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
与对策研究
娜1,李晓坤2,付文香3,张心雨4
付梦妮资料(1.哈尔滨南岗区人民法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恒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90;3.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4.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省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等。若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恢复当年老工业基地时的辉煌,留住人才是关键。通过多次调研,综合分析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如自然环境相对不宜居、薪资待遇较低、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鉴于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打造国内领先的人文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并落实相关人才激励政策等。通过分析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期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突破制约黑龙江省发展的瓶颈,
使黑龙江省实现飞跃性发展。[关键词]人才流失;制度;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0)02-0012-08
[作者简介]邵娜(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南岗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热点、虚
拟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刑法学、区块链;付文香(1995-),女,彝族,贵州六盘水人,黑龙江大学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社会热点。
[通讯作者]李晓坤(1979-),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热点、虚拟化、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智慧城市和区块链研究。
[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17FF1GJ023);专利优势示范企业基金(2017YBQCZ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273649)。
如今,劳动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劳动力资源变得更为稀缺,各省间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得人才资源变得紧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使得科技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由此引发了“人才争夺战”。黑龙江省人才外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县、乡、基层流向主要城市、公共部门和国企单位,二是由省内流向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江浙等沿海省市。[1]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眼下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更为突出,严重制约其经济、教育、医疗、交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人才流失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状
据黑龙江省社科院2017年发布的《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显示,2011-2015年黑龙江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约为6.92万人,与2000-2010年10年间平均每年流出12.6万人的规模相比已减少近一半,外流趋势明
显减缓。然而,外流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比重也明显高于流入人口,2016年两者之差为7.9个百分点。尽管人口外流趋势有所下降,但外流人口中年轻人、高学历者占比却不断增加。由于黑龙江省地处边远地区、高寒地带,自然环境较
为恶劣,外加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营商环境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外流现象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是缓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所在。[2]目前黑龙江省的人才政策已经较为全面,但仍有加强的空间;同时,国家虽然对黑龙江省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都有倾斜政策,但在人才政策的支持上仍然有待强化。在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成负增长的大趋势下,这样的人才外流速度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10-2016年,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五大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676844人减少至621962人,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减少数量最为明显。这样的人才流失对于目前正在爬坡过坎、奋力转型的黑龙江而言是不利的。(详见:图1)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
图1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五大类专业
技术
第2020年第2期(总第522期)
商业经济No.2,2020Total No.522
12--
2016-2018年,黑龙江省年末常住总人口呈递减趋势,短短三年间减少了26万人次,新生儿和儿童减少了近16万人次,65岁以上老人在三年间增加了约45万人次,老龄化逐渐严重,乡村人口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江的发展。(详见:图2)
(注: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局)
图22016-2018年黑龙江省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万人)人才流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的数量多和渠道广两个方面。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渠道主要有:一是本省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跨省就业;二是人才对本工作岗位的某些待遇不满,而其他地区给予了其所希冀的待遇,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选择离开;三是为寻更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通过双向选择去温暖舒适的宜居城市;四是亲朋好友为人才介绍了更好的工作而选择离开;五是经由正规的人事调动手续调到其他地区等。黑龙江省流失的人才所具备的专业都是对黑龙江省发展极其重要的专业。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大型央企——
—中国一重,正处于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这关键档口上,却出现了技术人员的较大缺口,特别是土木、能源装备、冶金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虽然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进入这类企业,但技术人员年龄两极分化越来越突出,预计每年还会有100人左右的缺口。
近些年来,人才流失普遍呈现出由内陆省份流向东南沿海省份的趋势。黑龙江省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因素,导致人才不愿意留在黑龙江省发展,以致黑龙江省人才总量急剧下降。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想要种好“黑土地”,没有好把式怎能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3]当前老工业基地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给经济转型带来较大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理人才流失这一问题,将会严重阻碍黑龙江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国人才流失率前15省份排行榜。(详见:图3)
(注:数据来源于大小申城网)
图32018年全国人才流失率前15省份排行榜
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相对不宜居的自然环境
