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有哪些
咏史诗 篇一
    1、《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2、《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3、《咏史诗·黄河》
    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4、《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杜牧的诗有哪些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8、《咏史》
    唐·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班固咏史诗翻译 篇二
    ,班固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在历史上的名次仅次于司马迁,他的闻名作品不多,两都赋和咏史诗是他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关于这首作品的相关信息,来看一下吧!    班固咏史诗原文: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赏析: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著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收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任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常悲伤,痛感于“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
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终于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间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事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来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斑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后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也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
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更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历来评论班固此诗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行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的杰作。 (潘啸龙)
    班固个人资料: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汉族,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史学家班彪之子,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主要作品为《汉书》,撰有《白虎通德论》,征讨匈奴时为中护军,后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班固咏史诗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怀古诗 篇三
    旅夜书怀
    唐代: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
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