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房宫赋》有感[五篇范文]
第一篇:读《阿房宫赋》有感
读《阿房宫赋》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阿房宫赋》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辒辌臭,真得长沙着《过
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吸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辒辌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
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秦王朝的垮台,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我在《说皇帝》一文中指出:“开国之时,多为明主,试想,此时此地,打江山、夺交椅,如果领头的一脑袋糨糊,又怎能统率文武,改朝换代?此后,直至中叶,多数的皇帝都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吃果果,中不溜秋;再往后,则不对了,坐在椅上不耐烦,一心向往上天梯,胡作非为,最终从椅子上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论,一部交椅盛衰录,就是千年帝王史。如此而己!所谓胡作非为,无非就是腐败。盛—腐败—衰亡,这是封建历代王朝钻不出去的“鬼打墙”,以至一代一代人怅怀古,悲兴亡,但到头来仍是“草迷丹阙”,遗老泣残阳。正是: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秦始皇父子修建阿房宫,成了历史的笑柄。这样的笑柄,今天当然不会重演。但是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教训,后人应永铭于心!
第二篇:《阿房宫赋》助读
青岛十七中高一语文助读材料之《阿房宫赋》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
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其人其诗】
1、忧患的风流才子——杜牧
“风流才子”不是人人当得起的,行事风流而不通诗文者,只能说是风流;满腹诗书却不解风情者,只能说是木讷书生。而杜牧,既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柔情,又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那才是真才子、真风流!
其实,杜牧也有稳重的一面。在他风流倜傥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杜牧,字牧之,公元803年生,他的爷爷杜佑,曾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声名显赫
杜牧小时候很有些公子哥儿的习气,好兵法,喜交友好在他秉性刚直,有文才,又肯读书,因此倒也能健康生长据说他“少小孜孜”,博览书,很是刻苦
他为什么如此刻苦读书呢?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那当然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牧可没那么俗他的理想,是“弦歌救燕赵,兰让浴河湟”,是要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怀着这一理想,唐文宗大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28年,杜牧来到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进士考试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唐代的进士考试,正常情况下是在京都长安举行的,但如果长安缺粮或是遇到别的特殊情况,朝廷就会把中央政府迁到洛阳办公,在洛阳举行进士考试
进考场之前,杜牧先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吴武陵很有学问,和当时的文坛耆宿韩愈等人交谊甚厚他喜欢推荐有才之人,因此人送绰号“知人”。杜牧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请他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这其实是走后门,在今天是会遭人鄙视的,但在当时,这种行为美其名曰“行卷”,在社会上非常普遍你若不按照惯例向权贵们“行卷”,大家反而会认为你目中无人,恃才自傲
吴武陵见杜牧举止有度,相貌清雅,先就有了几分好感;再看了《阿房宫赋》,不由得拍案赞叹,大喜过望:“‘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之扰扰,梳晓鬟也„„’写得好!写得好!真乃神来之笔!小杜你才气非凡,我一定保你皇榜高中!” 当时,在洛阳主持进士考试的是吏部侍
郎崔郾吴武陵揣着《阿房宫赋》去崔郾两人寒暄完毕,吴武陵说:“不久前,我偶然发现了一篇好文章——《阿房宫赋》依我之见,此文的作者杜牧决非等闲之辈,将来一定是王佐之才!”说着,他从袖中抽出《阿房宫赋》,扬眉拈须地诵读起来崔郾一听,果然是篇好文章,也不禁拍手叫绝
吴武陵趁热打铁,将《阿房宫赋》交给崔郾,请他取杜牧为状元不料崔郾面露难,说:“状元已有了”原来,有人比杜牧先走了后门吴武陵只得降低要求,请求将杜牧取为第二名或第三名想不到,这两个名次也早就内定了,就连第四名也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吴武陵暗暗替杜牧鸣不平,愤然对崔郾说:“如果杜牧取不上第五名,请把《阿房宫赋》还给我!”崔郾赶紧赔笑脸,答应取杜牧为第五名
这样一来,尽管杜牧成绩突出,但也只得屈居第五名了不过对于这个名次,杜牧自己倒还满意皇榜发布之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入关来”可见,他的心情很舒畅,很得意
之后,杜牧从洛阳回到长安,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又通过了杜牧很高兴,心想,
这下子可以光宗耀祖了,全长安人估计都知道俺杜牧的大名了!于是兴致勃勃地到曲江游玩曲江是长安最大的风景区,离杜牧家不远杜牧来到曲江寺院,得意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以为僧人们一定会大惊失,受宠若惊可僧侣们却面平静,未有所动杜牧很失望,就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感叹“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心犹未识名姓”,流露出失落之意
这杜牧也着实可爱,以为中了进士就能名扬天下、众所周知,真是太单纯了!为了让他认清“现实”,命运随后就给他上了一课
杜牧的诗有哪些十年一觉扬州梦
朝廷并没有重用杜牧金榜题名的杜牧,做了一名弘文官校书郎。这个官职品位低微,事务却很繁杂,杜牧勉强做了半年就撑不下去了
他托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说情,到江西当了一名团练巡官,成了沈传师的幕僚由于他秉性刚直,不会溜须拍马,沈传师对他不是很满意,于是杜牧又转投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南下扬州,成了牛僧孺手下的推官掌书记
屈居人下,仰人鼻息,这种日子很不好过杜牧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失望之余转移
了注意力,开始寻红颜知己。牛僧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并不斥责他,只是交给杜牧一个大盒子,杜牧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许多纸条,纸条上写着:“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妓院歇宿”云云。这是在间接提醒杜牧:你得检点一些,不要太浪漫了!杜牧心知肚明,甚是羞愧他也觉得自己的行为确实荒唐,有违当初入仕的初衷,于是写了份“检讨书”,内容如下: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