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一、研究背景
(一)“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概括
鲍毓明出生于1972年,在多家跨国企业担任法律顾问,曾于中兴通讯和杰瑞集团担当重要的职务。2015年4月,鲍毓明认李某做“养女”;2015年12月31日当晚,鲍毓明第一次性侵“养女”李某;2020年4月,其被指控性侵“养女”;2020年4月12日,财新网发布《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文章,随后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
(二)研究意义
由于“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刚刚发生不久,所以对于其的相关学术研究还未出现。在中国知网以“鲍毓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到3条相关文献,其中涉及本次案件的文献为1条。从目前的已有研究来看,与本次“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的相关案例主要出现在微博与推文中。
此外,先前关于国内性侵报道的舆论变化多采用定性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本文重点采用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抽样调查采集“头条新闻”微博的相关报道后,抽取其相关评论、转发量、点赞量等数据,使用NVIVO 软件对相关报道的高频词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
础上辅以定性研究法,这样可以保证本文的研究更为科学严谨,数据结果更加真实。
二、舆论演变问题假设及研究报告(一)抽样调查与结果
经统计,“头条新闻”关于鲍毓明涉嫌性侵的相关微博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0日至4月17日,期间共发表27条相关微博。本文通过抽取15条“头条新闻”微博推文以及每条微博下方最热门的20条评论,共计300条评论文本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以下研究成果。
(二)舆论演变过程阐述
在“头条新闻”发布鲍毓明事件微博期间,曾多次将舆论推向高潮。4月10日,南风窗对鲍毓明事件进行报道所拟定的标题是“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此报道发表之后,事件迅速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达到了第一次舆论高潮。在标题中“未成年女儿”和“总裁父亲”涉及到伦理关系,且在此议题设置下,“总裁”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强势一方,便迅速成为了舆论中的弱势方,因此公众的舆论便一边倒地直指鲍毓明。
第二次舆论高潮是4月12日“头条新闻”发布专家对鲍毓明涉嫌性侵的看法的微博之后,标题中第一次提到女
【作者简介】宫晓彤,赵明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女性性侵案中的舆论演变及成因分析
——以“头条新闻”微博“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报道为例
宫晓彤赵明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保定071002)
【摘要】“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多次引起公众注意,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与明星意见领袖的体转发下,此事件影响力巨大。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与问题假设,对“头条新闻”微博中的报道及评论进行了统计整理,在此基础上生成了研究报告,意在对舆论主体言论、网民社会心理、宏观舆论背景与舆论演变的关系进行阐述,最后对女性性侵案中的舆论演变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鲍毓明;性侵;舆论演变;“头条新闻”微博
6
20209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孩母亲,第二次提到警方。在之前的关于芝罘警方的报道中,便已经有了公众对警方涉嫌包庇鲍毓明的愤怒之情,当专家对此进行强调时,公众的情绪便更容易被点燃。尤其是提到养女母亲监护失职的状况时,众多网友更是把养女母亲变为了抨击对象。
同日,养女的律师和鲍毓明对涉嫌性侵的事件都有了公开的回应,由于鲍毓明对于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正面的作答,另一边又声称要适度维权,这种言论将网民的愤怒情绪推到了最高点。“鲍毓明再度回应性侵养女事件”的微博转发量达到了44890,评论数量为88218,转发量超过了145万。
第三次舆论高潮是4月14日,养女母亲声称鲍毓明曾威胁养女“说出实情就杀了你妈”的言论,这种威胁性质
言论的曝光再一次激起
民愤,但热度并不如4
月12日鲍毓明进行回应
的热度高。根据数据可
