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为教育做“减法”的人
记者_万娇
字数:4213
肖军:小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金堂县十佳校长,现任金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沱江河畔美丽的花园水城赵镇,入秋似乎多了点诗人的情怀。幽幽实小就坐落于此,青葱校园沐浴在秋日的阳光里温暖着百年历史铸就一方育人沃土
    记者接到采访金堂实验小学校长肖军的任务,习惯的在网上查关于他的信息,除了简短的任职历程,寥寥无他。在学校楼道里,我们遇到了一个看上去相当儒雅的中年男人,一下子给了记者很多的亲切感。他就是肖军。没有寒暄,很自然的过渡到像朋友般的谈话之中,开始了这次期待已久的采访。
“野蛮其体魄”
那时我是我们家的骄傲。”记者对出生在金堂县一个平凡家庭的肖军充满了好奇。可以理解,像大多数80年代中期的读书人一样,能考上师范是一家人的荣耀,也为当时的多子家庭解决了一大生计问题。或许是天生的气质,或许是后天的涵养,也或许是时间磨砺出的沉稳,肖军讲起自己的经历并没有太多的触景伤情。
1986年从师范毕业后的肖军,被分配回了自己的家乡,在金堂县赵家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学生时代的优秀成绩和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加上初入工作岗位的刻苦勤奋,让肖军这个新人第一年就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当上了全乡的大队辅导员,负责起了更多的德育工作。“很多东西都不会啊,基本上靠自己去看书、去摸索,像为了把升旗仪式整规范,大清早就跑到县城学校去,看人家是咋整的,回去还学习电视里天安门广场战士们升旗时的细微动作,硬是要把学生排练出来。那时一个人训练鼓号队,常常整到天黑。”陈年小事从肖军的嘴里讲出来很有画面感,像一部电影。
“赵家小学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主张健康第一,所谓野蛮其体魄。”一个乡村小学能把教育的高度不拘泥在成绩上面,是难能可贵的,“那时候孩子们都玩排球,常常在县上的比赛中拿头奖,被人称为‘红苕花’,到现在也还在玩,已经成了传统,学校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因为玩排
球受一点影响。”肖军和他的同事们营造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也成就了肖军和无数的孩子。
从任课教师到教导副主任再到副校长最后到一校之长,风雨十七年,肖军几句话就带过了。“那个时候就知道肯学肯干嘛,多岗位的锻炼对自己的成长还是很有好处的。最青春的时间都在赵小。”肖军的轻描淡写却让我们看到他人生的浓墨重彩。
2003年肖军被调到福兴学区教办当主任,由教育第一线转战行政工作。“这段时间相对闲一点,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吧。”之后有次公开选校长,肖军与金堂实验小学擦肩而过,被分配到教育局的德育科。2008年汶川地震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金堂的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当时争取了5个亿的教育资金,临时成立了个灾后重建办公室,我去当主任,那几年就在搞基础建设,那时候要管规划,管项目。”
“三学”课堂
2010年肖军被调往金堂实验小学担任校长, “压力大的很啊,第一就是实验小学是金堂的窗口学校,起点很高,社会、领导、家长、娃娃对学校的期望值很大,各方的关注都是压力;
第二就是学校规模大,班额大,场地小,校点分散,教学用房严重不足;第三就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输出了不少优秀教师,年轻人得不到及时补充。
“来不了人我们就自己培养。“肖军到任后就死死抓住教师专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他们年年“磨课”,一磨差不多就是一学期,磨精神,磨观念,磨方法,磨意志。他们大量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还搞“团队研修”。慢慢的,师资队伍这个当时的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教师结构也相对稳定,但锻炼仍在进行时。
“我们有个“实小讲坛”,就是让干部教师都去分享点自己的收获和智慧,先是讲育人的观点、学术上的案例、教育过程中的故事,等等,以后还要讲生活方面的,讲礼仪,讲养生,讲健体,我们女老师居多,讲穿着打扮讲美容都可以,还是要有点情调的嘛。”稳重中带有幽默感的肖军讲到这也不禁笑了起来。
现在的金堂实小正在磨练一种招牌性“武器”——“三学”课堂。
平凡的课堂要与“三学”课堂接轨,除了软件、硬件上的保障,更多的就是遵循学科之特点、注重学法之指导、追求学力之培养。就是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
“你是教语文的不能把课上出数学的味道吧,是教英语的不能把课上出美术的味道吧。不是不可能,是作为老师不能这样。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有它的‘专属味道’。”
肖军和我们谈起了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喊她教语文肯定不行,喊她写文章也肯定不行,但是走进音乐教室,整个就脱胎换骨,用她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位老师就是能把音乐课上入人心,让每个孩子都陶醉在她的课堂。”这样的音乐课才像艺术课,也遵循看学科的特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换句话说,也是尊重了教育规律,老师进入了角。
金堂实验小学很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课堂应该是学堂而不是讲堂”,老师们走入课堂,不再像过去那样在讲台上忘我的表演自己的SHOW。将课堂本身先还给学生,学生自主的学习占主导地位,老师只是点拨解惑而已,只有学生参与了才是真正的学习。
肖军对每个老师的能力是肯定的,说他们都有赛课得奖的能力,基本功扎实,但学生不参与课堂,老师再好也不行。要以学定教,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将传统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才是现在教育的最终出路。这实际上就是在给教师“做减法”。 “一般学生能通过预习,自己学会的我们不讲,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学会的我们不讲,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点
