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评价》
水浒人物评价(一):
一、史进:误读江湖误一生
史进是水浒108将中第一个亮相的人物。一个乡村少年,忠厚人家出身,原本与江湖无缘,先天缺少江湖基因。但他不是读书的料,瞧不起锄头斧头,喜好整天厮混。在拳头决定权威的年代,他的刀棒功夫成就了他在乡间的江湖地位,全身刺龙,人称九纹龙。当然这时候的江湖,只是他心中的江湖,一个波澜不惊的世界,与真正险恶的江湖是两码事。
能够说,人在青少年时期构建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史进就是这样。他窝居在民风淳厚的乡野,在没有老虎的地方,他这只奔腾跳跃的猴子自然稳稳当当地做起了老大。平时行侠仗义,屡试不爽。但当他真正踏入江湖,他对江湖的误读使他吃尽了苦头,人生历尽磨难。
按说,史进的生活环境与阅历,决定了他并不是一个有多么高境界的人。殷实的家境,只有物质滋润而没有精神滋养,这样的人,只能有一个狭隘偏执的世界观。平时靠拳头行侠仗义,也仅能在那一块小江湖中好用。当然,对于他来说,如此终老乡野也是一种幸福。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个体的命运总是或多或少受大环境的牵引。
史进被牵引而跌入真正的江湖风浪,起先是家乡少华山附近聚了一帮绿林,他出于保百姓平安,或者维护他建立起来的江湖秩序而开始行动,此后的命运便与江湖纠缠在了一齐。少华山的二头领陈达飘过史庄时被捉,大头领朱武与三头领杨春自知与史进拼命不得,便来到史进的庄前,跪倒在史进面前说,他们曾与老二陈达立下同生死的誓言,今送上门来只求史进一并缚了他们送官受死,以全忠义。这两位绿林才真正懂得江湖之道,他们故意使出送上门的招术,刺激史进的神经,诱发他的英雄情结。史进是一个头脑简单之人,果然中招,好酒好肉招待了这帮绿林,陶醉在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的虚幻江湖中。
其实,当初史进若放了他们,从此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罢了,错就错在史进在自我构建的江湖中越陷越深。他的讲义气,逞英雄的价值观与这帮绿林甚为投缘,来往得更加热乎。可惜之后被人举报到官府,落得个毁家而逃。他本来打算去投奔他的师傅王进,在路上他有幸认识了花和尚鲁智深,怎奈鲁智深闹出个拳打镇关西的风波,撇下他跑了,他又师傅未着,只得回到少华山,退而求其次,落草为王。
公正地说,在水浒中,这些绿林好汉并不可憎,甚至还有点可爱,毕竟他们有劫富济贫,仗义行侠的一面,尤其在那个乌烟獐气、无公正可言的年代,这一点显得更加可敬。但史进忘了,在这个险恶的江湖里,只讲义气、逞英雄、一根筋,注定要吃苦头的。比如他为素不相识的王义抱不平,得知其女儿被本州贺太守掳去,逞英雄的劲儿上来了,单匹马去行刺太守,结果被捉入大牢。好在鲁
智深上了梁山后想起了这位以前路遇过的好汉,带领一帮兄弟把他救出。
史进被救上梁山,在108位好汉中排行第二十三,这么靠前的座次给于一向没有什么贡献的史进,让人难以理解,如果硬要理由,也许有两个:一是他与其他好汉相比没有什么恶习、恶行,人缘好;二是他率先带了少华山的一帮绿林上山,拥有一支成建制的子弟兵吧。
自进入梁山泊之后,史进开始有了归属感与安全感。人就是这样,一旦少了忧患意识,可能糊涂心思就来了。在攻打东平府之前,他主动请缨先到城中做内应。他这一招是一石二鸟,一是为了立功,二是想以前的相好,就是青楼女子李瑞兰,准备事成之后带她回梁山重拾旧欢。其实史进一生都不明白,江湖世界里岂能奢想真正的人伦欢乐?他备了千金不仅仅未能买到一笑,反而被李瑞兰的家人告发进了大牢。更可笑的是,梁山暗中送来消息说月尽夜准备攻城,叫他相机配合自救。他老兄倒好,偏听狱卒之言,把29日当作了月尽夜,提前一天行动,在牢中折腾来折腾去,自然无人来救,也暴露了整个攻城计划。
这几件事注定史进难为大才,作为梁山集团马军八虎骑第七,此后也无什么功名建树。在征讨方腊中,他被方腊的一员战将射落马下,3000骑兵几乎全部覆没,一生为之奋斗的替天行道、忠义两全,也许到死还不知何为天、何为道,什么是忠义二字。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一生所追求的,临终也未能释怀。
二、鲁智深:识人晓事知进退
乍一看,鲁智深是一个粗糙、疯癫之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等等。其实不
然,他决非等闲之辈。他原先是延安经略府种经略手下的一名军官,之后老经略又把他推荐到儿子渭州经略府小经略处当帮手。能够细想一下:老子推荐给儿子的人,能是平庸之人?再者,这样一个粗鲁之人背上竟有天生花纹,内秀之意自寓其中。五台山方丈曾对别人数次说过,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赐之以智深,当然有大智若愚的意思。
先说鲁智深的识人,他与史进、李忠三位好汉初次相遇是在渭州闹市区,相遇时,打虎将李忠正在卖狗皮膏药。他们三人识得后自然欢喜,便去酒肆小聚。但是李忠不识时候,他叫二位先走,自我再要卖一会狗皮膏药。鲁智深甚不耐烦,骂散了围观街人。在酒肆吃酒时,鲁智深看见金老汉父女甚为可怜,掏出仅有的五两银子施舍,又嫌不够,便欲向史进、李忠二位借银子再舍,当他看见李忠摸摸索索地只拿出二两,骂了一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智深二见李忠,是在他被五台山寺院的方丈推荐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这时的李忠与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占山为王,李忠苦劝鲁留下,此时鲁智深虽然甚为落魄,但他明白李是不爽之人,决不相谋。两位山大王在送别鲁时很搞笑,他们的酒宴上摆了金银器具,还哭穷地对鲁说,山中拮据无盘缠相送,等会到山下劫点财物送给哥哥。当李与周两位老兄撇下鲁奔往山下抢劫时,鲁智深这个气呀,打散旁边的几个喽罗,卷了桌上金银酒器下山而去。也许在鲁看来,这些乃不义之财,你抢得我也能抢得。
