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小知识大全
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体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2005年12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从2017年起改称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那为什么要设立“遗产日”呢
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实在是太丰富了,但有些文化与自然遗产因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渐渐消失,这是文明的悲哀,而有些则被其他国家抢先申请非遗。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动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进而培养人民的文化情怀,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