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的电影影评_关于红军长征相关电影影评(4)
影片中直接转到了红军已进至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结,蒋介石又派专员到贵阳督促薛岳指挥各路追剿军向扎西围拢过来。这中间实际上省略了很重要的一段历史,即川南转兵。红军西渡赤水河后,中央的方针仍是要北渡长江,只不过是将渡江地点从泸州至宜宾之间改为到宜宾上游。因此进入川南,想寻求在古蔺、叙永地区机动作战,伺机过江。然而刘湘发现红军仍在图谋北渡长江,即调动几十个团兵力把守长江南岸各个渡口,随时准备和红军硬拼。与此同时,郭勋祺也奉命率军从后追来,与红军只隔一日路程。在蒋介石命令下,薛岳率中央军和黔军从贵州衔尾追击红军,滇军孙渡部亦北上到滇黔边境进行堵截。从2月1日起,红军先头一路几次与民团、川军遭遇,多战而不克,只能边打边走。与红军总部见又遭到川军追击堵截,认识到了川军的战斗力,判断以红军现有的实力很难将其击破,立即从宜宾上游渡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红军总部电令先头开路的林彪红一军团,命其转向云南扎西,先与川军脱离接触。后朱德又打电报给林彪和彭德怀,陈述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并征求他们战略对方向的意见。隔日,红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回电,向军委建议在川黔滇边建立根据地。、周恩来、朱德等人接受了这个意见,决定暂缓渡江,先在川黔滇边境地区寻求发展。据此命令各军团迅速摆脱川军的追击,向敌人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集中,准备先击破前来堵截的滇
军1个旅。
对中央的决定,有人是不满意的,林彪是其中的代表。影片中朱德就对说:“有人有意见了,说部队都快拖垮了!”指的就是林彪。话说这也不能太责怪林彪。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之一,向来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不论是抢渡赤水,还是北上渡江,都走在最前面。红一军团为探路几次与川军发生接触战斗,迅速机动,寻渡江时机,部队拖得很疲劳。在这节骨眼上,总部突然命令他们回头向扎西集结,前边走了这么多路就都白走了。而且因为机动转战的原因,往往总部前一天晚上的电报要第二天早上红一军团才收到,又多走出了大半夜,加重了往返折腾。因此,林彪给红军总部的回电中并未就战略方向给出具体建议,而是发了一堆牢骚,抱怨说主力行动太慢,导致贻误了渡江战机,因而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还把部队拖得很疲劳。而且总部没有仔细弄清红一军团的位置就乱下命令,弄得部队一时根本赶不过来。
客观地说,林彪的牢骚也有一定道理。如红军主力能迅速跟上一军团,沿长江南岸西进,甩开川军重点防守地域,直入云南境内,未必不能在滇军防线上寻机北渡金沙江。后来的罗炳辉红九军团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均是在这一线渡江的,也没有遇到太烦。然而
、朱德等人尝到了川军的厉害后,就一心想先与川军脱离接触,没有积极迅速跟上红一军团,而是令部队都向西南集中到了扎西。林彪的红一军团跑路最远,能看到战机却抓不住战机,还要徒劳往返,心里有火是必然的。历史无法重来一次,后来四渡赤水的辉煌也并不见得一定能抹杀一渡赤水后就存在的战机,对此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估。
影片中,红军在扎西精简了机关,充实了部队。高翔所在的连队集体打草鞋,还唱起了《草鞋歌》。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一段重要史实,就是扎西整编。1935年2月9日,红军到达扎西。为加强战斗力,除军委干部团外,全军整编为16个团。其中红一军团编为2个师6个团,其余各军团均取消师级编制,红三军团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在中央红军的战斗序列中,林彪的红一军团战斗风格灵活多变,擅长运动战和伏击战;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擅长攻坚战,能打啃骨头的硬仗;红五军团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队伍,于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擅长打阻击战和担任后卫,军团长是起义将领董振堂;红九军团则擅长远程奔袭和游击战,军团长是奴隶娃子出身的传奇将领罗炳辉。整编后的红军压缩了机关,充实了部队,每个团有2000余人,战斗力有所提高。红军能四渡赤水实施大踏步的机动作战,扎西整编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影片中高翔已预料到了红军作战方式的转变,要求大家多打草鞋,还引起了来视察的周恩来的注意。给周恩来唱《草鞋歌》的红军战士林伢子,是青年演员宝
珣饰演的。宝珣姓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后裔。他先后出演过《第十个弹孔》、《苦果》、《今夜星光灿烂》、《花枝俏》、《四渡赤水》等影片,应该说是名很有希望的青年之星。可惜,他于1985年赶出国潮去新西兰留学,从此告别了中国影坛。
