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解说词1
 
泰山》之一
                      五岳独尊——泰山
        泰山,盘亘齐鲁,高瞻东海,它像一尊巍然雄壮的巨狮镇守东方。          (字幕:泰山 位于山东中部 海拔1545米)
    泰山,五岳独尊,呼吸宇宙,它似一位擎天捧日的巨人傲然屹立。
    它的自然神韵得天独厚,雄伟庄严,造化神秀。
    它的文化遗产独树一帜,石刻遍山,寺庙林立。
    泰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联合国认定为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大山。
    泰山是一部用石头写成的自然史。
    形成于28亿年前的泰山,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大自然典型杰作,具有中国和世界意义的地学价值。
    泰山北侧张夏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中外闻名,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纪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这是五亿年前形成的“三叶虫”化石,它最早发现于泰山脚下的蒿里山,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蒿里山虫”。
    “桶状构造”是中元古代形成的岩石,是世界上十分奇特和罕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山之体,石为骨。威力无比的大自然神功,为我们雕凿出了一处处神奇的石景观,泰山石以其自然美成为泰山的灵魂。
    黑龙潭,峭壁突起,巨石悬崖巍然壮观,奇特的岩石结构,造就了这里宏大的瀑布景观。
    上下重叠排列的大、小“天烛峰”,恰似一对威武雄壮的孪生兄弟。
    “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的扇子崖,直刺青天,高耸入云。
    “玄圭石”,如巨舟迎风破浪。
    有着许多传说故事的“丈人峰”,造型奇特,一石为一峰,是泰山上最小的峰,也是泰山最高的峰。
    “拱北石”也称探海石,它昂首天外,探海观日,成为泰山的象征。
    泰山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它的植被覆盖率90%,植物物种丰富,古树名木有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二株,高等植物一千三百八十二种,药用植物六百多种,尤其是后石坞、对松山的古松,更是不知引来多少名人墨客的咏叹。
    桃花峪、经石峪的金秋红叶,格外迷人。
    泰山的古树名木,与泰山的历史文化密切相连,闻名海内外。
    汉柏,是汉武帝封禅泰山时种下的柏树,已有2100多岁的高龄了,“汉柏凌寒”更显汉柏风骨。
    唐槐,虽已老态龙钟,可槐中抱子,却生机勃勃。
    “六朝遗植”,冠如华盖,古松筛月。
    玉泉寺的银杏,是唐代古树,也是泰山最老的银杏树。虽然年事已高,仍然硕果累累。
    五大夫松把一代秦王的故事讲述给后人。
    卧龙槐,双树连根,似卧龙翘首。
    姊妹松,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望人松,长枝下垂,鞠躬邀客,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植物。
    泰山还是动物们的理想家园,它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十七种,泰山赤鳞鱼是泰山的特有物种,非常珍贵。
    泰山自然景观气象万千,变幻莫测,旭日东升、云海玉盘、碧霞宝光、晚霞夕照等十大自然景观,是泰山独特的风景线。
    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历史遗迹遍布满山,现存的古建筑就达22处。
    早在五千多年前,泰山地区就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最早的图像文字也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个符号由“日、火、山”组成,专家认为,是最早记录泰山封禅的图像文字。
    中国最早的长城——齐长城,横亘泰山,直达东海。
    秦泰山刻石,也称李斯碑,是秦始皇“书同文”的实物证据,九个半字的残碑成为稀世之宝。
    中国三大古典式建筑之一的宋天贶殿,重檐庑殿,黄瓦红柱,一派皇殿风范。
    殿内的宋代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气势恢宏,画中人物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古典绘画珍品。
    灵岩寺的泥塑罗汉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悠久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云集泰山,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等等无数文化名人,为泰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华章。
    孔子一生多次登临泰山,他到泰山后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警句,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治国安邦的正统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泰山1800多处历代碑碣石刻中,经石峪石刻规模最大,它占地2064平方米,字径五十厘米,共计刻字2799个,字体刚柔自如、富于变化,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中天门上面的石刻,集中展示了泰山的雄伟风姿。
    南天门十八盘,是泰山的象征性标志。南天门十八盘的自然境地和人文景观高度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了文化和自然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
    佛教传入泰山有1500年的历史,灵岩寺、玉泉寺、普照寺、竹林寺成为泰山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王母池、三阳观、斗母宫是泰山的道观,碧霞祠是泰山祭祀碧霞元君最高最大的祠庙。