普遍而言,人们喜居气候宜人、冷暖适中、环境优美的地区,但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最北端,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冬季干冷且周期漫长,夏季炎热且时间短暂,春秋凉爽但十分短促,与江南水乡、春城或沿海省市相比,其自然环境相对不宜居。黑龙江省一直以来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明显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宜居地区,而长期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更容易患风湿、痛风、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这就增加了部分人才选择南方城市作为理想的工作和生活圣地的倾向。
(二)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
1.保守的地域文化
由于黑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的人文因素和寒冷的气候因素,致使黑龙江省居民经济思想相对保守落后。而大自然对这片白山黑土丰富的馈赠使得当地居民长期以来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形成了一种仅属于黑龙
江人随遇而安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当地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特点。此外,黑龙江人在经济方面不同于福建人或温州人对经商那样敏感,他们更加青睐于稳定的工作与安稳的生活,对财富的追求并不狂热。而这种追求安稳的思想也影响着人力资本在区域内的快速流动,制约着人力资本在黑龙江省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
2.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
1950年,苏联在华专家共有120人,在东北就有90余人,占在华专家总人数的75%,由此可见国家对东北三省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50年代后,黑龙江省成为东北工业基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计划经济模式,但由于黑龙江省长期处于这种经济体制,大多数人习惯了僵硬地按指令做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对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也是一种阻碍。
(三)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恰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所以现下黑龙江省要实现全面振兴首先需要振兴实体经济。[4]十九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由从高速增长转变到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增速乏力、内需不足、外需被压制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的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振兴实体经济仍需用好人才。继2014年黑龙江以5.6%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2015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更加寒意袭人,以4.8%的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四。黑龙江经济下行主要是工业增速在下降,
工业一直依托于传统老工业基地,而近年来,由于第二产业中多数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全球石油、化工行业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存在,使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经济不景气,必然导致人心涣散,越来越多有想法的人选择“出去闯”,去了“更有发展前途”的城市。2010-2015年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虽呈上升趋势,但产业结构发展并不协调(详见:图4),从2018年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
图4黑龙江省2010-2015年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亿)邵娜,李晓坤,付文香,张心雨:关于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3
--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图5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亿元)
全国部分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详见:图5)
(四)薪资待遇较低
随着江浙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兴起、部分内陆省会的发展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崛起,外加黑龙江省工资水平与之存在着较大差距,北雁南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于吸引人才而言是一个不利因素。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人们的薪资情况会影响其收入水平,人才流动情况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人们普遍都喜居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来满足其自身需求。在调研时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核心专业因为有着国内顶尖的事业平台支撑,所以人才队伍比较稳定,而非核心专业的通用学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某高校人力资源处的工作人员说:“离职老师有的被南方高校挖走、有的转行去了一些大公司,他们大多是为了更好的待遇、更优的环境和更高的平台”。显然,薪资待遇对于人才而言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吸引力。
黑龙江省在薪资待遇方面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明显过低。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平均工资比全国的平均工资低,并且从2010年到2015年这一差距还在不断增大;在2011年时,黑龙江省的平均工资比全国低了4941元,到了2013年这一差距居然上
升到了7956元。2017年全国34个城市平均工资排行榜,哈尔滨市以5659元/月排在第33名。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黑龙江省平均工资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这一差距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详见:图6)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
图6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五)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落后
深化人才科技政策改革,能激起黑龙江人创新创业
的热情,[5]但该政策的实施仍受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一
般来说,社会保障作为人才政策的重要部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黑龙江省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现在就业时人们往往将社会保障作为择业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是因为社会保障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但黑龙江省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落后,不能作为吸引人才的有力因素,反而成了人才外流的一个推力,这影响了区域内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
(六)产业结构失衡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之一,第二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率,其发展对本省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黑龙江省第二产业以资源型为主,重化工业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而这样的
工业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且不利于环境保护。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技术水平偏低和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抑制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使得部分产业人才的价值并未被重视,他们的才华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或者无处发挥。
同时,一些新兴行业在黑龙江省发展较为缓慢,对人才的需求小于供给,容易致使一些新兴行业的人才外流。产业结构失衡不仅导致黑龙江省人才流失,而且还容易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七)未全面普及人才激励政策