拨下学会的我们也不讲。完全做到对学生学力的培养,让学习能力成为孩子能终身学习的中心轴,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金堂实验小学是金堂县“送教下乡活动”的主力军。学校精心组织了三支队伍,每只队伍的每教师都精心准备每堂课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所带来的优秀课例,不仅是个人教学技艺的展示,更是他们所在的教研组集体研究的结晶,他们成功的教学,体现出个人在集体的智慧中的快速成长。
肖剑老婆变“弃长补短”为“扬长促全”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要变“弃长补短”为“扬长促全”,这就是我们的“扬长教育。”“扬长教育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就是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到感觉,尝到甜头,增加自信,激发动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孩子‘扯平拉齐’”。这是肖军对“扬长教育”的诠释,在他看来,每个平凡的孩子不管是在心理发展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有自己的个性。
现在太多的例子显示,无论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有忽略孩子所长,一味补短的思想,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提出的,而应试教育违背教育规律,学生被动片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更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向素质教育转变,就必须走出“补短抑长”的教育怪圈。
“对学生施压、补课、制定新的分数标高、增加训练量、打题海战役等,大部分学生在家长、老师常年累月的指责声中丧失学习兴趣,他们刚刚萌芽的某些个性特长,刚刚形成的最佳心理状态被“补短”的重压给窒息了,即使少部分学生成绩上去了,也往往身体被拖垮,个性特长被扼杀,成为不健全的人。”肖军不无痛心。
“每一个平凡的孩子都应该受到关爱,比如你的书法写的好,我就要表扬你,让你在这个项目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建立孩子自信的过程,自信是立人之本,也是所谓因材施教的途径。”
实验小学正在认真践行着“生活德育”理念。肖军非常认同陶行知的一句话:“要想受什么教育,就须过什么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和路径,也是教育的归宿,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变成最直接、最有效的德育大课堂,德育才能落
到地面,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为此,实验小学构建了以“我参与我成长”红领巾小队活动,“我文明我优雅”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展示我创造”人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基本框架的“生活德育”体系。他们相信,只要坚守“生活德育”,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铸就优良的品行、健康的身心、扎实的学力、多彩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堂实验小学一直走“艺体培植特长,科创彰显个性”的特发展之路, “学校开设了书法、国学经典阅读、思维训练等校本课程,成立了梧桐雨文学社、红领巾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等学生社团组织,每周星期三下午,是全校实施“扬长课程”和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的时间。”
学校的红领巾合唱队连续三届获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竖笛队,舞蹈队多次获市比赛一等奖;象棋获四川省棋类比赛团体冠军;学校的管乐队、鼓号队、文学社、舞蹈队等经常参与各级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实“扬长促全”是一种创新精神思想,也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模式。包括期待、激励、训练、创新四个环节。期待是条件,激励是手段,训练是保证,创新是结果。四者互不可分,紧密联系,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贯穿于“扬长促全”创新教育模式的始终。”
现在的教育功利化的很多,注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金堂实验小学做的很好。
“我们的“扬长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老师也是一样的。在金堂实验小学,老师们都是“拉帮结派”的,经常一起搞些“地下工作”。肖军开着玩笑,就是为说明老师们在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从而让一个班级进步,一个学科进步,一个年级进步
为教育做“减法”
人胖了会有亚健康的表现,而一个学校变大,不应该是学校每个成员尤其是校长的期待吗?
在肖军这里,答案却是否定的。“小学要小,大学要大”是肖军去外地学习收获的理念。“小”实在的就是指小学规模上的小,小班化的教育模式,更适应于幼小孩子的心理预期,更符合他们成长的需求。“大”就不一定是规模的大,而是说大学一定要有大师,有“大思想”,才能为已经有认知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思想教育、学术教育。
  “最近十年以来,学校规模扩张太快,近几年学生已经超过4000人,拥有青果校点、园区校点、清平校点三个教学点,校区分散,管理有难度,学校专用教室几乎被挤占完,这种情况不改变,教学质量难保证。”这不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描述,而是一个县城小学。记者吃惊的
同时,肖军松了口气,“今年夏天学校‘分家’了,现在就可以一心奔赴这片‘战场’了。”
多办校点,“扩张领土”是办校的常规发展趋势,肖军反其道而行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阻碍。地区领导的支持,学校老师的理解,成为肖军能为学校“瘦身”的坚实后盾。“其实最困难的是对家长的解释,都想把孩子送到我们这,工作太难做了。”校长成为“民事纠纷调解员”,不厌其烦的给家长做思想工作:“不要舍近求远,能在就近读书的,很方便嘛;现在教育均衡化,学校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这人太多了,娃娃送来照顾不周你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