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理高考热点分析
热点一:人口问题
热点背景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13年8月21日电,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或于2015年消失的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对人口红利的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尽管专家们对人口红利拐点是否到来莫衷一是,但我国劳动力过剩程度不断降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材料二 自2013年8月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释放“完善生育政策”信号,引发公众对放宽二胎政策的遐想,特别是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政策变迁可能性,更是被舆论解读为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选择。
材料三 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14.3%,大大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是否会迫使我们延迟退休年龄?
高考把脉
      本热点主要根据人口变化的相关资料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口问题一直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有呈现,主要通过图表资料呈现大量信息,考查学习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3.“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
“人口红利”指的是在某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6题。
4.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劳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出现在(      )
A.1962年前后    B.1988年前后     
C.2013年前后    D.2045年前后
5.“人口红利” 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最可能是(      )
A.出生率高            B.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过剩
6.“人口红利”期结束后,应对我国面临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
①大力鼓励生育  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延迟退休年龄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 ②        B. ③ ④         
C.② ③        D.①④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系数(被抚养人口与劳动人口的百分比)比较低,人口条件对经济发展有利,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若少儿抚养系数和老人抚养系数总和超过50%,则人口红利消失。读我国抚养系数(含预测)图,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我国“人口红利”能够持续(  )。
A.10多年      B.30多年     
C.40多年      D.60多年
8“人口红利”期是我国人口转型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国“人口红利”期开始时,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高—高—高”模式
【2012汕头市二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若总扶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读“我国抚养系数表”,回答9~10题。
  抚养
  系数
  (年份)
少儿抚养系数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老人抚养系数
(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
1982
45.12
6.01
1990
41.28
8.22
2000
32.63
9.22
2010
26.47
11.88
2020
27.48
17.45
2030
24.25
24.07
2033
23.39
27.39
2040
24.09
34.92
2050
25.74
37.71
9.1982年至2010年间,按照我国人口国情,适合发展的产业为(  )
A.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B.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         
D.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
10.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
A.1982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50年
【答案】9.A  10.C
【解析】
9.读表格数据可知,1982年至2010年间,少儿抚养系数下降明显,老人抚养系数上升相对较慢,总扶养比不到增加且大于50%,处于人口红利上升期,劳动力资源充足,适合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10.将少儿抚养系数和老人抚养系数相加,可知表中所列年代中,2010年总扶养比最低,人口红利最大。
热点二: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
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索契冬奥会”,将于2014年02月07日~0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索契奥运会设15个大项,98小项。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索契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里海之滨 B.位于波罗的海之滨
C.位于咸海之滨 D.位于黑海之滨
2、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索契属于(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索契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当,但是其1月气温明显偏高,原因主要是(      )
①索契冬季受暖流影响 ②地势低,气温高 
③大高加索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
④黑海冬季降温慢,对其有增温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俄罗斯城市索契成功申办2014年冬奥会。读图3回答6~7题。
6.索契冬奥会滑雪场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处山地迎风坡   B.地处中高纬度   
C.沿岸寒流的影响  D.冬季风的影响
7.索契冬季气温较P城市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纬度差异   
C.地形影响      D.距海远近
2014年冬季奥运会已经于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开幕。索契滑雪场优越,在越野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和半管活动相结合等方面条件独特,这将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顶级的比赛。图1是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于(      )                                               
①发达国家            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③滑雪运动开展早的地区 ④北半球高纬度寒冷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峡湾风光,景迷人 ②森林覆盖率低,滑雪障碍少 ③纬度高,积雪时间长
    ④受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气流等因素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索契奥运会”,将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图10为索契地理位置示意图及索契的气候资料图(22分)
(1)根据材料分析索契成为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气候区之一的原因。(6分)
答案:①濒临黑海,降温慢;②北部山地(大高加索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偏高(6分)
(2)从自然地理条件出发分析索契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条件。(6分)
答案:冬季降水(雪)量大;北部山地积雪多;山地地形,有利于滑雪场建设(6分)
(3)索契是俄罗斯最大的疗养地,试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湿润(2分);地中海气候,阳光充足(气候宜人)(2分);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海洋风光2分,雪山风光2分);板块交界处,温泉众多(2分)
热点三: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江苏3月1日起实施延迟退休
城市内涝的原因:
一:由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1.湖泊不断消失——水没有地方去
2.地面硬化——来不及渗水
3.雨岛效应——城市比周边郊区降雨强度高,雨量大
二:经济问题
1. 城市高速扩张——填埋挤占湖泊河道——湖水调蓄洪峰能力大大下降
2.
在当代中国,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还算“先进”。一个是青岛;另一个是千年不涝的江西古城赣州。有城建专家说,青岛市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全中国最好的,而这最好的排水系统却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只是可惜,我们没有学会德国人修下水道的技术,就匆匆忙忙地修建起了水泥化的森林。而宋代老祖宗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学会,当代人只是在GDP和政绩的追逐中,努力地破坏着一些旧建筑,对于古建筑中的科学与人性,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近年来,城市大拆大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对雨水吞吐不及,消化不良。像武汉湖泊众多,原来暴雨时路面渍水很快进入湖汊,但现在湖边高楼林立,湖汊变成工地,甚至填湖建小区。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