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文化——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传承民族身份的活态文化基因,是培养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使命。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的创造力,温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温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继承温江传统文化,丰富温江文化内涵,提升温江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本小组通过对温江文庙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地域进行实地探访,充分了解并感受了温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下面我们将对温江一些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其中包含武术、传说、文艺表演、民间技艺和习俗等种类
武术
武术则有属峨眉皇令派武术,峨眉皇令派武术是峨眉武术五花之一。主要拳种有火龙拳、四平拳、蹲桩拳。其中尤以火龙拳为皇令派典型套路。皇令派套路特点:手法是以擒拿短打,挨肩
挤靠、关提、圈、盘、怀阴肘,莲花掌、压扣手为主要特点;拳法是以凤眼锤、掏锤、鸡克锤、直锤为主要特点;步法是以长三脚、八字型、蛇型步、兔儿脚为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则包括金马河传说、鱼凫传说和连二里市传说。
其中金马河传说说的是流经温江的金马河,金马河是岷江的正流,是温江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这个传说中有着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如“金马奔腾”、“金马配金鞍”、“赵巧开业凿金马河”、“玉石堤的由来等传说故事既叙述了金马河神奇的由来,更说明了人们为治理金马河河道,利用金马河资源为人民服务的斗争事迹。治理水患特别是治理金马河河道是温江人民千百年来的重要内容,由此而来演绎出来的故事,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和智慧,无不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和组成部分。
鱼凫传说也是温江传说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因为温江是古鱼凫王朝的发祥地之一,鱼凫传说故事很多,流传很广的就有“鱼凫王大战饮马河”、“鱼凫架桥”和“鱼神节的由来”等、每年的三月十六为鱼神节,人们都有到河里去放河灯的习俗,这个就是为了纪念鱼凫王奋勇保护自
己的都城鱼凫城的故事,此外温江区万春镇的鱼凫村史前遗址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还有一个连二里市传说,连二里市位于温江区永盛镇尚河村。公元555年,崇州、温江从江源郡析出,以崇江桥划界置县,在温江区永盛镇尚河村和崇州市羊马镇伏虎村形成一座约二里地的小场镇,民间流传有“一足踏两县,一市连二乡”之说。连二里市由此而得名。连二里市传说有“石鱼河的传说”、“金马与金鸡”及“石鱼对石鼓,银子万万五”的民间传说。
这三个文化传说更加让我们为温江古老而迷人的文化所折服。
文艺表演
说起温江非物质文化的文艺表演,那种类可就多了,其中有戏曲类的川剧,舞蹈类的牛灯、蛾蛾灯和莲萧等,音乐类的四川清音、佛呗古曲、金钱板和四川车灯等。
首先是戏曲类的川剧,川剧有五种声腔,300多种曲牌。多的不说,只说川剧在温江的发展,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贾培之就是温江人,论温江川剧班社,有民国20年宋筱玉、李琼燕创办的“玉丰剧部”民国35年戚亮斋创办的“汉江剧部”。解放后,温江地区川剧团、汉剧团长
期驻扎温江。
在舞蹈表演中,牛灯是很具地方民俗风味,永盛牛灯是明清以来流传于石磊村的民间耕牛舞蹈文艺表演,伴有山歌清唱,唱腔流畅质朴,悠扬婉转,展现农民丰收的好心情,很具地方民俗风味。
蛾蛾灯是流传于四川省温江区、郫县、德阳市一带的民间舞蹈、其产生与川西平原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是川西平原珍贵的民间舞蹈艺术资源,充分展现和刻画了勤劳智慧的川西坝子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蛾蛾灯”舞是通过祖孙赶集;路途中鸡公车上坡下坎;爷逗孙,孙扑蝶等情景内容形式展现川西平原独特的赶集路途中人物心情情景,表达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欢乐愉悦的心情。
