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花马钰为何“下嫁”天津职员
进入北大后,“身材亭匀,长相清丽,是一位大方端庄的江浙女子”的马珏被公认为校花,人称“马皇后”,背地里则称马裕藻为“老丈人”。马珏的玉照也曾两次刊登在天津《北洋画报》。其实,马珏在入北大以前已是北平小报上的明星少女了。当时由成舍我创办的《世界画报》就经常报道马珏的行踪。不管是她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公园,或者是去东安荣华斋西点铺吃冰激凌都要派记者跟踪报道一下。马珏在北大校园里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因为长得好看,在校园中活跃也是备受追捧的主要因素。马珏参加过钢琴和昆曲的学习,据马珏回忆:“曾受清华大学昆曲老师溥侗先生的邀请去合演过《游园》。”溥侗即红豆馆主,人称“侗五爷”,为清室贵胄,曾任顺天将军,与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被誉为“民国四公子”。1930年,清华大学聘请侗五爷到校担任曲学导师,并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北京艺术学院等处教授昆曲,马珏正是在这一时期随侗五爷学的昆曲。据曾与张中行同居的杨沫在《花蕊》一文中记述,“还记得和我一起学唱昆曲的有当时北京大学著名的校花马珏。能和一个漂亮姑娘在一起学习喜爱的昆曲,我更加高兴了。” 当时,18岁的北大女生马珏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求爱信。来信绝大多数是普通格式,无
非是要求通信做朋友,对你如何敬慕之类。有人甚至寄来了一个装订本,内容从不知“珏”字怎么念开始扯起,然后介绍自己的经历,最后是直接求婚,还有一个经常来信不署名,发信地址总是变来变去。据马珏多年后回忆,“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见信很不高兴,觉得别人欺负我,很难受。”但每次收到了信,“还光想看,看完了又哭”。日子久了,马裕藻发现马珏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对马珏说:“他们这样写信给你,是对
你有好感才写的,没有恶意,不是你想的那样。”马裕藻还反复开导女儿,“不愿意搭理他们,不看就是了,把信都交给我。”可是女儿的真实想法是虽然不胜烦恼,却又不能不看,最后马裕藻体贴地说:“要看就不要哭了。” 马珏当年的同学何兹全在晚年所写的回忆录《爱国一书生》中曾记载:“我在政治系的那一段时间,有幸和马珏同学邻座。我这小城市来的土学生,当然不敢有何妄想,但看到过有一位学兄对马珏女士的痴慕和倾倒。马珏同学不理睬他,他跟后面说:‘你父亲让我们交个朋友嘛!’说个不停。” “但我有喜爱某人的自由” 一天,马裕藻走上北大讲台,黑板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拥周倒马”。见此,马裕藻不禁愕然,但依然心平气和地向同学们表示:如果同学们欢迎周作人主持系务,即可让避贤路!同学们一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这里所“倒”的“马”,不是马裕藻,而是马裕藻的千金马珏;这里所
“拥”的“周”,不是周作人,而是北大学生新近准备推选的校花周素真。北大学生当时之所以“拥周倒马”,是因为“马皇后”马珏要从北大退学了。关于马珏退学结婚的情况,据吴组缃回忆:“同学告诉我,马皇后已经与税务学校一杨姓学生订婚。”当时,北大心理系一位萧姓同学追求不遂跳楼自杀未死,同学又责马“不杀伯仁,伯仁实因我死”,引起同学不平。对此,马曾当众说明:“我不能禁止人喜爱我,但我有喜爱某人的自由。”而据杨观保、马珏的儿子杨衡善在《我的母亲马珏》一文中“母亲婚后继续在北大求学,然而终于没有完成学业,就此成为家庭妇女”,说的应该就是这场风波。半年之后,马珏无奈退学了。
黄奕个人资料1933年初,马珏与杨观保正式结婚,一度引发了北大学子的纷纷议论,大有“卖油郎独占花魁”之慨叹。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能够得到北大校花的青睐,得到马家的认可,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结合相关资料,粗略分析如下:
第一,杨观保并非等闲之辈。1905年,杨观保生于苏州,其祖上曾任清廷左侍郎使。7岁时杨观保赴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小、附中。附中毕业后,读北洋大学预科。在北洋大学读书期间,因发生学潮,杨观保拒绝在悔过书上签字,一气之下回北京考取了北京税务专门学校。1928年毕业后,到天津海关任帮办。检索天津海关资料,1928年6月至1943年10月,杨观保在天津海关任帮
办,其英文名YangKuan-pao。杨观保在天津海关供职二十年,至1948年调上海海关总署任养老储金股主任。海关在当时属于有体面的高薪工作。按人之常情,杨观保这样的身世与这样的职业,比起一些北大学子,更有稳定的生活保障。按照杨衡善的说法,“但当时的职业女性,当‘花瓶’的居多,实际能做事的只是少数,父亲收入不菲,自然不愿太太出去闯荡,于是密封家中十余年。” 第二,杨观保与马珏相识已久,原因应与马珏的长兄马巽有关。马巽与杨观保为北京高师附小、附中同学,当时的初中部主任即韩咏华的哥哥韩振华,与马裕藻为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马巽和杨观保的同学中,既有后来成为著名明清史专家的郑天挺,也有英年早逝的共产党领袖赵世炎。据马巽在《回忆母校》一文中提及,他最要好的朋友为朱家济、杨观保。三人常在一起,当时被人谑称为“猪、羊、马”。据此推理,杨观保应该在此时经常出入马家,并与马珏熟识。第三,杨观保追马珏时间长达六年,用情更深。从1928年毕业后到天
津开始,杨观保每星期都要从天津返平一次,经过“六年如一日”的交往,终获佳人芳心。杨衡善在《爸爸百岁》中写道:“爸爸大学毕业在天津海关工作,个个星期坐火车到北京见妈妈,六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迎来了美满婚姻。”而从照片上看,杨观保亦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多年以后,一位马珏学生的
后代拜访已居住山东枣庄的二老后写道:“记得杨爷爷的个子很高,父亲告诉我杨爷爷毕业于老北洋大学,会很多语言,年轻时一表人才。曾经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过。”
结婚后,马珏来到天津,曾经风光无限的“马皇后”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安逸生活。1948年,马珏随杨观保前往上海,在宋庆龄基金会所属的上海少儿图书馆工作。后来,杨观保调往山东枣庄矿务局,先在机关食堂卖饭票,后来在矿务局中学任英语教员,兼图书馆管理员。马珏便随其夫到枣庄矿务局的安全监察处工作。在大饥荒的日子里,这位当年的北大校花经常卷起一件旧衣裤到集市上换取一只鸡或三斤肉或十斤胡萝卜、地瓜之类的食品,使全家免于浮肿、肝炎的袭击。其间,杨观保曾有机会调往北京,但为了照顾马珏,依然留在了枣庄。1994年11月,马珏病逝,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