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称为“天王”的男人们
作者:闫佳 麦延
来源:《羽毛球》2020年第06期
        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回顾经典成为我们与羽毛球赛场最直接的接触方式。细数经典,男单项目永远是最令人瞩目、最扣人心弦的。在羽毛球发展的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顶尖男单选手成为一代又一代球迷的永恒记忆,其中的一些人更是被冠以“天王”二字。
        他们是一段时期内在球场上拥有绝对制霸能力的统治者;他们需要极为突出的赛场表现,不论成败,都是拼搏、奋进、奇迹的创造者;他们的辉煌与波峰浪谷,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仰望;他们引领着时代脉搏,缔造着羽毛球场上的精神象征,代表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一次,让我们走进那些被称为“天王”的男人们。
        在羽毛球尚未进入奥运大家庭的年代,电视转播尚未普及,更别说互联网了。那时候,体育赛事报道更多存在于报刊文章或电视、广播中。普通的体育爱好者能去了解运动员的时刻往往是大型比赛举行时,平常人要现场一睹羽坛球星的风采也实属不易。
        如此一来,“球星”二字對于寻常体育爱好者而言,更带有一层神秘气息,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江湖高手之于普通民众。
        20世纪80年代,羽毛球慢慢步入职业化的正轨,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四大天王”逐步被喜爱羽毛球的人们熟知。在球迷眼中,他们颇有小说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感,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分庭抗礼,相爱相杀。
        新一代的球迷或许听过弗罗斯特的名字,但出处多与马来西亚有关,因为弗罗斯特曾出任马来西亚羽协任总监一职,并经常发声。但在老一辈球迷的心中,弗罗斯特就是当年羽毛球男单赛场绕不开的名字。
        弗罗斯特8岁开始接触羽毛球,但他儿时住在丹麦的一个小镇,镇上没有羽毛球教练,他的所有技术都是通过看别人打球、看电视转播和自己练习掌握的。1975年,年仅17岁的弗罗斯特开始参加国际比赛。1980年,22岁的他从哥本哈根大学历史系毕业,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正是在那一年,他先后战胜了梁海量、林水镜、普拉卡什等世界名将,确立了在世界羽坛的地位。
        不管是在老四大天王行列,还是在当时的世界一流阵容,弗罗斯特几乎是唯一的欧洲人,这让他成为特点最突出、最频繁被研究的选手,亦让他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1米90的个子、移动迅速且灵活、力量大、爆发力强,弗罗斯特具备着成为羽毛球一流球员的身体条件。直到现在,不少欧洲球员依然给人“力量大、体力足但技术不如亚洲人”的感觉,弗罗斯特则是那个兼备了亚欧特点的前辈。当时,羽坛把他称为第一个将羽毛球技战术向快速、灵活方向发展的欧洲羽毛球运动员。
        弗罗斯特曾创造了职业生涯200场不败的纪录,曾四度摘得全英公开赛男单桂冠,在1984年收获了包括全英和总决赛在内的八项冠军,风头一时无两。遗憾的是,这位集亚欧特点集大成者从未在当时最被看重的世锦赛上夺冠。离这一步最近的一次是在1987年,他在世锦赛男单决赛中输给了中国的杨阳。
        同样是一个新生代球迷熟悉的名字,因为伊萨克·苏吉亚托的儿子、被称为“小苏吉亚托”的汤米·苏吉亚托依然活跃在世界羽坛。事实上,苏吉亚托的传奇彩是浓厚的。王子邱胜翊
        1米73,这在很多内行人看来都不是一个优秀的羽毛球男单球员的身高,可苏吉亚托打出来了。令人佩服的是,这位个子不高的印尼小子还是以进攻凶狠著称,拥有极佳的后场控球能力和突出的爆发力。
        17岁,苏吉亚托就在世界比赛中崭露头角。1982年,他在印尼公开赛上神奇地夺得男单冠军,开始被冠以“林水镜接班人”的头衔,获得印尼队的大力栽培。仅一年后,他在1983年世锦赛上一举夺冠,成为继梁海量之后第二位获得世界冠军的印尼男单球员。
        从出道到退役,苏吉亚托的高光阶段不足八年,他的职业生涯亦伴随着大起大落、快进和倒退,既有世锦赛登顶的高光时刻、亦有之后滑至谷底又重振雄风的两年,以及最后的回落。那些年,印尼队的成绩不佳,苏吉亚托成为了羽球王国的仰仗。对于印尼,苏吉亚托以其“四大天王”的身份撑起一支队伍和国民的羽球信仰;对于苏吉亚托,印尼的羽球传统让他常倍感压力,也更坚定了他那必胜的信念。
        杨阳有着“四大天王之首”的美誉,却是四位名将中成名最晚和最迟的。
        13岁时,杨阳因为发育迟、身高不足1米50而错过了入选江苏省队的机会。那时,他连续三年都来到了省队选拔的大门前,又连续三次失望而归。直到第四年,也就是1978年,他才在一年的试训后转为江苏省队正式队员。这之前的三进三出没有动摇杨阳的信心,或许这也正是他和羽毛球的缘分,让其最后发亮。
        当时的江苏队可谓人才济济,赵剑华、杨阳和杨千里三人被称为“江苏三剑客”,他们在1983年的全运会上全部打进前四。国家队看上了男单亚军赵剑华,在单打选手普遍兼双打的
情况下,赵剑华的男双搭档、获得了男单季军的杨阳亦被相中,以双打队员的身份进了国家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杨阳进队不久,就在1983年的印尼公开赛上击败了当年的世锦赛男单冠军、印尼天王苏吉亚托,并最终获得第三名。一年后的汤姆斯杯,杨阳因当时的三单陈昌杰受伤而获得亮相机会,并在决赛中再次以2比0击败苏吉亚托。虽然那届汤杯中国队最终未能夺杯,但杨阳瞬间成为了媒体笔下的“明日之星”,此后亦成为了苏吉亚托名副其实的“克星”。
        1985年,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杨阳收获了一枚铜牌。1986年,他随队出征汤杯,帮助中国队重夺汤杯,并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87年,世锦赛来到中国北京,当时已经颇负盛名的“四大天王”如约齐聚四强。半决赛,杨阳再次战胜印尼的苏吉亚托,队友赵剑华则输给了丹麦的弗罗斯特。
        就如杨阳专克苏吉亚托一样,弗罗斯特对阵杨阳很有心得,在两人之前六次对垒中,杨阳只赢过两次。振奋人心的是,最近的两次都是杨阳获胜。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级羽毛球大赛,在主场观众的助威下,杨阳在决胜局以15比13险胜,尤其决胜局他还经历了在10比
2大比分领先后被反超的危险时刻。
        这个冠军奠定了杨阳的“天王”位置,亦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杨阳的技术动作细腻,球路变化多端,在那五年间,他先后在两届世锦赛、三届汤姆斯杯、两届世界杯、一届总决赛和一届全英公开赛上登顶。在羽毛球还未进入奥运会的那些年,杨阳是第一位集齐五大赛事冠军的大满贯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