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交流的四种合作模式
在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实践中,通过藏品、研究、展⽰及宣传等形成⼀种⽂化交集,这种交集为馆际交流带来了可能性和基础,并由此逐渐形成⾃⾝的交流“圈⼦”,或可称之为博物馆间的“⽂化圈”。
本⽂以⼴东⾰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与国内外博物馆、机构联合办展为例,来探讨博物馆区域合作。
展览体系的构建
科学、严谨的博物馆展览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博物馆⾃⾝的定位和馆藏⽂物的特⾊,经过全⽅位、多⾓度的思考,对⾃⾝有综合全⾯的认识。
作为⼴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命历史博物馆,下辖⼴州近代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会旧址纪念馆、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及琶洲塔。
馆藏⽂物主要依托下辖的旧址,形成了以近代⼴州社会⽣活和⽂化、黄埔军校校史、⼴东省⾰命历史⽂物为主的藏品体系,并以此策划相关的固定陈列和临时展览。
▲《近代⼴州》展览内容
⼴东⾰命历史博物馆的固定陈列主要包括“近代⼴州展”“⼴州起义展”“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英油画展”“东征史迹展”“⼩楼昨⽇——粤海关黄埔分关及其旧址变迁展”“孙中⼭、梅屋庄吉与黄埔军校展”“⼯运的领航者——中华全国总⼯会在⼴州展”及“胡志明在⼴东展”等。这些陈列构建了⼴东⾰命历史博物馆展览体系的基础。
为了充分利⽤馆藏⽂物,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也举办临时展览及对外交流合作展览。
临时展览结合馆藏资源优势,形成了黄埔军校、近代⼴州、红⾊⼴州三个主题的系列展览,且每年举办1-2个年度⼤展。连续策划了“黄埔军校校史展”“南粤沃⼟铸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95周年纪念展”以及“我们的青春”⼤型情景展等临时展览。
合理的展览体系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特⾊,也为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博物馆“⽂化圈”交流合作的模式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博物馆交流也呈现出多样性。结合⼴东⾰命历史博物馆的实践,⼤致可分为联合办展、策划巡展、与民间⽂化机构合作及与企业合作等四种模式。
⼀是联合办展
2013年,与⾹港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抗⽇英雄——东江纵队港九独⽴⼤队⽂物展”,展览从微观⼊⼿,全⾯展⽰东江纵队、港九独⽴⼤队的发展历史及其在艰苦环境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瞻远瞩——孙中⼭的经济建设设计师展》现场
成功展出后,双⽅⼜于2014年⾄ 2016 年在⾹港联合举办了“黄埔军校校史展”、“勠⼒同⼼——粤港抗战⽂物
展”及“⾼瞻远瞩——孙中⼭的经济建设设计师展”,从⽽形成了⼀个良性的合作机制。
⼆是策划巡展
根据年度重点纪念⽇,制定不同主题的巡展⽅案。依据合作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合作形式,
⽐如有些是双⽅共享⽂物、图⽚资源,然后根据⾃⾝展览定位、场馆情况编写各⾃的展览提纲;
有些是各⾃根据本馆的特点,编制相关主题的展览,最后由当地负责制作布展;
有些是⾃⼰负责全部的展览提纲编制、设计、制作和布展,凸显各⾃设计的风格。广州展览展示
巡展的具体合作⽅式上,常常不以单项的推⼴为⽬的,⽽是采取互换展览的合作形式,⼀来⼀往,从⽽
加深合作双⽅之间的交流、认识,真正达到博物馆间相互学习,共同提⾼的宗旨。
如2014年在黄埔军校建校九⼗周年之际,举办“弘扬黄埔魂·共筑中国梦——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周年⼤型巡
展”活动,以黄埔军校为主题,根据不同馆的实际需求,推出“黄埔军校校史展”“孙中⼭与黄埔军校”“铁⾎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等展览,分别在国内不同地区巡展达27次。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民抗⽇战争胜利70周年,以此为中⼼全⾯推出15次巡展。2016年以孙中⼭诞⾠ 150 周年为契机,对外交流展览 16次,并⾸次⾛进美国、加拿⼤。
三是与民间⽂化机构合作
除了博物馆合作之外,与历史名⼈家族基⾦会、民间收藏机构等不同⽂化机构的合作也是区域合作的⼀种模式。
2013年与⼴州许地许⽒家族联合举办“家国春秋——⼴州许地许⽒家族⽂物展/事迹展”及与⼴东顺德梁⽒三杰后⼈、梁⼜铭⽂化基⾦会联合举办的“⼤时代的丹青史迹——黄埔军校教官梁⿍铭、梁⼜铭、梁中铭⽂物特展”,便是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
与⽂仕⽂化博物档案馆签署了为期三年的《近代⼴州历史⽂化教育基地系列展览》合作协议,根据协定,三年内举办六个以“近代⼴州”的经济、⽂化、社会等为视⾓的系列展览。
四是与企业合作
▲纪念孙中⼭诞⾠150周年台湾校园巡回展览活动现场
2016年与台湾时际创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近看孙中⼭——纪念孙中⼭诞⾠150周年台湾校园展”,尝试展览进⼊台湾⾼校,以台湾地区的年轻学⽣为⽬标观众,旨在唤起台湾青年学⽣对孙中⼭先⽣的记忆,从⽽拉近台湾年轻⼀代与历史伟⼈的距离。
⽽展⽰形式上,通过孙中⼭的个⼈脸书、新闻播报、发表⽂章等贴近台湾学⽣⽣活的形式,并辅之于孙中⼭校园打卡、点赞等互动环节,展览在台湾辅仁⼤学、台湾清华⼤学、⾼雄⼤学及台湾⼤学展出后,获得了台湾青年学⼦的⼀致好评。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种新的办展思路和视野。
对于如何确保合作双⽅真正能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信任?笔者以为,制定三年、五年不等的协议和规划,是⼀种⽐较有效的⽅式。
⽐如与越南胡志明博物馆有着⼗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每五年签订⼀次,合作的⽅式、内容随之变化,从⽽保证了双⽅在展览交换和⼈员交流上有序进⾏。
2014年,在原有长期合作的越南胡志明博物馆之外,⼜与韩国独⽴纪念馆签订了三年的合作协议,2015年双⽅各⾃根据本馆的特点,围绕抗战主题筹划具有代表性展览,分别在韩国和⼴州展出“黄埔军校与抗⽇战争展”、“韩国独
⽴运动在⼴东展”。
博物馆“⽂化圈”交流和合作需结合⾃⾝的定位和馆藏⽂物,积极探寻和建构富有特⾊的展览体系。
在此基础上,制定展览推⼴与合作的规划,并对不同的合作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逐步构建博物馆区域合作体。
博物馆之间从⾸次合作,建⽴互信、互通关系,到合作内容的深化和维持,是⼀项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探索新的合作路径和模式,才能在合作中发展和深化,由此建⽴长期且良性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