影片中的高翔原是红军兴国团团长,在长征途中因反对“左倾”军事路线而被降为了战士,后在阻击敌人时与主力失散。原兴国团政委卢青松先后被调任为先遣工作团团长、瑞金团政委,在经过辗转后终于到了老搭档高翔,告诉高翔军委已任命为瑞金团团长。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影片拍摄时的历史环境限制,对领袖级人物的银幕表现方式还处于初步放开阶段,因而除了、周恩来、朱德、几个人外,其他中央和红军领导人都只有很少的展现。如当时的新任中共中央张闻天在片中只给了一个镜头,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只说了一句话,彭德怀、杨尚昆出现了三、四次,林彪和均只出现了两次,罗炳辉给了一个镜头,李德被提了一句等。相比于后来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四渡赤水》中大量领袖人物的缺位,使得该片的史实性大打折扣。也正因为有这种题材结构性的硬限制,为了展现红军机动灵活转战的过程,才虚构出了瑞金团、高翔、卢青松等部队和人物,作为线索来引领全片。
从影片中的抢渡赤水河、直插乌江渡等战斗看,瑞金团应该是指红一军团部队。这也属正常,四渡赤水时的开路先锋部队,因为林彪问题当时还是禁区而不好表现,就只有虚构出一个瑞金团来反映战斗历程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中,瑞金团、兴国团都是有原型的。红军中被称为瑞金团的部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后来发展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61师482团;而兴国团的原型是红军兴国模范师,被编入了红三军团,是中央红军曾经的12个主力师之一。高翔由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青年演员卢志启饰演,很好地诠释了一名机智敏锐、深谋大略的红军指挥员形象。应该说,从二渡赤水直插乌江渡击溃中央军吴奇伟纵队的战斗中,能看出他的身上颇有林彪的影子。饰演卢青松的演员大家更熟悉,未来的专业户唐国强。话说这唐国强因出演《小花》一片,被“妹妹”陈冲戏称为“奶油小生”,结果这个称号就在中国影坛传开了。不久日本电影《追捕》风靡全国,高仓健一副冷峻沧桑的硬汉形象迷倒了无数中国女人,连给真由美配音的丁建华都崇拜的不得了。这下中国影坛上的青年男星们可倒了霉,被讥讽为奶油柔弱,缺乏男人的阳刚气息。结果如尤勇、刘信义、周里京等一帮人就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怎么才能中国阳刚起来。奶油鼻祖唐国强毅然在《四渡赤水》中出演了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红军指挥员,不能不说有这一刺激的因素在内。从影片中看,奶油味仍是未脱,远不如高翔的角更加开阖自如。看来还必得经过家庭婚姻突变的痛苦洗礼,才能成为后来的冷面四爷。
影片中还虚构了一个国民党高级军事人员的形象,就是金安歌饰演的委员长行政督察室主任王道之,被赵恒多饰演的蒋介石派到前线督导围剿红军。金安歌在此之前曾在影片《西安事变》中饰演了少帅张学良,当时普遍反映其略嫌呆板,并不成功。但事过多年之后看,这部成荫导演的影片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拍得相当不错了,可以说情节紧凑,没有尿点。影片中饰演粤军名将薛岳的是老演员雷恪生,其因小品《懒汉相亲》而为全国电视观众所熟悉的形象,实在是难和有善战之名的“老虎仔”联系到一起。比较有趣的是,年轻的陈佩斯还在影片里跑了一个龙套,演了王道之的副官,露了两面。
红军屯于扎西后,蒋介石命令四周的国民党军再次围拢过来,企图将红军消灭于叙永以西、横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面对危局,在扎西附近三省之交的狭小地域内如何开辟根据地又成疑问。这时提出,乘敌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川南之机,迅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较空虚的黔北进击,机动歼敌。其他领导人都同意了的提议。当初在遵义会议上把博古、李德从领导岗位上拿下来,而把推上去时,中央和红军领导层所看重的就是在危急关头总是有应对办法,对军事上很有一套独特见解。张闻天、王稼祥对军事都不太懂;周恩来虽然是中共资格最老的军事领导人,但多谋而不善断,在掌握大形势上缺乏自信;朱德和是井冈山的老战友,二人之间的多次分歧都以的见识更高一筹而告终。尤勇主演的电影
因此,在长征途中,当提出决断时,这几个人多是同意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把当成了革命危难时刻的依靠。的领袖之路,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了出来。
从要北渡长江,到在川黔滇边建立根据地,再到回师黔北,这个转变时间只在三、四天内,可见当时的形势是何等瞬息万变。于是,如影片中所审阅下发的由李富春等起草的宣传文件一样,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告全体指战员书》,明确指出:“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红军突然转兵东进,于2月18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区突破战斗力较弱的黔军防线,架浮桥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这就是二渡赤水。
红军这一招大出蒋介石之意外,他急命川军郭勋祺等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中央军吴奇伟纵队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影片中王道之、薛岳认为红军二渡赤水河是
声东击西,挨打的黔军司令袁有才则怀疑这回是声西击东。离黔军最近的是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本应迅速北渡乌江增援遵义地区。但王道之秉承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授意,想让黔军和红军先打得两败俱伤,吴奇伟再上去收拾残局。与历史上一样,这一下就引出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