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为人知到备受追捧,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上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等系列国家级科研项目强有力资助,成功将国际前沿诊断技术应用于国内临床并取得系列突破性研究进展;从默默无闻到具有广泛认知度,他和团队始终走在国内皮肤病影像诊断技术前沿;从一无所有到设施完备技术领先,并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他以医者的使命、军人的担当不懈探索新天地,使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为国内外刮目相看。
他就是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影像诊断中心主任、交叉学科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孟如松。同时还兼职于中国体视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首届特聘皮肤镜方向专家等。
孟如松一直致力于皮肤镜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成功申报多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学习班”,来自全国学员达数百余人次。采访中,他反复强调该技
术对于皮肤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它在今后的诊疗实践中,能够成功避免大量皮肤病因盲目给患者带来疾苦而充满期待,希望以此更好更多的造福患者。
一部电影引发的“黑素瘤”关注
2010年,电影《非诚勿扰2》的上映让那一年的圣诞档票房爆棚。随着电影走红的不光是明星,还有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脚背上的黑素瘤。也许是因为李香山关于人生感悟的台词太过感人,引得观众“杞人忧天”。影片上映后,大量观众奔赴医院皮肤科问诊自己身上的黑“痦子”是否为黑素瘤,或有无可能转变为黑素瘤?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知道了黑素瘤,还引起这么大关注,这是好事。皮肤镜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与这部电影也有很大关系。当时,黑素瘤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甚至恐慌。央视专门针对这个话题采访了我,我也客观真实地向大众做出了医学解释——就是,应该重视不必恐慌。黑素瘤的确死亡率较高,但国内发病率很低——只有百万分之四,这其中有45%是由痣转变而成,55%是长出来就是。数据显示,由于皮肤镜技术的应用,使大量黑素瘤提早发现,大幅提升了治愈率。” 孟如松说。
最早期的黑素瘤,手术切除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对于黑素瘤的早期诊断却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并不是皮肤上长出的所有的黑东西都是黑素瘤,所以,前期的准确诊断对于后期的至关重要。尤其是皮肤肿瘤患者,以往的传统做法都是要病理活检诊断,或是影响颜貌直接盲目地用激光技术去除,甚至是截肢。如果是良性的,完全没必要造成这么大的创伤,如果是恶性的,切片和激光都会刺激癌细胞,使其生长更加活跃,严重时迅速扩散,促使病情急剧恶化,为后期增加更大难度。” 孟如松遗憾地说,“曾经有位患者,指甲上有块素性条带(俗称黑甲)。来我们医院,自己主动要求截肢,说是好多家医院都这么建议。当时,科里让我用皮肤镜诊断,发现是良性的,根本没必要截肢,局部切除就可以了。可当时皮肤镜是个新鲜事物,还没得到患者普遍认可,这位患者自然也就不相信。我们不给做,他就到其他医院截了肢。截肢后拿到病理分析一看,就是普通的甲下黑素细胞痣,完全没必要截肢。这是典型的因为诊断技术的落后或是有了好技术却没被认可,才让患者遭受了这么大——而且本来可以避免的创伤。这件事给了我极大震撼。”
皮肤镜技术的成熟应用、有效推广和备受认可,避免了类似“悲剧”再发生。皮肤上有了瑕疵,用皮肤镜照一照,良性恶性即可一目了然。
空军某部战士小张脸上有个黑痣,近段时间总觉得痒,就来空军总医院就诊。孟如松运用皮肤镜图像诊断系统为他进行了检查,影像清晰地显示为良性,小张放心归队。“它最突出特点就是无创、快速、简便。”孟如松说,“用皮肤镜不但无创,还可以在黑素瘤最早期时就可以精确诊断。有的黑素瘤容易与老年斑混淆,也得靠皮肤镜照出“真假李逵”。使用皮肤镜至今,孟如松已积累黑素细胞肿瘤诊断病例达两万余份,准确率达96%。“对于部分其他皮肤病,准确率可达100%。”孟如松说。
打造“火眼金睛” 真假立现原形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器官如皮肤这般,给人以直观的优劣之分,也正因如此,皮肤上但凡出现些许疾患,都足以让人担忧甚至抓狂。粗略统计,我国现有皮肤病患者过亿人,但皮肤病却不容易。“外不治癣,内不治喘”说的就是皮肤病之难。空军总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蔡瑞康为典型代表的皮肤疾病诊疗开拓者,白手起家、励精图治,仅用30余年就将该院皮肤科建设成为全国全军重点专科专病中心,极大丰富了皮肤疾病的理论深度与手段,陆续破解了湿疹皮炎、牛皮癣、白癜风等一个个皮肤疾病难题,使无数患者受益。
如今,该院皮肤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逐步推广,更让皮肤病诊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该技术对素性皮肤肿瘤等特殊类型皮肤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2.72%以上,较之以往凭经验的肉眼诊断提升了23.94%。“很多人叫它皮肤‘照妖镜’,经它一照立现原形。还有人专门编了顺口溜——‘红肿热痛痒,到底为哪般;斑点痘痣记,哪类该咋办;皮肤镜一照,马上出诊断’。”
由于皮肤镜技术取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空军总医院基于这些研究,于2012年在国内设立首家“皮肤病影像诊断中心”,很好的满足了临床多样化皮肤病诊断和医教研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也使我国成为继德、美之后,第3个自主研发并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所设立为“中心”的国家。截至目前利用该项技术完成临床检查病例数达4万余例,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在广大医患中有极高知名度。为早日解除广大患者的疾苦进行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以往国内有少数医院也有皮肤镜,但都是国外进口的。“国外的技术不能完全应用于我国患者,主要是人种差异导致皮肤差异,形成了诊断标准和技术的不同。例如,国外设备对于黑素瘤的智能诊断数据和标准是基于白人种设定的。白人种和黄人种的区别,由于皮肤背景颜与肿瘤图像的形态显示有着密切关系,而设备对图像反差也就是黑白分明反差
