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泰勒与韦伯
我历来看不起那个学徒出身的,反过来又以管束工人劳动严厉著称的泰勒(旧译泰罗,Frederick·W·Taylor,1856~1915),可是他在吹牛不上税的美国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他的墓碑上,按照他的遗嘱,刻着他十分自豪的铭文:"科学管理之父"。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之后,他以为已经穷尽了管理学的终极,自认为是他做成了"取代了经验与感觉的科学行为",他所引发的这场精神革命"宣告了传统向法治秩序的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泰勒:《在国会特别委员会上的报告》)
    其实被大批中外盲从者奉为科学管理圭臬的所谓"泰罗制",仅仅是把古代罗马采石场的监工所用以监督奴隶劳动的鞭子,变成了秒表和扣工单,泰勒最初也没有好词来形容他的这一"发现",他把他用以控制工人劳动效率的部门称为bureaucracy,中国当时译为"计划部",实际应译为"事务局""官僚部门",因为它的原意就是"官僚主义"
    只要能生钱,什么玩意儿都是好东西了,这种把人当成机器的不人道作法,被伟大的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予以尖刻讽刺。但是有钱人有权人看着喜欢,他们反正不会去干那种令人失去尊严的活,于是就把票子投向泰勒,于是泰勒就越捧越高,成了管理学圈子内年年享受香火的
"圣人"了。
    如果能从劳动生产线上产生出伟大思想家,就彻底推翻了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冥想"才能到达理性世界的千古名言。看来噪杂的流水线不但能产生"带着血污的利润",还能产生出让子孙后代永久享用的精美诗篇和伟大思想。管理学的理论如果认准它的源泉来自流水线上那串有节奏的嘈音,也就不应当为它诞生已历百年而仍未能修成正果而叹息了。我突发奇想,如果把"管理学之父"这一桂冠移到另一个人头上,倒有可能使管理学体系显出大器的仪态来,这个人就是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1864~1920)。
    人们现在看重韦伯大多看其著作《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这里边的主要内容是谈管理的分工和权力。只看这一点,马克斯·韦伯也像是一个将辅之才。
    其实马克斯·韦伯并不像泰勒那样一味看好"科学管理",他把它看作是官僚组织的一种。这就比泰勒的眼界宽了不少,他把这种对人的组织(动词)动员的行为从作业程序中突破出来,真真正正地从宏观角度来对待"管理"了。韦伯认为管理权有三个形态:传统的、强制的和理性的三种。只有理性的管理权才应当是管理学探求的理想组织体系。在这里泰罗制仅仅是"强制的"管理权中的一种,称之为"科学管理"真是有辱斯文。
    当代管理学没有继续在理性管理的科学内涵多下功夫,却在"选择""决策""控制",以及被管理者的心理反映方面下大力气,以致现在管理理论内容庞杂,始终不得要领。其实选择、决策和控制都不是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但是由于几位有影响的学者的理论建树进入管理学,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开来,这些具像化的行为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它不能脱离彼时彼地的所有条件,其中一个条件一变,其结果(无论是选择、决策和控制)立刻完全改观。
    管理的最核心内容应当是组织的(创立)存在依据、规则的制订、校验、执行和修订,也就是韦伯所强调的"组织的正当性"(正当性也被译为合理性,即Legitimit?t)。怎样把组织从泰勒斯威夫特男友"官僚制"的铁笼里解放出来,才是最值得人们探求的东西,这才应当是管理学的开拓方向。只是这个意见至今未被管理学界人所重视,使管理学"顾左右而言他",致使其理论体系建设总不得要领。
    现在的管理学所说的选择、决策、控制、激励……之类的东西,则是业已承认那个组织存在的正当性条件下之后的事情,它们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行为,是在组织内部的各方力量也有共同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之基础上展开的。比如让你参观工厂的流水线,而未向你介
绍这个工厂的组建,未向你介绍这个股份制企业的存在依据(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方式、产品特、技术和工艺优势,以及资金运作原则(包括资金征集、会计原则、利润分配计划、分红原则……),你也就只能知道其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即流水线上的那点皮毛,你无法知道所了解的那点"管理"相对于整个工程的管理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现在的大部分人所理解的管理理论有似于此。
    建议有能力有精力的年轻人多读韦伯,尤其是体现其深邃思想的时政论著如《新德意志的议会和政府》及《铁笼》(The Iron Cage)等。再加上自己努力思考和探索,从这里杀出重围,为管理学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讲,是M·韦伯才应是开先河的人物,是后生们没有跟上,以致贻误至今。M·韦伯虽没有想给自己戴上"科学管理之父"的桂冠,但我认为散见于他大量的文章和专著中的思想足以证明他有资格享此盛誉而当之无愧。
    管理学不应当像现在这样零敲碎打,它应当有自己的宏大殿堂,这个工程只能从韦伯的"组织的正当性"思想那里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