莲萧亦称霸王鞭、柳连柳,表演时以两端嵌有铜钱的三尺竹棍做舞剧兼击节乐器,载歌载舞的民间表演艺术,在四川的城乡广为流行,地方特浓郁,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它分为单棍莲萧表演和双棍莲萧表演,一人领唱,众人帮唱,舞姿优美,场面壮观。目前,温江已成立三支莲萧队伍。
除了舞蹈和戏曲等表演艺术以外,还有音乐这一题材的表演艺术,其中的四川清音,是四川民间曲艺种类,在四川各地流传最广。又称唱月琴,唱小调,唱琵琶等。由明、清时期的民间小调并融合多种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成分并发展而来的。佛呗古曲是佛教音乐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佛呗古曲是以音乐语言赞佛、赞法、赞僧,是声曲和乐曲共同组成的统一形式,乐牌多数是唐宋时的杂曲和元朝的曲子。温江区南岳明心诗整理出的《佛呗古曲》传承了四川佛教音乐文化。金钱板源于明清时期,流传于川、渝、云、贵等汉族聚居地的民间艺术。以说唱故事为主。温江金钱板起源于清末,其艺人何春明拜著名金钱板艺术表演家邹忠新为师,在唱腔上充分汲取川剧高腔的部分曲牌和四川民歌、山歌、号子乃至昆曲、胡琴、灯戏、弹戏的优点,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因此成为温江观众最喜爱的本土民间曲艺品种之一。还有四川车灯起源于公元七百年前的元曲,是一种悠长的文化艺术,它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由民间的幺妹灯演变而来,当时的劳动人民,逢年过节做生摆酒,进行各种农事活动,举办各种庆祝活动,用唱车灯这种形式表现众的欢乐情绪。
川派盆景盘扎技艺
川派盆景盘扎技艺起源于五代,以成都为代表。盆景注重立体空间构图,四面可赏,移步换
景,常以六月雪,银杏,紫薇,梅花等为素材,分为“三式五型”,“十大身法”,古雅奇特。温江是盆景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以寿安镇百花村陈开钦为代表,技艺高超,徒弟众多,创作了大量造型优美作品。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九斗碗习俗
“九斗碗”习俗也叫“九大碗”,学名三蒸九扣席,是川西民间红白喜事的宴席。因其有九碗主菜而闻名。上席的菜肴以“蒸”“扣”为主。温江九斗碗有百年以上历史,创始人学习的是宜宾九斗碗,而后经过自我摸索和改良。现在九斗碗结合旧时民间和现代民间各自特进行改良,使其风味更佳独特,名声远播。
温江滴窝油制作技艺
清乾隆年间,川西人开设铨盛号,天春号酱园。民国期间,酱园业逐步发展,产品很多,其中滴窝油香味俱佳,是温江传统文化。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它选用上等黄豆,小麦等原料,经过天然发酵,日晒夜露58 个月后,造成酱胚,装入木桶内,成熟酱胚遇冷回润产生的汁液,顺缝滴入窝内,故称窝油。质浓鲜,芳香味醇,久储不变质特点。
糖画
俗称“糖饼儿”。系在明朝“糖丞相”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进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后经川西民间艺人吸取皮影造型,加以改进,故又称“糖影”。艺人将红糖或白糖放入铜瓢内加热融化,以铜勺舀糖液在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绘制成飞禽走兽,花卉人物,然后用细竹签支撑,即成糖画,可观赏,食用起来酥脆香甜。温江糖画艺人众多,其中万春镇徐糖饼最为有名。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自己对温江传统民俗文化所做的一些调查以及撰写,保留一些丰富的资料以供后来者学习。我们希望从这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民俗文化,终有一日汪洋汇聚成大海!
小组名单:
组长——经滨榕  41104661
组员——陈力颖  41104685      41104696     
        鄢庆庆  41104667    陈杨雪 41104668
        朱培雯  41104669    王楚茜 41104612
            4110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