大小的判断标准不同。记得有一年,国外的皮肤镜在五洲大酒店参展,把中国人很平常的黑痣诊断为恶性黑素瘤,复查多次才证明是误诊,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技术。于是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制订国人皮肤镜黑素细胞肿瘤图像的智能化诊断标准,在项目评审中,复旦大学一位留美回来的教授听到这事非常兴奋,他说,没想到中国的皮肤镜图像技术发展这么快——这标志着基于黄人种的皮肤镜诊断研究已处在前沿。
此后,美国出版一部基于黑素瘤自动判断的专著,特邀孟如松参编。邀请理由是因为他对于黄人种黑素瘤自动判断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空白。这个意义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全亚洲都是一种贡献。面对至高评价,孟如松谦虚地说:“其实,我们研发的皮肤镜也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对于部分复杂的皮肤病,影像中心还配置了皮肤B超、皮肤CT等先进设备,与皮肤镜共同形成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诊断效果,以此让种类繁杂的皮肤病可以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辅助诊断。”
对于精确和无创诊断的重要性,孟如松进一步向笔者举例说明。“白癜风,大家都特别害怕。其实貌似白癜风的白斑就有20多种,而只有一种是真正的白癜风,肉眼很难分辨真假。很多人觉得白癜风治不好,是因为诊断不明确,以为只要是白的就是白癜风,其实不一定。
皮肤镜的一大功能是可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图像信息,孟如松主任经大量临床应用基础研究,首次发现白癜风独特的微观形态病理特征,并经大量研究数据、成果和证据转化,实现了准确判断白癜风的准确性。所以,白癜风不是治不好,而是以往没有对症。而且白癜风早期发现,效果最好。同样白癜风进展期也不能取病理,因为有个特点是同心反应,会加速它变白。这就凸显了皮肤镜无创诊疗的优点。”
辛勤付出只为造福更多患者
孟如松1977年参军入伍,第二年就考入了原空军军医学校,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入学的军校大学生。198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总医院,这一干就是35年。前十几年,他一直在病理科工作,1994年调入皮肤科,从事皮肤病理、皮肤图像分析技术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理论素养也要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他先后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进行在职学习,持续夯实了扎实的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及科学实验研究等相关专业基础,更具备了多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素养,这些储备都成为他日后从事皮肤镜研究的铺路石。
2004年,孟如松开始在皮肤镜研究领域破冰疾行。不到十年,他就填补了国内该领域
空白并取得系列临床科研成果。以他为第一作者、荣获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就有5个,作为第一发明人被授权的国家专利5项,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主编或参编著作共10余部……从一间多用途的实验室,到如今国内首家“皮肤病影像诊断中心”,并已成为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的特专科之一,不仅是检查环境的改变,更是技术的变革、理念的创新。
孟如松骨子里怀有专业自信,肩上背负军人使命,在十余年中国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付出了难以计数的艰辛。“研发中最大的困难在交叉学科的合作方面,需要到多方面的人才合作。研究初期走了很多弯路,为了达到预期标准,基础研究经过6年无数次反复试验,结合验证了临床上积累的很多经验。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说起研究上的苦,孟如松只是一语带过,“当时爱人埋怨我说‘和你的图像过日子去吧宋小睿真实长相’。”到现在十几年,家庭的里里外外几乎都是妻子操持。这确保了孟如松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皮肤镜的研究工作中。令他至今无法释怀的愧疚是父亲的病故。当时,项目正处在验收的最关键期,孟如松必须在场,所以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家,虽然没人责怪,但孟如松的内疚感溢于言表。说起这些时,他几度哽咽,眼中泛起泪光。
然而,孟如松内心对于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的执着却从未动摇过,除在研究上取得的成
就,让他最欣慰的是赢得了女儿的理解,甚至是崇拜,并已循着他的医路成长为一名皮肤科医师。提起女儿,他满是骄傲:“她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是首师大附中实验班的学霸,各方面都很优秀,选志愿时专门听取我的意见,最终选择了学医。研究生期间,我对她的影响比较大,促使她下定决心学习皮肤病学科。对此,我非常欣慰。”
目前,孟如松正着手对皮肤镜图像技术推广做更多工作。他试图将这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引入大数据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其得到广泛的推广,造福更多患者。他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将手机及配套专用皮肤镜头放到皮肤上,就可以自行作出对黑素细胞肿瘤的初筛判断。基于该项技术的实现同时对其他皮肤肿瘤和相关皮肤的辅助诊断必将成为可能。这些不仅有利于解决远距离就医造成的一系列麻烦,更有利于早日实现国人皮肤疾病谱的大数据时代,为推动皮肤病学科的飞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