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是会对禁忌的东西感兴趣?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教育是一门学问,复杂而又深奥。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比如“尊重”、“兴趣”、“因材施教”等。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一些心理学原理,然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教育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禁果效应”,在西方叫“亚当与夏娃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禁止的东西,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这种由于禁止、掩盖,而造成的好奇、逆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上帝先造了亚当,后来看到亚当寂寞,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出夏娃,上帝告诫他们,伊甸园里有一棵智慧树,树上的果子绝对不能吃。上帝的告诫困扰着他们,有一天,亚当夏娃经受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二人就有了七情六欲,有了喜怒哀乐,他们被驱逐出伊甸园,被贬人间,成为人类的先祖。后来通常用偷吃“禁果”来比喻少男
少女初尝人事。从圣经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好奇、叛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也被称之为“亚当与夏娃效应”。
之所以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那就是因为与莎士比亚的戏剧有关。在莎翁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出身在蒙太古家族,朱丽叶出身在凯普莱特家族,两大家族世代为仇,绝对禁止两大家族之间通婚。然而越是反对,二人越是相爱,最后双双殉情的结果。
“禁果效应”与人的两种心理有关:一种是好奇心理,一种是逆反心理。这两者都是人类的天性。人,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而逆反是人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天性 。
“禁果效应”恰当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就会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图)连环画《东坡画传》,胡冕(绘)
案例一:苏洵运用“禁果效应”成功教育了苏轼和苏辙。
彩虹的颜苏洵年轻的时候读书不是很用功,很喜欢四处游山玩水。有一次,旅游回来,妻子程氏满脸的忧戚,仔细盘问,妻子道出了原委。原来程氏看到苏轼苏辙一天天地长大,聪明异常,但也顽劣有加,如果教导有方,那将是栋梁之才,相反,则会祸害社会。程氏说,夫君啊,你没出息就算了,但是儿子不能啊。程氏对儿子满怀期望,想他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自己想教他们读书,但才疏学浅,无能为力。程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同时,程氏知道,丈夫就是一个爱四处游玩的货,她能不对于儿子的前途忧心忡忡吗?
程氏的一番话说到了苏洵的心坎上,苏洵从妻子对孩子的期望,认真管教上,看到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意识到,自己如果继续散漫下去,将来不但自己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会让儿子耻笑。苏洵如梦初醒,认真谋划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如何教好两个聪明但又贪玩的儿子呢?西方有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苏洵一思索,有了办法。
科举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于是,苏洵就故意当着小兄弟俩人的面津津有味的读着,常常如此。只见苏洵手不释卷,时而端坐,时而踱步,时而颔首微笑,时而自言自语……小兄弟俩感到很好玩,很好奇。于是,就请教父亲,你读的是什么?苏洵只是摇头,不理他们。并且每次读罢,就把书收藏起来,不让他俩看。越是不让看,小兄弟俩越是想看,苏
洵揣摩着火候到了,这一天,全家吃晚饭,他说,明天,他准备出去游玩一个月,要求苏轼苏辙兄弟俩好好读书。
第二天早上,苏轼小兄弟俩来到书房,从父亲的书桌抽屉里出父亲读的书,如获至宝,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一个月过去了,小兄弟俩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的读着四书五经。
苏洵回来知道了情况后,心中暗喜。从此父子三人相互研讨,互相砥砺,知识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增长。
在“唐宋八大家”中,“三苏”占有三席,就是在中国浩瀚绵长的文坛长河中,“三苏”也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
段奕宏个人资料案例二:教师成功运用“禁果效应”进行有效教学。
六月期末复课,天气炎热,孩子们昏昏欲睡,在讲解一道综合习题时,教师故作玄虚的说:“同学们,这里有一道综合性试题,本想让你们做,可是连我都做不出来,看来你们就更不用说了。”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说:“老师,让我们试试这道题?”“好吧,你们试试。”老师假装没有办法的样子,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忙碌起来。不一会儿,有很
多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故意问道:“怎么?不会做吧?”谁知,一些同学们说:“老师,我们已经做出来了!”、“这样做的……”于是,老师请几位学生说出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老师假装甘拜下风,说:“哎呀,你们真聪明,太厉害了!好了这后面的几道题,你们也帮忙解决一下吧,好不好?”“好!”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
黄晓明如何利用“禁果效应”积极因素,防止其不利因素呢?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摸索探究。
陈翔生日比如关于青少年性教育。我们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谈性变。我们应该给孩子讲解青春期男女的一些变化,认识男女生殖系统的不同,了解我们都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揭开神秘的面纱,进而因势利导,讲清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再比如,如何预防早恋问题?如何减少网络游戏?如何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等?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正确面对,把身边的具体案例讲给孩子,通过案例,帮助他们寻原因,分析利弊,讲清得失,设想后果等。
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反对、阻止等,反而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猎奇心和逆反心理,孩子会更加想办法上网、早恋、违纪违规等,使得我们失去正面教育引导的机会。孩子会长大,一切都将知晓。如其控制、阻止,不如和他们一起全面认识,分析利弊,正面
引导,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教会他们自我保护、自我判断,正确利用的能力。
*作者:李昌宝,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