    大观峰上的唐摩崖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时留下的《纪泰山铭》,整块刻石鸿篇巨制、洋洋大观。
    中国历史上秦代以前就有72位帝王前来封禅泰山,进入封建社会又有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12位帝王封禅泰山,作为一种旷世大典延续了两千多年,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他们把泰山推崇到了五岳独尊、至高无上的位置 ,从而也就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泰山帝王文化现象。
    泰山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泰山就有原始崇拜山岳的的习俗,对东岳大帝、碧霞元君、西王母以及泰山石敢当的崇拜者遍及全国和亚洲地区。
    汉武帝刘彻曾经赞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明太祖朱元璋有诗道:“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泰山,为了实现“创国内一流景区,尽快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泰山管理部门认真履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依据《文物保护法》和《泰山总体规划》抢修和恢复了一大批文物古迹。
    灵应宫、竹林寺、三阳观、五贤祠、元君庙、玉泉寺、天烛峰等景点展现在游客面前。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登上泰山,站在泰山极顶,他高兴地说:“我看到泰山非常高兴,泰山不仅是中国的泰山,它是全世界的泰山。”
    是的,从1987年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开始,泰山就走上了世界,近入21世纪,泰山又以她新的姿态迎接着新曙光的到来。
        《泰山》之二
        东岳神府——岱庙(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面对这座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大山,发自肺腑地吟唱出了这首令人称绝的壮丽诗篇。
    诗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笔触,把泰山升华到了无比崇高的境界。
    要论自然高度,泰山在国内名山中算不上是高山,它却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崇高至尊、五岳独尊”。
    要论自然面积,泰山也不算上是大山,它却是华夏民族心目中最大的精神家园。
    人们不禁要问:泰山为什么这样高大?答案只有一个: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它的神气来自于雄峙天东的优越位置,来自于先民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来自于高度浓缩的历史文化。
    说起“神山”,泰山神就自然的显赫出来,而供奉“山神”的岱庙,也就成了高尊宏大的“山神庙”。
    岱庙,“秦既作畤”、“汉亦起宫”,到了宋代泰山神被封为“东岳大帝”,因此,它的建筑规模大如皇宫,它的建筑风格也就充满了至高无上的帝王之气。
    岱庙神奇、神秘,它威严、辉煌;如果说泰山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自然经典之作的话,岱庙则是这部鸿篇巨著的序曲。
    在我国古代,帝王在正式封禅、祭典之前,首先要举行一个简单的参拜仪式,“遥参亭”就是遥相参拜泰山神的地方。
    “遥参亭”建筑风格布局紧凑,相对独立,但是,它又和岱庙的主体建筑一脉相承。
    被称为“泰山”的岱庙坊,建造于清代康熙年间,是泰山最大的石坊。石坊造型端庄大气,高耸威严,坊上龙纹石兽雕刻精美,上面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送宝等三十幅吉祥图案,堪称为清代石雕艺术的大作。
    岱庙周有城墙、城门有八、四角有楼、前有殿、后有寝。正阳门就是岱庙八门中的正门,门上五凤楼上翘的飞檐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岱庙城墙上的四个角楼,是按八卦的方位得名,它们分别称为艮楼、巽楼、坤楼和乾楼。
    走进春天的岱庙,配天门前的大花园万物吐绿,繁华似锦,园内种植的几十种名贵苗木花卉竞相争艳、五彩缤纷,给古庙带来了几分生机,使游人沉醉在春天的畅想之中。
    岱庙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完全是按照中轴对称式的皇宫模式建造,它的中轴线和泰山顶峰的南天门一线贯通。
    进入正阳门后,配天门、仁安门、宋天贶殿、中寝宫、后载门前后依次排列。
    “宋天贶殿”是岱庙里的主要建筑,它有过许多殿名,宋代称“嘉宁殿”,元代称“仁安殿”,明清两代称为“峻极殿”,而在当地,人们则习惯地称它为“大殿”。说它大,毫不夸张,它确实很大,大殿高筑在三层白基石之上,黄瓦红墙、八大明柱、金碧辉煌,总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它不仅形制大,它的名声更大,它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统称为我国典型的三大宫殿式建筑。
    重檐庑殿顶是中国最尊贵的建筑形式,唯有皇宫才能配得上这种规格。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殿前的两座碑亭内是清乾隆皇帝的诗碑,它的设置与宋天贶殿形成了强烈的大小对比,更加显示出大殿的高大威严。
    这位“配天坐镇”的大神,就是“山神庙”的主人“东岳泰山之神”,他一付十足的帝王之相,高坐在殿内中央。
    殿内东北西墙上的巨幅壁画,传为宋代杰作,壁画长62米,高3.3米,画中人物697个,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泰山神巡行的故事。画的东部称“启跸”描绘泰山神出巡,西部称“回銮”表现泰山神回宫,所以整幅作品叫《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画中泰山神端坐在四轮六马大辇之上,炳灵、延禧左右相伴,四周百官护驾,前促后拥,浩浩荡荡。壁画虽为写神,实为写人,洋洋宏篇把宋真宗东巡封禅的盛大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