知,从4月12日起,鲍
毓明涉嫌性侵事件的热
度已经开始慢慢下降。
以上便是“鲍毓明涉嫌
性侵”的舆论演变过程。
(三)数据统计与相
关理论基础上的研究报
1.问题假设:舆论
演变与言论主体差别呈
强相关关系
研究报告:舆论演
变与言论主体差别无强
相关关系
本部分选取了3条
不同主体的微博,以及
以300条评论中的带有
情绪彩的关键词进行
归类整理,总结出网友
对于鲍毓明事件的态度。
在4月10日微博“头条新闻”发表微博“鲍毓明回应性侵养女:我的人品有目共睹,她恩将仇报”中,附上了
澎湃新闻对鲍毓明与养女各自的采访对话。鲍毓明作为视频的言论主体,并没有影响网友对他的批判。在20条热门评论中,对鲍毓明进行谩骂的评论有10条,占比50%;认为鲍毓明的回应避重就轻的评论有5条,占比
25%;其余评论有呼吁调查的、有对鲍毓明提出疑问的、也有表示等待调查结果的。从整体上看,即便鲍毓明作为言论的主体方,网友依旧认定鲍毓明有性侵行为。
在4
月12日微博“头条新闻”发表微博“鲍毓明再度
回应性侵养女事件:控诉内容存在不实,将适度维权”
中,鲍毓明回应了南风窗记者的提问,把认识的情形与过
程较为详细地进行了回答。这条微博内容并没有养女方的表1:15条“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报道统计表
7
曲婉婷怎么了
20209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言论和观点,言论的主动权把握在鲍毓明手中。但是即便鲍毓明对记者的提问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网民仍旧认为鲍毓明在钻法律的空子,是蓄谋已久与扯谎的行为,此类评论有11条,占比55%。“恋童癖”“变态”“恶魔”等相关评论有4条,占比20%。从整体上看,鲍毓明对记者的提问回应并没有改变网民的态度。
在4月14日微博“头条新闻”发表微博“性侵案女孩母亲称女儿被威胁:说出实情就杀了你妈”中。视频中言论方有鲍毓明和养女的母亲,鲍毓明的言论几乎没有新的回应,而养女母亲说出女儿曾遭胁迫的事情后将舆论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条微博的评论中,有6条是探讨母亲的作为正确与否的,占比30%。有7条依旧是对鲍毓明钻法律空子以及性侵事实表示肯定的,占比35%。其余评论内容有“女孩是弱势”及“性教育问题”等,占比35%。从整体上看虽然养女母亲受到了网友的质疑,但整体的舆论锋芒仍旧直指鲍毓明。
由以上三条微博评论的数据统计得出,无论舆论演变中言论主体是谁,网友的评论都指向鲍毓明一方。因此得出舆论演变与言论主体差别无强相关关系的结论。
2.问题假设:舆论演变与网民社会心理呈强相关关系研究报告:舆论演变与网民社会心理呈强相关关系本部分对300条评论中反映网民心理的相关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以对舆论演变与网民社会心理是否呈强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一定的支撑。
在统计的300条评论中,认定鲍毓明实施犯罪的评论有237条之多,占比约为79%。300条评论中,认为养女在污蔑鲍毓明的评论数量为0,但在热门评论的回复中,存在其他网友对养女的质疑,有3条,占比1%。存在受害者原罪的评论,共6条,占比2%。对养女以及女性体表示同情的评论有27条,占比9%。另外,对养女表示同情的评论占比是9%。
2020年4月11日,“头条新闻”发表微博“来了,哥哥也在,不少男明星也发博声援。”点赞量达到了9
万之多,此前一条微博是“韩红、海清、姚晨等众多女星纷纷发博声援受害者,这一行动被称为“来了”,点赞量同样很多。
由以上数据统计以及关键词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舆
论演变与网民社会心理是呈强相关关系的结论。
3.问题假设:舆论演变与宏观舆论背景呈强相关关系研究报告:舆论演变与宏观舆论背景呈强相关关系本部分在使用随机300条评论的基础上,又辅以4条与宏观舆论背景相关的微博进行归类整理,以对舆论演变与宏观舆论背景是否呈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一定的支撑。网友对于鲍毓明事件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性侵”这一个舆论点,同时也引发了网友对于鲍毓明的国籍和律师身份,在中兴与西南政法大学的职位,所居住的高档海景公寓与芝罘警方的关系等。网友的视角并不局限于事件本身,对于社会人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国籍以及价值观等同样展开了一定的探讨。在收集的评论文本中我们做了如下统计:
(1)中兴公司相关讨论占7条,多数集中在“中兴通讯声明”微博下方。
(2)鲍毓明高校任职相关评论占17条,多数集中在“西南政法大学声明”微博下方。
(3)对芝罘警方的讨论占60条,多数集中在“养女发声”微博评论区。
(4)送养链问题的讨论占17条,大部分集中在“鲍毓明案牵出,网络送养黑产链:如何规范民间收养行为”此微博下方。
8条新闻反转的相关讨论,6条受害者原罪相关评论,9条鲍毓明律师职业相关讨论,13条鲍毓明国籍相关评论。经统计发现,当中兴公司发表声明,网友则开始对中兴公司及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当微博发表送养链相关微博时,大部分的送养链问题评论会相应出现。由以上数据统计以及报道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舆论演变与宏观舆论背景呈强相关关系的结论。