着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办法,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让人才“名利双收”,让资金、人才、市场、机构等充分活跃起来。[6]政策宣传对于政策执行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越了解政策。通过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黑龙江省及地市人才政策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部分省内知名高校仍然不了解相关人才政策,这造成政策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从而使人们纷纷“逃向”他们所了解的、具有政策优势的城市。
黑龙江省部分院校了解黑龙江省及地市人才政策的程度表
(注:数据来源于调研数据汇)
1.部分人才缺乏主观能动性
黑龙江人的性格特征和黑龙江省寒冷的气候、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关联,较少有人能够主动寻、查
看、分析人才政策,他们往往只会说省里没有相关的政策或者根本不去国家或省政府等网站寻相关的文件。
2.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也制定和发布了部分人才激励政策,但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外加部分人本身就缺乏主观能动性,政策的“知名度”无法提升。政策只有让众了解,才能发挥作用,人才激励措施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留住人才。如何贯彻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还关系到黑龙江省是否能够留住人才、用好人
了解略知一二不清楚
虽然不清楚
但想了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3%33%50%14%哈尔滨工程大学13%40%47%0%哈尔滨医科大学0%31%15%54%黑龙江大学0%24%43%33%东北林业大学0%56%19%25%哈尔滨理工大学
10%43%33%1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0%21%50%29%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0%29%43%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8%37%22%黑龙江省恒讯软件研究院
0%
50%
41%
9%
商业经济第2020年第2期SHANGYE JINGJI No.2,2020
14--
才,所留人才是否能够真正地为黑龙江省做贡献,是否能够振兴黑龙江省,使黑龙江省恢复往日的辉煌。因此,防止人才流失,在制定政策的同时还需采用媒介手段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来拓宽政策的宣传广度和覆盖领域,让政策在阳光下执行,在人中生效。
(八)人才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发现有形浪费,而对于无形浪费,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人才浪费就是一种典型的无形浪费,部分单位存在着人才的专业与岗位严重不符、机构臃肿和竞争排斥等现象层出不穷。从表面上看,人才没有外流,但实质上这是隐形的人才浪费。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人才不能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实现并为社会做贡献。久而久之,人才的技术才能没有得到施展,便会选择离开本省,去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九)人才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
人才是振兴东北的动力源,更是检验信心汇聚的标尺,[7]人才对于振兴黑龙江而言也是隐形的动力源。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是黑龙江省人才最密集的聚集地,近些年来,不仅是哈尔滨,全国各地房价都呈上升趋势,住房成为他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部分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变成了“蚁族”、
“城市夹心层”。青年人才具有很强的后发力,是助力黑龙江省发展的攻坚力量,他们的高技能与高学历是地区发展的宝藏,但在高昂的房价面前,他们无力买房或即使买了房也背负着每月高额房贷的压力,这不但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还对今后的工作和后续发展造成了困扰。
(十)对人才类别的划分缺少相关政策
据悉,黑龙江省目前把人才划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省部级带头人才、二是国家级领军人才、三是海内外顶尖人才,如此模糊的人才总类划分,会造成具体人才政策无法“照单”落实,同时,人才也无法精准定位。若杰出人才长期处于一个等级且未得到晋升,此时外部环境又存在巨大吸引力,这更容易助推人才“逃离”黑龙江。
(十一)缺乏人才家庭成员的安置措施
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影响被调查者离开黑龙江或留在黑龙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因素和子女受教育机会。黑龙江省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并没有明确提及如何安置人才的家庭成员问题,人才被引进之后,如果未能妥善解决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这将会成为人才安心工作的掣肘。与此同时,人才配偶工作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着人才是否能够安心留在黑龙江工作和生活;试想,如果人才与配偶长期异地生活,这对人才家庭的稳定,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
(十二)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机制门槛过高
在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体中,高职称、高学历和高新技术产业人员占据了很大比重。[8]这些人是促进黑龙江省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黑龙江省的项目申报机制主要面对的是资历较深或已取得部分成就的人才,这些人才多数都已步入中年,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后劲不足。而优秀青年人才如硕士、博士等,作为高学历的代表,他们或资历不足、或后备支撑力量薄弱、或职称达不到标准,申请项目较为困难,这
会阻碍青年人才的向前发展,不利于为黑龙江省储备后备人才和助力黑龙江省发展。因此,优秀的硕士、博士等人才没有资格申请项目,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地区发展与行业发展做贡献。此外,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机制门槛过高也易使优秀人才对黑龙江省的发展失去信心,进而流向其他地区。
(十三)职称评审机制尚不完善
1.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过大
一般而言,在职称评审中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发表的刊物级别学术水平越高,在职称评审中就越占优势。然而无论论文的级别多高,都只能代表申请人学术水平的某一方面,并不能完全代表申请人的全部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如果长期以论文为标准,必然会使人才更加专注科研,但如果长时间只注重科研,必然会导致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专业技术、文化特等的沦丧。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评职称,仅专注于发表论文,搞短期学术行为。如CSSCI、SCI、北大核心等高级别的期刊数量少,发表难度高,部分申请人为了能在这些刊物发表文章,难免会出现学术、贿赂杂志社主编等行为,这对积极做学术和技术申请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易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2.评聘未落实现象仍存在
评聘未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人才在评为教授后长期得不到聘用,他们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心理落差大,若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必然会导致大量人才外流。
(十四)人才个人因素
1.个人价值观不同
人才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前景和自身能力与知识的提高,但由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不能给所有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展示其实力,长期下去便有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和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由此,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追求远大梦想和实现自身价值,便会流动到发达省市。
2.人才自主性理念的影响
择业的自主性作为影响人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遵从个人意愿和未来发展预期两个方面。多数人都希望能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将发展目光集中于发达地区来避免损失。目前由于黑龙江省存在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不够先进、教育设施不齐全、医疗水平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人并不看好它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黑龙江GDP为16199.88亿元,比2016年新增813.79亿元,增速全国排名倒数第九,经济形势不容乐观。[9]总的来说,黑龙江省的经济开放程度低,工作发展预期值不高,市民道德素质较低以及相对保守的思想观念长期存在,综上这种情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个人自主理念,同时也受到地区间竞争力的影响。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使得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更加难以留在黑龙江继续发展。
