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复习试卷(答案)(部编版)
1.看拼音,写词语
xīn shǎnɡchèn shānōu zhōu mó xínɡlì hai
rǎn lǜzhì huìjì xùmìmìzhēnɡ qí dòu yàn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2.下列带点字读音错误的
...一项是()
A.档.案馆(dǎnɡ)B.差.异(chā)
C.模.样(mú)D.懦.弱(nuò)
3.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恰当
...的是:()
A.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
B.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
..的校园里。
C.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我们的眼前浮现
..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D.快到中午了,钓鱼的人陆续
..笑容满面地回家了。
4.
下面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
A.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B.结合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
C.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们多读几遍、多抄写几遍就行了。
D.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给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1)、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
(2)、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
A.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味道B.指趣味;情趣
(3)、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      )
(4)、我很喜欢香蕉的味道
..。(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同桌能带着你变得优秀起来,而不认真学习的同桌也会对你有不好的影响,这就
是“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B.自相矛盾
....与自欺欺人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C.赵州桥虽然
..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干,而且
D.两只小虾的搏斗很猛烈
..。
7.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比喻句。()
A.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B.梁龙的身体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C.洞庭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D.张华像他爸爸一样又高又大。
8.本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把读过的寓言故事分享给大家。
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读寓言,先要读懂_____再体会故事中_____。我读过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书中有生灵,“一身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_____小燕子。”这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_______之情。
(2)书中有名人,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杰出人物:蔡伦______________(主要事迹),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人名)通过实验,发现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_________(人名)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说到就要做到。
(3)书中有道理,《守株待兔》中,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是因为“兔走触株,
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而身为宋国笑。”(用原文回答)。从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海边男孩
①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海边玩儿。金黄的沙滩上,一个穿大褂儿的男孩儿,正收拾着一大堆五光十
....的贝壳,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在阳光下彩是那么鲜艳。我拉爸爸走过去:“我要买贝壳。”男孩儿见我要买,很高兴,一个劲儿地让我挑选。他告诉我,这些贝壳是他自己捡的,卖了钱可以交学费、买书。我一边听,一边掏钱买了几个好看的贝壳。
②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买来的贝壳,突然发现其中一个褐的贝壳破了一块,就返回去换。天快黑了,男孩儿正收摊儿。他为难地说:“对不起,全卖完了。要不明天下午你再来……”
③“我们买的是明天早上七点的车票哇!”我扫兴地走了。
④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火车站。“大哥哥——”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我猛一回头,啊,是那个卖贝壳的男孩向我跑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给你。”我刚要说什么,他把贝壳塞给我就走了。哇, 好漂亮的一个贝壳!整个贝壳洁净光滑,彩艳丽,样子就像孔雀的尾巴……
⑤这个贝壳我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
10、这篇文章围绕“贝壳”展开,先后写了:挑贝壳——(    )贝壳——换贝壳——男孩送贝壳——(    )贝壳
11、小男孩儿捡贝壳、卖贝壳,为了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
12、把对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写在下面。
加点的词语“五光十
....”让我感受到:________
13、第②自然段中,卖贝壳儿的小男孩儿为难的原因是()
A.因为他根本不想给我换,换起来比较麻烦。
B.因为他靠卖贝壳儿挣钱,换了就少挣一份钱。
C.因为贝壳全卖完了,没有贝壳可换了。
14、“我”将贝壳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的原因是()
A.它是所有贝壳中最昂贵的一个。
B.它让我看到了海边男孩儿的真诚与善良。
C.它是我在海边费尽千辛万苦才到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①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②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③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④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⑤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5、山坡上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做什么了?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16、在文中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出现——(    )增加——(    )缩小——(    )
17、“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18、请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短文给我们深刻的道理,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不对的打“×”。
A.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
B.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
C.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是因为那把斧头,跟人们没有任何关系。(    )
20、习作天地。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标题自拟,记住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并且把句子写通顺。3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欣赏衬衫欧洲模型厉害
染绿智慧继续秘密争奇斗艳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赏、衬、厉、染、慧、继、续、秘、密、艳”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项档.案馆(dǎnɡ)——档.案馆(dàng ),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
3.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光芒:向四面八方射得强烈光线。
宁静:指的是平静,安静,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浮现:意思是显露,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4.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在阅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句子,我们可以采用查资料、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时,可以出上下文中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们多读几遍、多抄写几遍就行了”不能仅靠多读多写去理解,还要结合上下文等文章理解,故选项C错误。
5.A
【解析】    A    B    B    A
【详解】考查多义字。
(1)、熟指的是果实成熟了,可以吃了,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2)、熟指的是熟悉,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3)、“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中的味道指的是书的内容有趣味。
(4)、“我很喜欢香蕉的味道”中的味道指的是舌头在触碰食物时,所产生的感觉。
6.A
【解析】A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晋·傅玄《太子少傅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
B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自欺欺人,汉语成语,意思是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现指“就是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一般指不肯面对事实。”出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C“虽然”应该改为“不仅”,“不仅……而且” 中的而且表示进一步的意思,用在后一个分句的开头。
D“猛烈”应该改为“激烈”。
猛烈,汉语词语,意思是气势大,力量大;急剧。出自《书·舜典》。
激烈,是汉语词汇,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激烈争辩。
7.D
【解析】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项:喻词是“是”,本体是“云雾”,喻体是“大海”。
B项:喻词是“好像”,本体是“身体”,喻体是“吊桥”。
C项:喻词是“犹如”,本体是“洞庭湖面”,喻体是“银镜”。
D项:这句话虽然有“像”但不是比喻句,比喻句中应该有两种相似但性质不同的事物,“像着了火一样”知识说明森林给人的一种感觉,没有本体和喻体。
8.故事内容道理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