三、女性性侵案中舆论演变的成因(一)社会公众的情绪化表达
社会公众的情绪化表达在舆论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面对女性性侵事件,公众通常会表现出侮辱、谩骂、围攻等行为。对于此次事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舆论锋芒是直指鲍毓明的,即便存在一些“受害者原罪[2]”以及“羞辱”的现象,但大多数网民对此类评论都进行了强烈的抨击。随着人们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受害者
8
20209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原罪论”的看法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再者,鲍毓明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避重就轻,对于关键性的问题都没有给出明确回答。或是以个人隐私为由,或是谈论其他,这样的行文更加激起了公众的负面情绪。在性侵案件报道中,只有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才能占据舆论的高地。另外,网民们情绪化的言论还表现在,彼
此之间的互相攻击与谩骂,通常情况下,公众在网络上抨击的是某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当他人的价值观念与自己相违背时,也会激起一定的负面情绪。这种二元对立的道德审判也是目前舆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同
从心理学视角来观察,从本次“鲍毓明事件”来看,公众的心理认同影响了舆论演变的路径。养女所从属于女性体,女性受到所从属的体成员身份的影响,成为了舆论讨论中的多数人。体性等概化信念的形成与扩散导致了网络舆论的不断升温,韩红、海清、姚晨等女性明星最先发声,打造了微博话题“谢谢勇敢的你,来了”,女性意见领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明显高于男性。随后此事件的舆论表达几乎呈现出了一边倒趋势,对于李某的关爱和对鲍毓明的声讨愈发热烈,所属体的认同性与体内部之间的互动导致了舆论的热化。
(三)媒体的语言符号设置
性侵类案件经常涉及到一些敏感词汇和特殊体,对于此类报道,媒体的语言符号设置就格外重要。相关的叙事语言会激起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引起一定的情感传播。在“鲍毓明事件”中,财新网署名记者苑苏文的一篇特稿《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报道使用的语言对受害者充满恶意,并对鲍毓明十分偏袒,主观性明显。例如把鲍毓明描述为“在天涯论坛,鲍毓明的
ID 都诚心求子”,“诚心”此类词汇带有了强烈的价值判断,有失偏颇。
在利用NVIVO 质性分析工具对“头条新闻”微博号对于此次事件的27条微博进行汇总后,得出了报道高频词统计词云图。观察词云图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的字体最大、中心性最强,这符合本次案件受害人的所属体,“2015”和“2019”作为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也十分突出。除此之外,北京市、烟台市、芝罘区、派出所、
检察院、司法局等地点和机构描述比较客观。性关系和性行为等敏感词汇也容易引起舆论关注,不打自招、恩将仇报、关怀备至等词汇易引发情绪传播。
图1:“头条新闻”关于“鲍毓明事件”的27条微博词云图
由此可见,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要避免倾向性,这并不是要一味地迎合受众对于案情的期待,而是要更好地体现媒体的专业素养,谨慎地、合理地使用语言符号,否则只会引起舆论的巨大反弹。
结语
新时代,社会对女性体的关注与爱护在不断加强,性侵类案件作为社会公共事件一直备受舆论关注,“鲍毓明涉嫌性侵事件”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分析此类事件的舆论变化中,我们也能发现舆论演变与诸多因素都具备联系。因此对公众的冷静发言、意见领袖的理性参与、媒体的客观引导等具有一
定的启示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事实的客观性仍然决定着舆论的最终走向。但是如何有效解决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避免舆论带来的“二次伤害”,仍然是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weibo/breakingnews?profile_ftype=1&is_all
=1&is_search=1&key_word=%E9%B2%8D%E6%AF%93%E6%98%8E#_rnd1597659991346
[2]陈琦.“受害者原罪论”:性侵案网评中的符号暴力
与舆论失范[J].当代传播,2018(06):77-81.
[3]廖伟棠.一篇性侵案报道的言语之恶[EB/OL].
www.douban/note/759070320/,2020-04-1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