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亚洲首富的23个人生密码(图)
01 起点
  传奇的起点,位于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
  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神话。他出身社会基层知识分子家,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再上学,最先努力的是适应社会这所学校。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
  02
  社会对于他不仅是严厉的、残酷的。他完全了解到在那里不能做着感情的交易,他的情感也因此很少外露,避免一切感情的冲突,这一点被一直保存了下来
  但对大部分受过良好童年教育的孩子来说,接下来是青少年时期的一帆风顺,如果没有意外的悲剧使他们颠离生活的轨道,他们将信守自己生活的真理,并以此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诸种经验。多数人会由此气宇不大,成为社会里的一类型,而非独特的这一个
  李嘉诚的心胸之大是撑出来的: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03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李的一位友人说,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04
  1950年夏天,22岁的他决定自立门户,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租下一间破旧的厂房和几台欧美厂商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挂上一个长江塑胶厂的木牌子,李氏帝国自此诞生
  成功的亚洲家族企业的发家都是顺应了历史大势,看清时代方向之后即放胆一搏。李嘉诚更是如此。他的成功正在于,从少年创业到目前60多年的从业过程里,几乎抓住了命运赐福
的一切机会,并利用发挥至完美
  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关闭对外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经济开始由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李嘉诚乘势搭上了香港第一波工业化浪潮
  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李嘉诚显示出了难得的定力。在歪打正着的印象背后,他是一个掌握了人生辩证法则的大师。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他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了
  05
  筲箕湾的工厂岁月,不仅让李嘉诚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还让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庄月明。李嘉诚辍学谋生,庄月明则考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日本。看上去两人的道路皆然不同,可是,面对不断出现的追求者,庄月明却独爱李嘉诚
  1963年,不顾父亲庄静庵的反对,庄月明嫁给李嘉诚。接近庄家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年,庄月明出嫁后,一度与父亲关系冷淡,甚至很少回娘家
  李嘉诚深知唯有干出同辈人中出类拔萃的业绩,才能配上名门才女表妹。这无形中,成为他日后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的动力。为了不使表妹像他过去那样吃苦,李于结婚前半年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这就是李嘉诚至今仍居住的深水湾道793层宅邸
  精通英语、日语的庄月明,不仅帮助李嘉诚结交了对其至为关键的商业伙伴,还在创业初期给了李嘉诚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
  1990年元旦,庄月明突然去世,李家发布消息说是心脏病发不治,可香港媒体多年来一直流传另一种说法,晚年的庄月明郁郁寡欢,最后服药过量。这种豪门八卦,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引起本地媒体的极大兴趣,不过,与其他一代富豪动辄就三妻四妾相比,李嘉诚倒是一直未再娶,其家族成员关系也是香港几大豪门中最简单的
  06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没有红颜知己。李嘉诚和周凯旋的交往始于1992年,当年周凯旋和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创立的维港公司为董家与长实合作的北京东方广场项目做顾问,成为李嘉诚家族与董建华家族之间的桥梁而深受李嘉诚的赏识
  作为华人首富的红颜知己,根据香港传媒的报道,周凯旋的住宅距离李嘉诚的住宅只有5钟车程,他们也常被看到在一起吃早餐。周身边的人士曾透露,若李嘉诚鞋带松了,她会即时蹲下来为他绑鞋带
  20063月,在公司业绩记者会上,李嘉诚被问及会否再婚,他先说不会,但在长子离开后,他又对记者说,可能会变主意。几个月后,李嘉诚与周凯旋被发现十指紧扣一起出现在罗马大街上,自此,两人的关系昭告于天下。不过,据说李嘉诚欲再婚一事遭到了李泽楷的激烈反对,个中缘由很难说得清楚
  07
  李嘉诚的太太庄月明对他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帮助他结交了关键的商业伙伴,这个关键伙伴就是沈弼。接近李家的知情人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李嘉诚的英语水平不好,庄月明就当起了他和沈弼的翻译,而且,庄月明大家闺秀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交往方式,为李嘉诚在沈弼面前赢得了好印象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明月楼李嘉诚大家都
明白,谁攀上了汇丰银行,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因为它拥有香港超过50%的存款
  1986年,沈弼卸任,获封爵士,回到英国过起贵族生活。史塔记述,临行前的告别晚宴在当时还属于李嘉诚的希尔顿酒店举行,当着众多贵客的面,李嘉诚送给沈弼告别大礼——一座新汇丰银行总部大厦的纯金复制品,高约1
  08