鲁智深行事粗鲁,只限于小节,大是大非却拎得很清,属于晓事之人。他在大相国寺一认识林冲,便与
之结拜为兄弟。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鲁在暗中不动声地观察,并在林冲充军的路上伺机救下了他。救下林冲后,鲁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太尉派人追杀,他在逃亡中与杨志认识,二人合谋取了二龙山暂且栖身。在官军进犯桃花山时,李忠求救鲁智深,鲁虽与李有过不愉快,但毫不含乎爽快应承。等他们合兵一处共上梁山后,鲁看见了林冲,第一句话是:嫂子如何。这话可见鲁之心细如发,非无情之辈。还有,他刚在梁山安稳了,又牵挂起了只有两面之缘的朋友史进,正是鲁智深对朋友的大情大义,才救了牢中的史进。
在108将中,鲁智深骁勇、侠义,刚烈,却不枉杀无辜,替天行道、忠义双全在鲁的身上表现得最集中、彻底、准确。他在梁山排行第十三,位居步军首领第一。若论战功表现来看,他的座次还应靠前,只是对于视浮名虚利为粪土的鲁智深来说,自然不会在意。也许他的排行没有挤入前十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爱憎分明,见不得浮浅市侩,易得罪弟兄。
但是,梁山好汉能了身达命的没有几人,而鲁智深算一个,这又得益于他善知进退。如宋江聚了108将以后,进官加爵的念头又强了起来,说起了招安一事,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能够看出,他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比有文化的宋江清醒得多。还有一次在征辽中,鲁智深告假到五台山参见师傅,求问师父前程如何,这证明他已开始厌倦战争厮杀,有了退隐江湖的打算。
梁山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之时,而只有他懂得进退与得失的关系。
鲁智深在擒得方腊后,按说立了头功,是很高兴的事,可他却在钱塘江潮信中似有所悟。所谓潮信,就是说钱塘江潮来与潮去都是守信的,按时来按时去。这个潮信给鲁智深以启发:人生的起起落落,犹如潮涨潮落,皆是铁定规律。于是他随手写下: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他死在了众兄弟面前,是在人生高潮中欣然退场,应当说从容地主宰了自我的命运,较其他好汉之后在人生的落寞中而死,自然要高过许多。
水浒中有一句: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看来鲁智深是深得其味的。
三、林冲:刚烈与柔弱并存
看似刚烈而强大的人,往往其内心也会有柔弱的一面。林冲就是。在梁山,林冲算得上勇冠三军、无人可敌的英雄之一。三打祝家庄、北面征辽、南讨方腊等,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在梁山泊108条好汉中排行第六,位列五虎将第二。其实,他屈居大刀关胜之下,可能是关胜乃关羽之后。看来在梁山泊这个江湖中,也绕但是门第观念的坎。如论功绩,尤其从梁山泊的基业建立来看,林冲所起的作用当属无人能及。晁盖、吴用等被官兵追杀逃到梁山泊,起初梁山泊的首领是
气量狭小、忌贤妒能的王伦,他是不可能收留晁盖他们的,正是林冲杀了王伦,并力拥晁盖为新首领,才使梁山泊真正成了纳贤之地。再有,晁盖死后,在推荐宋江做新首领中,也是以林冲为首的实力派起了作用。
也许一个人的不幸,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强大,而很有可能决定于他那比较柔弱的一面。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超凡,为人很好,按说应当有一个不错的前程。但是,他之所以命运多舛,不能不说与他的柔弱有必须的关系。
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以林冲那刚烈的个性,应当施以一顿暴拳伺候,怎奈当他认出当事人是顶头上司高俅的公子,其刚烈之性瞬时瓦解。这就是他的柔弱的一面。在禁军教头中,林冲的本事是数一数二的,太尉又看承得好,如果换了别人,就仗这点资本,教训一下高衙内,给他些许厉害尝尝以断其念头,恐怕到时高俅想怪也难怪了。可惜,林冲的软弱与忍让不仅仅壮了高衙内的胆子,也给另两个坏人以可乘之机。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经验常常告诉善良的人们,一个坏人想坏也难成气候,怕就怕坏人成窝作案。英雄斗但是小人,就是指小人在做坏事时基本上是抱成了一团。因而英雄往往难敌四手。比如,此时的高衙内虽然贼心不死,但无计可施,他是横的竖的都不及林冲,正是陆虞侯与富安的为虎作伥,设了白虎堂之计,才使林冲一步一步陷入苦难。林冲身陷白虎堂事件后被充军,在充军路上又倍受两个解送的公差之折磨,这一连串的陷害,林冲是清楚的,对此他应当有所醒悟、奋起还击,但是林的软弱让人十分失望,当两位公差在野猪林欲置之于死地而被鲁智深救下,他还代两位公差求情,不让鲁杀了他们。
