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主题电视连续剧《山海情》观后感教师心得5篇
《山海情》观后感教师心得篇一
23集扶贫主题电视连续剧《山海情》迅速走红,取代传统大众认知里的流量剧一举获得豆瓣9.4的超高分,“拍案叫绝”“诚心力作”“有血有肉”……在满屏由衷的夸赞中,我也不禁加入了追剧的行列。心中有情,方能跨越山海,他们如此,我们亦应如此。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宁夏,因涌泉村的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居住,政府实行了吊庄移民政策,在福建省的全力帮扶协作下,在一批又一批吊庄移民的努力中,涌泉村终于整村移民到了闽宁镇,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起了美好的家园。
他们为贫困的生活付出艰辛。故事以马得福和张主任来到涌泉村开篇,因着首批移民吊庄的7户人家跑回了涌泉村。我被镜头中农民生活的状况深深震撼,黄土地、土窑……比起现今整齐、干净的农舍可谓相去甚远。因为自然环境的缘故,村民们一日三餐仅有土豆为食,做饭的土豆不舍得削皮,半大孩子委屈着喊出“我吃土豆吃够了”,政府分发的“扶贫鸡”也被村民们吃得一干二净。“县上领导来了,正巧我们就剩这一只扶贫珍珠鸡了,做了给你吃!”村民淳朴又带
着愚昧的热情款待让人心生悲凉,“扶贫先扶志”,起初涌泉村的村民们无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难以迈出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只能不断为贫苦的生活付出艰辛。
山海情尕娃结局他们为未知的未来奋力奔跑。在全剧开篇,涌泉村的四个孩子在水花结婚前带着不愿出嫁的水花“出逃”,一整夜跑了30里路,终于坐在火车上憧憬远方,却被来的得福带回了家,“出逃”宣告失败。之后孩子们外出打工,扒火车时尕娃跟随火车去了新疆,表哥得宝为寻尕娃踏上了新疆寻亲路,其他两个伙伴麦苗和水旺通过福建对口帮扶去到莆田打工,四个孩子都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未来即未知,但他们有向着未来奔跑的勇气,莽撞却不曾后悔地奔向未来。全剧的最后,四个童年时伙伴的孩子们顺着父母当年“出逃”时的路奔跑在山坡上,当年的黄天厚土已成为如今的绿水青山,首尾呼应,向前奔跑,即便向着未知前面定有光明。像极了整村搬迁的涌泉村,即使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仍旧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终于收获了幸福的生活。
他们为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在经历过动员、争吵、劝说后,涌泉村迈出了移民吊庄的一步又一步。扶贫干部马得福的事情却没有因此而轻松一些,通水、通电、盖房、发展产业……他始终奔波为村民们解决问题的路上。闽宁,取福建的闽字和宁夏的宁字,正是福建对口援
助宁夏的缩写。闽宁镇的建设离不开宁夏自治区和福建省的大力帮扶,离不开以民生为己任,掏自己腰包增众自心,带领农民真正脱贫致富的凌教授,离不开所无为移民搬家付出的人们。看着闽宁镇的日子超出越好,作为中国人由衷地感到骄傲,作为青年干部更是感慨万千,闽宁是千千万万脱贫攻坚故事的生动写照,心中有情,方能跨越山海。凭着这股劲、这片情,农民致富的路会愈来愈好走,祖国也会愈来愈强大!
《山海情》观后感教师心得篇二
近日,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该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月以来,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合作政策指导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移民通过费力奋斗,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建设成为充满希望的“金沙滩”。剧中的真实、真情、真干令人感动,而在脱贫成功的背后,正是因为有跨越山海的闽宁情谊,有俯身一线的扶贫干部,有拼搏奋斗的人民众,汇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东西合作的战略目光是重要条件。福建对口援助宁夏,并建起合作样板闽宁村,产业帮扶、劳务输出等系列举措,带动着闽宁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日新月异。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对口援助的伟大战略决策,是先富帮后富的生动画卷,更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充分彰
显出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而现在,我们构建了更加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合作和对口援助格局,就需求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让“山”“海”携手、让“东”西合作,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扎根一线的扶贫干部是枢纽所在。脱贫带头人马得福,不顾条件费力、不顾环境恶劣,费心着通电、浇灌用水等小小问题,一心带着庶民们脱贫致富,在他身上,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于担当,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忘我奉献。这类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研究。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向这扎根一线、冲锋在前的扶贫干部们一样,坚定理想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义务担当牢牢扛在肩上、把人民众稳稳放在心中,不畏困难、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让人民众有更多实真实在的取得感、满满当当的幸福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