组织人员深入平川区水泉镇实地调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支付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产业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夯实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数据基础。普惠金融试点以来,水泉镇助农业务便利化进一步优化,目前
共有助农取款服务点33个,其中农业银行19个,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4个,均具备存取款、非现金结算、缴费、金融知识宣传的功能。其中,平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水泉信用社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14个,设立ATM机自助设备2台,背包银行2台,至今推广手机银行1853户、银行404户、飞天E码通122户。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背包银行等快捷支付新业务的大力推广。
(二)黄河开发与治理两不误
农业发展银行平川区支行加大对黄河平川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加大对平川段黄河流经贫困地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坚持服务“三农”,夯实支农基础,2019年共发放黄河流域水利治理专项贷款16.2亿元。
三、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一)对于政府而言
1.经济结构简单,转型压力较大。受平川区长期单一产业结构的弊端限制,整个区域经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较大。在平川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之平川区对煤炭市场环保压力持续加压,整个区域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
2.盲目引进项目,缺乏实地考察。政府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下了很多功夫,积极引进了众多项目,但
是在项目考察及项目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一些普惠金融服务用在了不适合自身的项目。例如,政府联合养殖企业推行不符合大多数农户的特种养殖,特种养殖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稳定的销路以及养殖户敏锐的市场感知力,盲目地推进此类项目风险较大。此外,一味求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传统养殖、种植业引进时,不切实际盲目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导致后续在资金、人力、基础设施尤其是自然条件上受到限制。
(二)对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而言
1.金融服务质量有待进步,缺少专职专业人员。县区金融机构由于人员编制较小,往往一个人兼任诸多岗位,所以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上有待提高,数字金融的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2.保险服务有待增强,农业保险系统不齐备。农业保险作为普惠金融的关键部分,有着降低农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作用,农业保险应该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但农业保险的特性限制了自身发展,农业保险有着风险大、收益低的特性,这导致大多数保险公司不主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品种少。在平川区辖内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仅有三家分别是:中国人寿财险平川支公司、中国人民财险平川支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平川支公司。这三家保险公司展开的农业保险种类只有七种,种类少,覆盖面积少。
(三)对普惠金融受众而言
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内部管控不科学。由于人员结构原因,一人多岗且缺少专业人员,导致无法为银行提供完善的报表和合同等信息。大部分龙头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弱,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经营利润低,基本靠负债经营,无力带动广大农户致富。
二是农村基础条件差,农业产业优势不足,缺乏规模效应,农业种植分散,特产业发展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在农产品价格上没有定价权,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制约农业发展,也制约金融业拓展。
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对于政府而言
1.持续推进政银企三方联动。良好的金融生态要政银企三方各司其职、集思广益。对于政府来说,支持银行收集
61
时代金融
时代金融
62
时代金融
农户信用信息,协助银行业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定期开设课程提高企业主素质,引导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职。
2.加大金融失信行为惩戒力度。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和惩戒力度,强化诚信观念,提升信用意识。加大对故意逃废金融债务、骗保骗赔等金融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稳定金融市场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格落实金融风险防控责任,进一步改善我区投融资环境。
3.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完善企业资产担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商业性融资担保、企业信用担保“四位一体”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协调省内外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在平川设立营业网点,探索引进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组建并规范运营政府性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担保难题。
4.摸索社会资本融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指导作用和乘数效应,摸索设立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指导社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PPP 运营机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额
贷款公司重组,推动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战略投资者参与小额贷款公司重组,使小贷公司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
(二)对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而言
1.大力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难。各商业银行应当将内部挖潜和外部共享并重,实现对小微企业、企业主信息整合,同时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信息,以大数据精准剖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态,更直观地为客户“画像”,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正面清单”。
2.健全农业保险系统,使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更上一层。第一,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当地保险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本地种植业及养殖业特产品,开发保费低廉、持久保障的农业保险产品;第二保险公司应当下沉机构,在乡镇设立网点。如此不但提高乡镇保险机构覆盖率,而且便于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第三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究农村小额贷款与农业保险的联合机制,两者相互保障。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保险服务力度和化解风险能力,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3.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加速开发金融产品和提升金融服务,尤其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立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
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覆盖面,提高贷款可获得性。各金融机构应探索针对小微
企业的知识产权、股权等方面的融资服务。
4.积极推进农村抵质押创新。积极探讨和搭建同行企业间基础资源流通交易平台,让不能作为银行有效抵质押物的土地、设备、基础设施及地面附着物、无形资产等资源在同行企业间流通起来,最大限度地规避贷款风险,共建良性发展的互利共赢新模式。建立健全农村资源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与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和平台,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围绕“三权”创新金融产品,推广大型农机具、仓单、承包土地收益权、应收账款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
5.大力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各金融机构应积极争取总行的证券、信托、租赁、基金等金融资源支持,综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采取“信贷+基金”、融资租赁、股权融资、贷投合作、直投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探索投贷联动融资新模式,通过债务置换、债券、股权等市场化融资方式,持续有效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
(三)对普惠金融受众而言
1.各小微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核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
核心是资金的管理,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小微企业要想获得发展的资本金,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银行,而是企业自身,小微企业要改变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围绕金融机构融资审查的条件,在自身管理上下功夫,通过采取优化内部管理、整合资源、透明财务、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信誉等方法摆脱困难。
2.农村地区应加快培育特产业推出优质文旅品牌。以构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农业产业链为导向,激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户合作社更上一层楼。大力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小黄湾古村落、响泉美丽乡村、陶瓷小镇、屈吴山红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依靠民俗文化休闲旅游节、响泉村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文化节会吸引游客。
参考文献:
[1]徐静. 贫困县域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合水县为例[J]. 西部金融,2018(12):77-79.
