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总第282期
243
文化天地
男性研究视角下《蝴蝶君》中的性别解构
马一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蝴蝶君》是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创作的一部围绕着法国外交官伽里玛和中国京剧名旦宋丽玲的感情故事所展开的戏剧。本文将从男性研究的角度探讨黄哲伦如何在剧中向读者展示法国外交官伽里玛的男性气质危机,从而挑战了人们对于性别、尤其是男性气质的传统认知。
【关键词】《蝴蝶君》;黄哲伦;华裔;男性气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243-01
一、引言
《蝴蝶君》(M. Butterfly)是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uang)的一部成名作,在20世纪80年代与观众初次见面。本文将聚焦于伽里玛身上具备的矛盾的男性气质,认为作者对二元对立的性别观进行了解构,打破了我们对于男性气质的传统认知,为构建性别和谐的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伽里玛的性向模糊
学者们对于两位主人公的社会性别认同,尤其是伽里玛的性别认同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议。相对于宋丽玲较为明显的同性恋身份,伽里玛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倾向。一方面,一些微妙的细节让我们怀疑他是有同性恋倾向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一直把宋丽玲称之为“她”,试图合理化他的异性恋身份。因此,笔者认为,将伽里玛简单直接地定位为“同性恋男子”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行为。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来说,灰的性取向地带可能就是他们的常态。那么在探讨这个角的时候,批评者不妨放下单一僵化的性取向定义,通过他面对西方女性(如妻子海格尔)和东方女性宋丽玲时不同的行为态度,探讨他身上具备的矛盾的男性气质所导致的男性气质危机。
伽里玛在剧中作为一名法国外交官,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过他在西方的社会里却不是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这一点在他与西方女性的交往中就体现得很明显。伽里玛在与她们相处时,包括面对妻子海格尔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拥有男性权威。他不是很擅长搭讪白人女性,正如他向朋友马克所坦白的——“马克,我不行……我怕那些女孩会拒绝我。”(Huang,1988:8)在工作上,他也必须服从上级的
安排,决定自己在中国的去留。这种权威性被削弱,不处在统治地位的男性气质,根据康奈尔的男性气质分类,属于“共谋性男性气质”。康奈尔的分析指出,这一类的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跟霸权事业有着一些联系,但是并不体现霸权男性气质。”(Connell,2005:79)所以在西方世界里,在自己的爱情、婚姻、工作甚至是社会地位上,他都是一个不具备绝对霸权气质的男性。作为一个男性,在他生活的国家里,他是一个失败者。
三、伽里玛的“霸权男性气质”
在西方世界的不如意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想塑造“霸权男性气质”的意愿,因为“它绝对是规范性的。它体现了作为男性最荣耀的方式,它要求所有其他男人据此对自己进行定位,它还在意识形态上为所有的女人服从于男人提供着正当性依据”(康瑞文,梅瑟斯密特,2012:40)。对于伽里玛来说,塑造的这种霸权气质的途径就是寻一位东方“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当他与宋丽玲相遇之后,他一改之前“西方世界失败者”的形象,正如他所坦白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那种权力的快感——作为一个男人的绝对权力。”(Huang,1988:32)这也成为了宋丽玲吸引伽里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宋在他眼里是一位屈从的东方女性,帮助他获得了在西方获取不到的霸权感和统治感。
其次,他还通过表现自己的恐同倾向来加固这种霸权气质。在刚开始认识宋丽玲时他就说过“但是我不喜欢她叫我‘朋友’的方式。当一个女人称呼一个男人为‘朋友’时,她其实就是在叫他太监或者同性恋。”(H
uang,1988:35)由此可见,伽里玛害怕别人将他当成一位同性恋者,而这种“恐同症”(homophobia)有着深刻的文化隐含意义。正如基梅尔(2010:179)指出的,“恐同症是对男性身份的文化定义的意向中心组织原则。”伊芙·萨芝维克(2012:162)也揭示了“恐同症”的出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伽里玛需要通过对同性恋表示厌恶与恐惧的方式来守卫自己的男子气概。令人叹息的是,他所有建立霸权男性气质的努力在宋丽玲揭穿了自己真实性别身份的时刻全部化为乌有。
四、结语
在黄哲伦的《蝴蝶君》中,伽里玛作为一个在西方世界更方面都生活得不如意的男性,经历了深刻的男性气质危机。但是,他在宋丽玲面前所建构的“霸权男性气质”是不稳定、矛盾的。通过他的悲剧性结局,作者向读者表明,建立在欺压弱者身上的“霸权男性气质”终将使建构者走入一个困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我们创造一个性别更加平等的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Connell,R.W.2005.Masculinities[M].2nd ed.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蝴蝶罗志祥[2]Huang.D.H.M.Butterfly[M].New York:Penguin Group,1988.
[3]基梅尔,迈克尔.作为恐同症的男性气质:性别身份构建中的畏惧、羞耻与沉默[C]∥詹俊峰等编.男性
身份研究读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康瑞文,梅瑟施密特.霸权男性特质:针对此概念的在思考[C]∥王政,张颖编.男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萨芝维克,伊芙.男人之间:英国文学与男性同性社会欲望[C]∥王政,张颖编.男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