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滨海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作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5期
        [摘要]滨海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旅游地,滨海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广东作为沿海省份,滨海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对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东;滨海旅游;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林璇华,广东省水产学校助理讲师,广东广州,510320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5-0133-0002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
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业,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包括衣、食、住、行、游、购、娱等七大要素。
        滨海旅游作为广东新兴的海洋产业,它所具有的特殊活力和升值潜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它的现状,思考它的未来。
        一、广东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广东较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历史古迹、名山景观相对较少,但广东海岸线长达3368km,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1.宜人的气候资源。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气候温暖,海面开阔,沙质细软,纯静而无杂质,海滩平缓,海水清澈,年平均海水表面温度为25.6摄氏度,环境舒适,空气中少灰尘,洁净清新,阳光充足,且紫外线较多,是晒“日光浴”的极佳场所。
        2.优质滨海沙滩。全省共有滨海沙滩174处,长达572.1km,如潮州金狮湾,汕头北山湾,汕尾遮浪湾,惠州巽寮湾,深圳大梅沙、小梅沙,珠海飞沙滩,阳江阐坡大角湾,茂名水东湾第一滩,湛江飞龙滩等;
        3.奇异地质地貌遗迹。海岸在地质构造运动、海浪和潮汐冲刷、堆积及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如海滩、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崖、海蚀蘑菇及岬角后退残留而成的海蚀柱等,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如潮州的东湖海蚀地貌遗址,汕头的莲花峰侵蚀地貌形成的洞穴、风动石,深圳的大鹏澳仙人古,珠海的外伶丁岛石蛋地貌,湛江的硇洲火山岛等;
        4.优美的自然保护区与海景区。有惠州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徐闻滨海椰林风光,东沙岛珊瑚保护区等。
        5.历史、革命遗迹众多。如深圳大梅沙新石器遗迹,东莞的威远和沙角炮台、虎门销烟池,广州的南海神庙,珠海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汕头的东征军总指挥部旧址,广州的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的孙中山故居等。
        6.历经数千年变迁的民俗民风。如粤东的潮人文化、粤西的雷州半岛文化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对外开放前沿的优势,大念“山海经”,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广东接待入境的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1 196.96万人到2004年的1563.65万人,2005年则达1896.99万人;广东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从2003年的4267百万美元到2004年的5378百万美元,2005年则达6457百万美元。
        (二)滨海旅游业的现存问题
        尽管广东滨海旅游业在总体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品单一,地区雷同。旅游开发主要以海水浴场为主要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娱乐、体育、购物等丰富多采的富有参与性的东西,属于初期阶段,属低层次开发。
        2.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省内各沿海地区在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时,没有相应地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交通、住宿等跟不上,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时出现游客进不去、出不来、住不上的问题。
        3.环保问题突出。旅游区交通频繁,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增加。一些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垃圾,旅游企业或经营者不顾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任意开山取石、乱
砍滥伐、随意建筑,破坏了滨海旅游地自然景观,加剧了环境污染,影响了滨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
        4.旅游景区缺乏有效促销手段。滨海旅游业属于新兴的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滨海城市又没有充分地对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难免有“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情况。
        5.周边国家的挑战。世界上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举不胜举,离国内较远的不说,离我们较近的塞班、芭堤亚等与广东的滨海旅游资源相比,具有一定替代性,甚至更优于广东,从而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广东海外旅游市场的强劲竞争者,夺走了广东大批的海内外游客。
广东旅游好地方
        广东滨海旅游业受“内忧外患”的挟持,将面临重大的抉择。
        二、发展广东滨海旅游的对策
        (一)市场细分、定位策略
        广东海岸线漫长,有许多地区可以开发滨海旅游,但各个旅游区要有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广东滨海度假区建设时间短,旅游产品少,知名度不高,
再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近几年我国旅游客源市场中,国内客源迅速增长,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体。国际度假旅游者是成熟的旅游者,国际度假客源基本上已被地中海、加勒比海和东亚太地区较为成熟的度假基地所瓜分。因而广东滨海旅游的市场定位应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按国内度假者的消费水平来调整建设规模和档次;再挑选一、二个区位、资源和基础较好的度假区,作为重点建设开拓海外市场的基地,集中力量推向海外。
        (二)构建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由于滨海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广东省的滨海度假区要注重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大力开发海上休闲旅游、滨海度假旅游、生态渔业观光旅游、渔村文化旅游、海洋科普旅游等产品,全面拓展滨海旅游产品结构,突出健康、环保的绿生态旅游,引导游客由观光型向度假型产品过渡。除了开发“3s”产品外,还应开发海洋特观光,如海水养殖观赏、海底世界探奇、红树林观光;海洋文体娱乐,如潜水、垂钓、滑翔这类游乐体育项目;旅游区更应挖掘能突出本地人文特文化的内容,并通过深化其历史内涵,增大其参与性来吸引更多游客。如湛江东海岛自古有“龙”的传说,“龙”的主题贯穿于地方文化,当地人根据这种传说,编出了著名的“人龙舞”,吸引了大批游人好奇且称赞的目光。度假地一般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经济活跃,旅游地应大力发展商务会议旅游,提供会议服务和培训基地,会议旅游潜力巨大。
        (三)有效促销策略
        现行各行各业为了提高知名度,都不惜花巨资对产品进行促销。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度假胜地,从开始建设到初具规模形成气候,一般都经历了十几二十年,长的甚至有四五十年。与国外的度假旅游地相比,我国的开发历程还很短,因而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要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绝非是五六年内的事。广东的滨海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更应实行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让外国人、中国人了解广东滨海旅游的情况。常用的促销方法有:
        1.网络促销。广东各地区的旅游局可在其网站上发布当地的滨海旅游产品、服务的信息;
        2.直接促销。广东可在主要客源地或周边的省份设立办事处,直接推介旅游产品;
        3.传媒促销。现在报纸、电视的覆盖率非常高,可利用此优势,通过在电视、报纸上发布广告,鼓动更多人离开喧嚣的都市,投入蓝天碧海的怀抱,消除紧张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
压力,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
        (四)完善旅游“硬件”建设
        纵使滨海景区景再美,也离不开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作后盾,因而广东省内各旅游区先把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搞好,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才能引来更多的游人。
        (五)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是现代人的需要,也是未来人的需要,旅游业更多地要依靠自然资源、人类遗产和现代的高度文明,这些都是滨海旅游资源,它们是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这些资源要可持续地开发利用,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保护自然景观的原真性。不要对原有的自然景观加太多人为的装饰,因为现代人去滨海度假旅游,就是想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蓝天碧海,太多人为的人工的反而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有本;
        2.合理开发资源。沿海地区在开发滨海旅游当中,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出滨海旅游的开发计划,将今后所有的滨海旅游开发活动,全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低效开发和破坏滨海旅游资源。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使游客及居民的海洋旅游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对旅游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滨海旅游生态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建立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这需要旅游局和环保局的密切配合。另外,从中小学抓起,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增设有关滨海旅游环境、海洋生态旅游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提高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意识,为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了减轻强风暴浪对海岸及滨海旅游工程的损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十分重要,同时要加强工程选址、结构和材料的可靠度研究。观赏性与防护性相结合的护岸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观海游览的场所,同时具有防强风暴浪的综合效益,加强这些护岸的养护和维修是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