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人物艺术形象的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其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物形象,所以人物形象既是主要要素,也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大部分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并没有介绍他们的身世,更没有叙述他们的品性;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通过他们后来的故事中通过具体事例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这才使我们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胖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五官乃至声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所以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不但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能紧紧扣住人物的出身阶层和阶级意识,将人物冠以灵魂,使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活现于读者的脑海中。因此,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也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一大特点。
武松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水浒传人物评价
张恨水先生如此评价武松: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
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则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用之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无遗憾矣。
真能读武松传者,决不止惊其事,也决不止惊其才,只觉是一片血诚,一片天真,一片大义。惟其如此,则不知人间有猛虎,不知人间有劲敌,不知人间有淫妇,不知人间有杀人无血之权势。义所当为,即赴汤蹈火,有所不辞,义所不当为,虽珠光宝气,避之若浼。天下有此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做官必为纯吏。嗟夫,奈之何,世不容此人,而驱得于水泊为盗也?故我之于武松,始则爱之,继则敬之,终则昂首问天,浩然长叹以惜之。我非英雄,然惜英雄谁不如我耶?
好客如柴进,无间然矣,然犹不免暂屈之于廊下。只有宋江灯下看见这表人物,心下欢喜,只有宋江曰:‚结识得这般兄弟也不枉了。‛然举世滔滔,又乌怪武二之终为盗于宋江之部下也。恨水掷笔惘然曰:‚我欲哭矣!‛
武松因其的性格深受读者的喜爱从张恨水先生对武松的极高的评价不难看出
一)武松其人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一次醉酒后,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西门庆勾引其嫂,弑其兄。为报兄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为报施恩的知遇之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但他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在逃亡过程中,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夫妇,并在二人的帮助下,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落草二龙山,后三山打青州时归顺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失去一臂,在战役胜利后武松拒绝接受朝廷俸禄,修行于六合寺中,八十岁善终。二)生动故事所烘托出的英雄形象
武松在第二十三回出场: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P288-289)。此时作者对武松的描写已经在为本回中武松打虎的情节做了铺垫,但此时武松只是柴进庄上一名因为斗殴躲避官司的庄客,英雄侠气并未显现。因其性格暴躁,其他庄客稍有怠慢便拳脚相加,于是大家都去柴进面前告他的不是,慢慢的柴进虽然不赶他,但是也渐渐地怠慢了起来。情节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峰回路转,武松在景阳冈吃醉了酒凭借自己的刚勇赤手空拳打死了为害乡里的猛虎,为自己赢得了都头的职位。通过他在景阳冈与老虎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这位草莽英雄便初露头角,英雄本显露无
疑。此节也将之前作者对武松外貌描写所做的铺垫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武松担都头期间送税银出差从东京归来后,发现其兄武大郎已死。大郎鬼魂出现‚喊冤‛令得武松对大郎之死生疑,他从潘金莲的答话中发现了倪端并理出了调查的线索,于是顺藤摸瓜,从何九叔那
里取得了物证后,又从郓哥口里问明了情由,得知武大郎的死确是西门庆与潘金莲所为。按照他的性格,所有读者都会认为武松应当手刃仇人为亡兄复仇,但此时的他却循规蹈矩地去衙门告状。他满以为人证物证俱在,一定可以伸冤雪恨。谁知县官及衙役们都接受了西门庆的贿赂,告状不成。这很明显是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可武松却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这说明当时的武松还不成熟,比较单纯,完全不懂当时官场与社会的黑暗。告状不成他无奈之下,只能按自己的办法来为哥哥复仇。所以他杀死了潘金莲及西门庆,提着两颗人头到衙门投案。他自首的行为一方面反映了他敢作敢为性格,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甘当顺民的性格。最后他被脊杖四十,刺配孟州。此时的武松的处境完全是因为县官贪赃枉法所至,但他并无怨言,此时的他认为:‚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所以他甘愿受罚。
刺配孟州之后,施恩父子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并好酒好肉招待武松,他耿直的性格让他觉得:‚无功不受禄‛,便召下人引见施恩。当知道施恩父子有求于他,但又担心他身体未康健不能胜任时,他又以举天王堂前石墩来卖弄自己的武艺。当施恩假装好像有口难言时,武松缺迫不及待训斥施恩,又是赌咒发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相!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
有些谄佞的,非为人也!‛(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安平摘施恩义夺快活林P374)即便这样施恩父子还不放心,最后施恩景与武松结拜兄弟,以使其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办事。而武松因其性格单纯并未识破施恩父子的险恶用心,而与施恩结拜兄弟更使他喜欢得大醉而
回。武松知恩图报的性格使他迫不及待的‚巴不得天命‛就去与蒋门神算账。武松在去快活林的路上‚路遇酒肆三大碗‛三拳两脚就打服了蒋门神,为施恩父子夺回了快活林,帮施恩父子重霸了孟州道。为此武松也很得意,还说自己‚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武松‚醉打蒋门神‛后他刚勇不屈,有恩必报的英雄气概已表露无遗。但此时的武松依旧很单纯,看不懂‚人情世故‛,更分不清‚尔虞我诈‛,只是单纯的以一片赤诚之心待人。
蒋门神被打了,但是这场斗争并未结束。蒋门神的后台张团练不出面,却由张都监出马请武松。初次见面,又是夸武松‚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又是要武松‚做亲随贴已人‛,又是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张都监的这些小恩小惠,又一次触动了武松的知恩图报的性格,使得他死心塌地为张都监效力。自从跟随了张都监,他是‚寸步不离,又没工夫去快活林与施恩说话‛。可见,武松真的是把张都监当做了大恩人。中秋节张都监家‚闹贼,我如何不去救获。‛因此,提起哨棒献忠心,结果中计被擒,他才知道自己又上当了。以至于上演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故事。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可以说是武松性格的飞跃。从前的武松只是武松被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辉形象。正如他‚血溅鸳鸯楼‛逃出孟州后所言:‚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臊(原文为左月右桑)‛。‚血溅鸳鸯楼‛事件又一次显示了武松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