  李嘉诚顺应大势的另一关键转折则是,赶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工业萧条之前,果断退出了塑胶生产,转向地产开发。1971年,李嘉诚把长江工业公司改名长江地产公司,次年又改为长江实业,并在香港一片牛市的大好形势下成功上市,成为当时活跃在香港股市上的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他用中国的第一大江——长江来为自己的公司命名,意为大江之伟力乃由无数涓细流汇聚而成。依靠塑料生意上的盈利,李嘉诚利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社会动荡不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接连不断的这段时期,开始在香港各处收购公寓楼和工厂,并在后来的
市场复苏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整个7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地产领域左冲右突,尤其是凭借1977年在中环地铁站与金钟地铁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击败老牌的英资地产公司置地集团,一飞冲天
  09
  1967年香港爆五月风潮,人心惶惶,很多人抛售物业移民,楼市一片惨淡。可是,李嘉诚看好香港的前景,他果断出手,在价格低谷时大量购入土地。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为置地集团,尤其在繁华的核心地带中环,置地集团牢牢坐稳头把交椅。反观李嘉诚所拿的那些土地,大多位于偏远的港岛两侧,跟中环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比。1977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修建地铁。李嘉诚让地铁公司占大头,拿下订单。此举让他打入了英资大佬的地盘,不仅赢得了名声,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的领头羊,更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任,为将来的财富帝国埋下了最宝贵的种子
  10 记黄
  在1973年香港股灾和随之而来的世界石油危机双重打击下,和黄陷入财务危机,1975年,
汇丰银行向其注资1.5亿港元,条件是和黄转让近1/3 的股权,由此,汇丰成为和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可沈弼无意经营这家公司,他主动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李嘉诚,明确告诉他:我最信任你,给你吧。
  就这样,1979925日夜,九龙仓一战过去刚刚一年,在华人行21楼的长实总部会议室,李嘉诚正式宣布——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有的22.4%的和黄股权。此后一年多,李嘉诚陆续增持和黄股票,直到198111日,他个人和长江实业共拥有和黄39.6%的股权,李嘉诚上任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
  他让赖以发家的长江实业专注地产业务,而用和记黄埔主攻多元化经营,在世界各地开疆辟土
  11
  跟许多穷小子一样,李成功的第一件事便是,享受财富。那是自我证明的最直接方式,历经苦难与落魄之后,再没什么比挥霍财富更能提醒自己富裕了
  那时候的李,体会到物质享受的乐趣,西装来自裁缝名家之手,手戴百达翡丽高级腕表,
开名车,甚至拥有游艇。但这些并未给他带来快乐。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李嘉诚一直郁郁寡欢,晚饭后,常一个人驾车到西环半山上的宝珊道发呆。李说,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李突然领悟到: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嘉诚开始不断捐献,直至1980年,李已52岁,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
  12
  《明报》记者在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有多少?”李嘉诚说:有好多吧。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
  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他用到废品站收购旧教材的方法自学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交流工具。他能够将塑料杂志上的信息转化为他工厂的主要产品;够及时发现香港产业发展的方向;够熟练地应用股市进行他的企业扩张;够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上市公司的合理股价;甚至紧随全球经济波动确定他在其它地区不同领域的投资
  到八九十年代,李嘉诚的发展已超越商人一词的简单含义,从一个街上遇人就推销的混生活的少年进入了当代世界精英人物之列
  13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李先生是富豪,却忘记了他是做工厂出身的。一位跟了李嘉诚十几年的下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解读李嘉诚的另一个密码
  做工厂的人,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李嘉诚开始做表带,后来做塑料花,这都需要对细节的把握。这位高层透露,即便到现在,李依然有着工厂情怀,他看到一个杯子,就拿起来研究说,这个可以怎么做怎么做
  14
  李嘉诚的办公室就位于长江大厦顶层,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虽然已经是84岁高龄,每天早晨9点之前,李嘉诚就会来到这里,遥控指挥家族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每年的3月和8月,长和系年终和中期业绩会之后,李嘉诚都会在这座大厦的底层召开记者会,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有记者能够进入顶层一
窥究竟
  2007年,经过与李嘉诚部下150邮件往来后,一家台湾财经媒体获准在李嘉诚的办公对他进行专访。后来,记者用大篇幅详尽描写了这座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简单的陈设,没有奖杯、没有照片、没有文件,除了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座小小的李嘉诚公仔外,甚至看不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是谁。李嘉诚解释说:我每周来这里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会留纸,今日事,今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