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轶:不摆脱贫困 我愧对父老乡亲
作者:何 晁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21年第6期
    文/何 晁
    涞源县距离北京160公里,地处太行山北麓,境内山起伏,沟谷纵横,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贫困县,最穷的村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80%。作为土生土长的涞源人,孙轶自小目睹了家乡人民生活的艰辛,心中埋下了为这片土地脱贫致富而努力的理想。
    2016年,任涞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以后,孙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扶贫政策,转变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他牢记使命、主动作为,以脱贫摘帽为核心,以精准施策为抓手,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为涞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孙轶表示,这份荣誉于自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鞭策,脱贫之后的振兴路更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一辆“报废车”,开出一条精准扶贫路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2016年11月,孙轶担任涞源县扶贫办主任。针对长期深度贫困这一基本县情,他静下心、沉下身,开始走访全县174个贫困村。千山万水,风雪兼程,“不是在村里,就是在去村的路上”,这就是将近5年的时间里,孙轶日常工作的写照。5年来,他不知走了多少沟沟坎坎,一户户访贫,一家家问苦,开报废了一辆汽车,跑了两万多公里路,对全县45563名贫困人口进行了调研分析,“我们部门只有一辆公务用车,因为其他同事也需要用,我就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每天跑,跑了不到两年,把车给跑报废了。”
    5年来,孙轶带领扶贫办的同志,白天进村入户,晚上加班加点汇总数据资料,坚持“数据共享不过夜”,及时统计分析,把贫困人口数据第一时间共享到各部门,以推动各部门精准施策,系好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粒纽扣”。他还撰写了《涞源县贫困状况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全县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布状况等。
    精准识别“回头看”后,涞源县贫困人口识别实现了“双零”(零漏评、零错评)。几年来,依托这些扶贫数据,涞源县委、县政府重点实施了5个“亿元工程”:投资2.6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97亿元实施“暖心房”工程、投资4.96亿元实施道路交通工程、投资近7亿
元实施用电安全工程、投资1.49亿元实施“双基提升”工程。
    一腔帮扶情,唤起一个家庭的希望 
    用真心怀真情,才能做好扶贫工作。“春旱夏雹秋早霜,一年一季靠天收”,这是涞源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当地的地理环境导致涞源县农业基础薄弱,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很多村民到了五六十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没了收入,变成了贫困户。
    “我的亲戚就是这样,他在外面帮人家开山劈石,因为过度劳累得了肺病,不到60岁就去世了,那就是活活累死的啊。”孙轶哽咽地说,看到自己的亲人、乡亲们生活的如此艰辛,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孙轶把所有的扶贫对象都当成亲人。
    银坊镇银坊村的聂秀平,丈夫早逝,一个人带着两个正在上中学的孩子在村里租房住,家里就靠她在集市上摆摊卖瓜子维持,经常连房租也交不上。村里识别贫困户时,将聂秀平一家纳入了低保贫困户。2017年,孙轶在入村走访时得知情况,对于这样的深度贫困家庭,他认为首先得解决最关键的住房问题,不能再让他们居无定所,这样孩子们才能安心学习,这
个家庭才有希望。孙轶多方奔走,四处联系,最终帮聂秀平争取到了帮扶企业首奥集团的10万元捐款,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聂秀平一家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之后,又为她安排了光伏产业项目的卫生清扫公益岗。2020年,她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到了工作,这一年10月,聂秀平一家以人均纯收入17000多元实现了高质量脱贫目标。
    现在,聂秀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每次孙轶到村里走访,聂秀平都会跑过去看他,握着他的手拉家常。像聂秀平这样的家庭,孙轶还帮扶过很多,他总是对大伙儿说,“就当我也是你们家里的一个成员,咱们一起面对这些困难,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
    一条扶贫产业链,描绘一张乡村振兴的蓝图
孙圳图片    做强产业,是脱贫根本。孙轶在用心用情帮助贫困众的同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强化产业支撑,拓宽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划,全力实施了玖兴养鸡、宝迪养猪、黑木耳种植“两养一种”全产业链扶贫项目。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为确保扶贫项目早日投产见效,他从没休过节假日,只要有时间,不是组织会议调度项目施工进度,就是到项目现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正是靠孙轶这种“拼命
三郎”的劲头,涞源县“两养一种”扶贫产业初具规模,全县17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三种以上产业覆盖。“饲料厂、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厂、熟食加工厂等等这些我们都有,其中屠宰加工厂是长江以北单体规模最大的,在北京市场那也是叫得响的”,孙轶自豪地说,“我们每天有100多吨玖兴肉鸡销往北京的农贸市场,我们的肉鸡那可是专供北京稻香村的。”“两养一种”扶贫产业,既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又引领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长足发展,也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为了增强全县上下决战贫困的信心,结合县里的“车间进农村、光伏上屋顶、旅游全县域、农业产业化”四大扶贫工程,孙轶组织开展了养猪、养鸡、农家院经营、木耳种植等扶贫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园区发展和用工需求,开展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春风行动助脱贫”等大型促就业活动,直接带动或转移就业近5000人次。“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全部实现了就业。发展好了,产业兴了,众获得感更强了。”孙轶说。
    2020年2月,涞源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掉了30多年的贫困帽子,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今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涞源县“全国脱贫
攻坚交流基地”。孙轶是涞源县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参谋”,更是全县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给了孙轶更大的动力。他表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涞源县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结合涞源实际,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