那里不得不说一下陆虞侯。这位从小就与林冲交好,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设计要置好友于死地呢?看
来遇人不淑,真是人之大不幸!好在,人间自有天理在: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陆虞侯到头来机关算尽反送了自我的性命。
林冲的柔弱表现还有很多,他被充军到沧州,在大军草料场杀了前来暗害他的陆虞侯与富安等人后,由柴进帮忙与引荐上了梁山,首领王充看林冲非等闲之辈,怕夺了他的位置,不住地劝林离开,而林总是低声低气地央求王充收留,并说: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林冲虽然不才,望赐收录。当以一死向前,并无谄佞,实为平生之幸。不为银两赍发而来,乞头领照察。
这样低三下四的语言,与林冲平时刚烈的个性比较犹为分明。
林冲乞求滞留梁山泊到此还未了了。王伦最后出了一个难题,叫他三天之内献上投名状,就是献一个人头来。林冲又是委曲求全,冒雪下山打劫。第一天、第二天一个人影也未见着,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
林冲如此伤感、脆弱,还表此刻他投奔梁山途中,一次他在酒店喝闷酒时暗自感伤道: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直断送到那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他越想
越平不了心中怨怒,便在白粉壁上写下: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好在这几句虽透露悲凉、柔弱的一面,也不乏一股刚烈之气。
林冲投奔梁山,到之后留在梁山受尽了王伦的欺凌,弄得世人皆知。吴用在投梁山时,阮小二就对吴说:王伦那厮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怄尽他的气。从这一点看,林冲的柔弱一面可谓淋漓尽致。自古好汉都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挂在嘴边,潇潇洒洒,不仅仅受不得窝囊气且牛气冲天,而林冲柔弱的一面,有时却让他牛不起来。
林冲的结局也让人心生悲凉,仗也打了,功也立了,将要到摆功讨赏、衣锦还乡时却得中风,在杭州六和寺中养病半载便过世。
有句古话:天妒英才。看林冲的人生结局,也许一半在天,一半在已。
四、柴进:在梁山客串了一把
柴进让人捉磨不透。按我的理解,他开始是一个花钱买天下的人物。林冲在充军路上,曾闻路边酒店一店主介绍柴进,说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他们周家天下是让位于宋家的(所谓陈桥让位)。这个柴大官人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并有嘱咐: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水浒传人物评价柴进结交天下好汉、万里招贤名振比较好理解--------有的人天生有仗义疏才的嗜好,可为何又个性要资助那些犯人呢?大凡犯人肯定与朝廷有芥蒂,甚至持不一样政见者大有人在,他却专此示好,显有图谋天下之嫌。再联想到他是龙子龙孙,在讲究皇位正传的年代,他有此念想也不能排除可能。还有,梁山
泊是反朝廷的前沿阵地,它的兴起与柴进密不可分。起初王伦占梁山为王,就得到了柴的大力资助,之后柴又推荐好汉们一个个上山,这样不遗余力地支持梁山泊发展壮大,以与朝廷抗衡,其动机不纯昭然若揭。
这样怀疑柴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书中说他是能文会武孟尝君。孟尝君何许人也?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在齐王为相,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并做过秦相,魏相等。柴进既然似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做花钱买天下的美梦自然不奇怪了。
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尤能说明柴进的仗义疏才其目的性很强。武松未在景阳岗打死老虎之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清河县小卒,因打死了人慕名投奔柴进,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由于害疟疾,挡不住夜间寒冷,他便把一锨火在廊下取暖。正巧此时宋江杀死阎婆惜投在柴进处喝酒,酒后净手飘过廊下,不留意碰翻了火,惹得武松要与之动手。在争执中,武松还借机暗讽柴进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没有成名的武松被柴进如此冷落,可见柴进只有对那些以后能助其打天下的英雄才恭敬有加,反之,也是敷衍了事。
既然柴进的目标是向老赵家索还天下,在梁山还没有做大做强之前,他是不会轻易上山的,并且他也要等待时机,去了梁山就得顺理成章地坐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