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花
电视剧《繁花》:
高雅艺术“不响” 大众文化“出圈”
Blossom Shanghai:
Popular Culture Floods the Screen 看过电视剧《繁花》,真的是不写不快,借用一下央视的评论,这部剧很可能是“孤品”。当华语电影的“无冕之王”王家卫遇到了头顶茅盾文学奖桂冠的金宇澄,当年的《旺角卡门》《花样年华》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中到了语法和出口,人们发现,曾认为独属于“香港影像美学”的镜头语言,将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腔调、韵致,风情万种、蓬勃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家卫这个极端个人风格的坚守者,此去经年,竟然能在这个资本和流量均对大IP 虎视眈眈、自信满满的时代,携众多华语影坛一线实力派演员,坚持三年磨一剑,用多线叙事、倒叙、闪回不断的讲述方式建构电视连续剧,该剧播出后,还能将王家卫电影和少数文艺青年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共鸣,成功地传递给大众,让曾经觉得王家卫电影难以捉摸的“大众”,在《繁花》中获得了难得的双重艺术享受,既有影像的视觉滋养,又有故事的酣畅淋漓。
王家卫的影像风格深受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那些带有导演个人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具有强烈主观性和抒情性的电影语言,在他过去的电影中锻造成熟之后,统统输出到《繁花》中,那些因高雅而小众的表现方式,利用光影和构图展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整个画面没有一句台词又说尽了千言万语,在这部电视剧中大放异彩。电视剧呀!长期处在时间艺术鄙视链的底端,何曾享受过观众如此美誉: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每一个女性角,都在其中展示了最美的模样。
除了影像,文学性也在电视剧《繁花》中独树一帜,同样是描写女性,《红楼梦》中早有以晴雯写黛玉,以袭人写宝钗,读来固然回味悠长,但何尝不是用文学修养给读者设置了阅读门槛。《繁花》竟然用了同样的手法,为了展示女主玲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坎坷的感情经历,《繁花》请来了国家一级演员、大青衣史依弘老师来演玲子的邻居,一位孤独优雅的老年票友,经常在玲子楼下咿咿呀呀唱些玲子听不懂的京剧,当玲子等宝总的时候,史依弘的心上之人也对她失约,此一刻的背景音乐用的是京剧《贵妃醉酒》的片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唱的是李隆基约杨贵妃
去百花园赏花,时辰到了,李隆基却去了西宫梅妃处,杨贵妃一等再等,借酒浇愁,想起了往日的恩爱,感觉
自己就像是广寒宫中清冷的嫦娥……史依弘等不来她爱的人,玲子也等不来那个终于愿意停留在她身边的
宝总,只能在心中空留着她和宝总彼此扶持的岁月。玲子听不懂贵妃醉酒,但是观剧的我们一定有人听得懂,玲子听不懂,也一定懂得,那自古以来属于女性张翰古力娜扎
的无尽等待,如此绵绵。
无论是影像风格,文学性,还是传统文化,《繁花》都将高雅艺术拿捏的恰到好处,用它们绝佳的形式感去服务于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这已经实属“难能”,尚不算“可贵”,最可贵的是,高雅艺术贡献
了形式却没有抽离灵魂,它们在《繁花》中获得了新生。这“新生”并不张扬,需要观者的“懂得”,这正应了《繁花》带火的那句上海方言:不响。高雅艺术对《繁花》而言就是“不响”,因为不刻意炫技,运用的克制、精准又独具匠心,甘当衬托剧情和人物性格的绿叶,你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当你感受到这部剧独特的气质和“厚度”的时候,用心品味,这些艺术就成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存在,如此绵绵。
80
CITY OF SPRINGS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