[2]李景成,张文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改革成效及问题分析——以沙县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5):60-64.
[3]何爽,刘一凡.从城市行创新实践看全行转型发展[J]. 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02):22-25.
[4]丛嘉益.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5]石建平,荆勤忠,姚敏. 普惠金融的甘肃实践:“136”路径[J].甘肃金融,2018(12):8-11.
[6]张玉茹. 推动县域普惠金融发展难点及对策——
河北省深泽县普惠金融情况调查[J].统计与管理,2016(08):28-29.
[7]李建军,郭爱玲. 对县域“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以包头市土右旗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4):159.
[8]刘颖. 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内蒙古科左后旗为例[J].北方金融,2017(12):47-50.
[9]白建俊,张荣放,陈玉东,魏静. 金融支持与海北州产业转型——以“一带一路”为背景[J].青海金融,2018(08):9-1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平川区支行
(上接第50页)
4.完善奖惩机制,激发上进。进一步完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发挥政策扶持激励作用。对楼宇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特别要加大对入驻企业和自主经营、自建楼宇开发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同时,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产业扶持、房租贴补、楼宇更新、业主和物管奖励等。
完善协税护税审核流程和企业外迁考核奖惩政策,筑牢“拦水坝”,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密切关注在铜山纳税的异地发展企业和铜山注册异地经营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实际问题,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
5.关注人才“引”“留”,主动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的配套机制,在人才落户、补助资金、家庭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人均医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结合省、市 “双创计划”,形成铜山独特的人才引进机制,主动招揽,主动走出去,与高精尖人才对接,开展一站式落地服务。同时,争取该区引进人才平等享受市级优惠政策。
6.关注重点问题,建立容错机制。摒弃“唯租金”观念,引导楼宇业主对楼宇业态定位、周边环境打造、配套设施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类服务业单位给予适度的容错空间,更多关注其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7.探索设立“阳光基金”,增强政府管控手段,填补政府与企业间“半真空地带”。加快推进楼宇与商业商务
的融合互动,特别是大创园这类半公益性质楼宇经济体设立阳光基金,使管理机构在行政单位管控引导下,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利用基金投资灵活、规模小的特点,为招引、扶持、培育、壮大全流程服务,链接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的有力纽带,并促进纽带自身造血。
(二)盘活存量楼宇,改善基础设施
要加大楼宇资源的整合力度,为楼宇的持续发展构建优质平台。一是要做足增量。统筹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新增楼宇快建优用。全面开展老楼宇的改造提升,拓展楼宇资源空间,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挖掘楼宇资源,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二是要盘活存量。改造提升物业档次,努力解决部分楼宇没有“买点”的尴尬。鼓励企业依据楼宇定位和市场需要,采取自筹、联营、入股等筹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楼宇基础功能和配套设施,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三是扩大经济容量。将大型小区商住楼纳入楼宇经济管理,加强监管、清理商业楼盘改为住宅的情况,提升商业集聚力,有效引导商业楼宇的健康发展。
(三)突出集聚,向特楼宇和高端楼宇迈进
要坚持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思路,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高校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楼宇与商业商务的融合互动,打造特楼宇集和商圈。
要注重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品牌和商誉,突出对政策、楼宇、入驻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让公众和商家增强对发展楼宇经济优势和政府工作决心的了解;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突出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影响度;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
楼宇经济作为我区“333”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把我区楼宇经济打造为税收大户和垂直商务街、金融街、高新技术街和旅游产业街,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参考文献:
[1]铜山区“十三五”规划纲要
[2]铜山区扶持大众创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细则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统计局
63
时代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