(十五)“体制”情结严重
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锻造了黑龙江人主体性差、
邵娜,李晓坤,付文香,张心雨:关于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5
--
缺乏创新的保守性人格特征。大多数黑龙江人尤其是老一辈的黑龙江人还停留在只“进大国企、端铁饭碗、考公务员”的思维模式。有人把东北人,当然也包括黑龙江人“评选”为全国“最贪恋体制的动物”。对体制的贪恋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且严重影响人才对黑龙江省做出的贡献。黑龙江省力争在2020年经济发展水平仍保持稳步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东北人(当然也包括黑龙江人)需要摆脱“体制情节”,改变思维方式。
(十六)外部环境吸引力巨大
人才问题日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各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各种激励举措。为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完善人才结构目标,黑龙江省于2014年末出台了《黑龙江省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11]但是相比发达省市而言,黑龙江省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的资金支持程度有限,缺少显著的吸引力,因此黑龙江省的人才政策不仅仅没有成为拉力,反而成了推力。例如南京市在“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A 类人才领衔创办的法人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最高5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为长期在南京居住、常住的A类人才提供至少2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或租金补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待遇的若干规定中规定,A、B、C三类人才可分别享受150万元、100万元、80万元的奖励补贴。
三、黑龙江省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一)打造国内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才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是该地区居民总体信仰、文明程度、品德素质、民风民俗和文化传承等最好的诠释。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边境线漫长,民族文化多元,拥有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这有利于打造专属黑龙江省的文化特品牌,吸引外来人才。此外,黑龙江省应积极投入人文环境的打造,在交通建设、医疗器械、文化教育、幼儿设施、养老设施、娱乐设施、图书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伴随着知识经济的盛行,人们越来越注重生
活环境与生活质量,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形的优势资源,对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黑龙江省可通过媒体宣传、法律政策、行政手段等方式,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人才来黑龙江省发展。
(二)以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据统计,1998-2018年二十年间,黑龙江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项人才、技术人才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分子外流5000多名,多数高层次人才外流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或直辖市、一线城市,还有部分人才流失到国外。[12]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北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漫长,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巨大,是一个有开发潜力的省份。在黑龙江省发展企业,用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而防止人才流失。
1.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主力,地方政府一般首选优惠的人才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提升地区人才吸引力。[13]因而黑龙江省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应地人才优惠政策、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以此提高企业地位,用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才的经济价值。黑龙江省的优惠政策,需在发展已有企业的基础上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来黑龙江省发展,在3-5年内享受增值税减少5%-10%的待遇,并在一定程度内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补贴,本地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在3年内增值税减少3%-5%的待遇。
2.企业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
发展黑龙江省企业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等七大战略的号召,从而为黑龙江省的后续发展留住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等做出积极贡献。现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减速减负不减质,这无疑给正处于萌芽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此外,企业除了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以外,企业自身还要以生产要素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稳抓市场的形势和需求,进行合理生产。黑龙江省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出本省乃至全国、世界都出名的产品。
3.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家是创造财富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发展和合作的生力军。[14]因而要激发市场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各类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健康的营商环境。首先,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开发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与生产力的有效结合,以此推动政企之间的跨越式沟通;其次,简化行政手续,充分落实“最多跑一次”,提高行政效能,有助于充分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氛围和环境,贯彻“店小二精神”、落实“一站式办公”平台。最后,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于企业的部分办事手续,采取网络办公、网上申报的形式,将办事手续简化到最大程度,营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提高薪资福利待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落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做好社会保险政策衔接、工资福利待遇和人员安置等工作正是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一步。[15]人才“引进来”是第一步,而是否“留得住”是最为关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效的薪资福利将会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将成为吸引、激励人才的重要因素。
1.实施工资倾斜制度
黑龙江省财政资金有限,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要避免平均主义,保障重要岗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与其付出成正比。同时,要让教育部门、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中没有工作能力的“关系户”分流,让财政资金用到该用的人才身上,做到人才为单位创造价值,单位为人才
商业经济第2020年第2期SHANGYE JINGJI No.2,2020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