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承袭祖业成一统的“洋行二哥”--郑有英
  与陈粥臣家族、郑午楼家族、伍柏林家族齐名的郑心平家族,经过郑心平的拓荒、郑有华的挺进和郑有英的鼎盛,现已脱胎换骨为多元化、现代化的泰国华人家族企业集团魁首,潇洒跨入了东南亚最大华人商业集团的显赫行列。1990年,郑心平家族被泰国权威杂志《金融与银行》评定为“泰国企业界十八家族”之一;2006年12月25日,郑有英主政的“中央洋行集团”,被泰国国王赐予“金翅鸟”御徽,这是泰国国王褒奖有重大贡献企业的最高荣誉,“中央洋行集团”获此殊荣开华人企业之先河。
  从一般人的人生拼搏轨迹来看,到了60岁花甲之年,大多都马放南山、刀入库,抱着孙子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再也提不起创业奋斗的精气神了。可是,郑有英却偏偏不信这个常理,在兄长郑有华因病去世后,以62岁的“非创业年龄”铁剑担道义,为郑心平家族的鼎盛东拼西杀起来。历经15个年头的风雨兼程,在郑有英的精心谋划和细心打理下,“中央洋行集团”现已发展壮大为拥有独资和合资企业500余家,注册资金高达55亿多泰铢,横跨百货业、旅店业、房地产开发业、制造业、快餐业、林木业等6大领域的泰国华人企业“王中王”,其中百货业的营业额竟为泰国全国大型百货公司总营业额之和,脱颖而出为泰国百货业的“无敌旗舰”。
  回味“中央洋行集团”的超常规发展之路,郑有英坦言“人脉”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的成功,得益于不拘一格用人才。原国会秘书长甲威素塔阿育他耶少将,被委任为中央芭莎酒店总经理;原军事部门副秘书长屏甲森上将,被重用为中央洋行商业中心顾问;前内务部部长助理乃阿匿实铁巴莎,成为中央洋行集团的行政主管。正是这宝贵而难得的‘人脉’,才使得我们左右逢源、呼风唤雨。”
  老父拓荒  挪借丈人300泰铢开办洋杂货小店
  兄长挺进  盘活45亿流动资金壮大中央洋行
  目睹“中央洋行集团”一览众山小的无敌风采,有谁知晓“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演绎进程,更不会相信资产超过20亿美元的泰国华人企业“王中王”,竟然起家于一个小小的洋杂货店。
  作为“中央洋行集团”的奠基者――郑心平,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铺前坡上村。长大成人结婚成家后,郑心平为讨生机漂洋过海来到泰国,成为岳父饮食店里的小小店员。经过一段时日的艰辛打拼,不愿总在岳父这棵大树底下乘凉的郑心平,以向岳父挪借的300泰铢为本,于1941年勇敢踏上创业路,在挽莫开办了一家小小的洋杂货店。正是在与妻子相濡以沫的苦苦
打拼下,这家小小的洋杂货店日益兴隆起来,夫妻俩也过上了不愁吃穿的小康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不安于现状的郑心平又琢磨起壮大小小洋杂货店的最佳突破口来。“功夫不负苦心人”,独具经商天赋的郑心平发现了这样一个巧发横财的难得机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百废待兴的时日里,人们对日用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欧洲、美国的‘洋货’必会在市场上越来越吃香。倘若不失时机地经营‘洋货’,定会先人一步地大赚特赚一把”。正是从这一独到见解出发,郑心平底气十足地开始了“洋货攻坚战”――在四披耶荷良登港口创办起中央贸易公司,后改名为便于人们称呼的“中央洋行集团”,直接从国外订货;开泰国引进外国报刊之先河,为“中央洋行集团”的发展鼓与呼;短短几年功夫,“中央洋行集团”的铺面就由一间扩展到三间,进而成为泰国民众选购“洋货”的必去之所。乘着“中央央行集团”声名鹊起的浩荡东风,郑心平胸有成竹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风潮――1956年,他以从京华银行借贷的300万泰铢为本,创办起泰国第一家较大规模的“洋货百货公司”――三皇府“中央洋行集团”分行,专事销售从世界各国进口的无线电、电视机、摄影机等高档“洋货”,最后发展成为泰国最豪华的“洋货百货公司”;11年之后的1967年,他不惜冒险以所有地契为抵押从京华银行和盘谷银行贷来1000万泰铢,开设了是隆“中央洋行集团”分行,从而实现了创建泰国最大百货公司的梦想。
  1968年,拼搏奋斗了27载的郑心平,没留一丝遗憾地离开了人世,“中央洋行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其长子郑有华的肩上。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郑有华,从走上“中央洋行集团”CEO之位的第一天起,就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苦心寻觅着“中央洋行集团”的中兴之路。从时常协助父亲料理业务的昔日经历中,郑有华潜心挖掘出了父亲那“借鸡生蛋术”的经营绝招――“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借贷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金来源。从现实情况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只靠自身资本而不运用借贷就能满足资金需要的。一句话,信用资金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如此清晰而超前的“资金观”,激发出了郑有华“借船出海”盘活资金的万丈豪情――他紧紧抓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国经济起飞的有利时机,及时跟进广泛开辟融资渠道,毫不迟疑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投资,快如闪电地壮大了“中央洋行集团”的自身实力;1974年,他向盘谷银行贷款6000万泰铢,开设了“中央洋行集团”七隆分行;1981年,先后向国内银行借款1.4亿泰铢、向国外银行借贷2428万美元,分别投入到叻耶、开叻抛等几大分行的建设之中……正是在郑有华那“视利率高低进行借贷,无论国内银行还是国外银行,谁家利率低就贷谁的”借贷绝招导引下,“中央洋行集团”虽然大举借贷,但却因还贷讲究信誉和节奏,竟然赢得了国内外银行业主的一致好评――“‘中央洋行集团’资金周转快,从不延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十分守信。即使
其债务很大,我们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从未产生过丝毫担忧。”郑有华出神入化的“借船出海术”,巧妙地将“中央洋行集团”导入了人人羡艳的“中兴之路”――百货商场扩展到10家,控制了泰国百货业的1/4市场;1992年,集团总营业额为7亿美元,而百货业务竟占了75%,高达5.25亿美元;正是由于百货业对“中央洋行集团”的特殊贡献,才使得“中央洋行集团”脱颖而出为泰国百货行业无人能及的业界翘楚。
郑中基与蔡卓妍
  一柱擎天  62岁当家犹未晚巧念攻城略地经
  四马奔腾  77岁老骥又伏枥妙吟多业并举曲
  人常说,造物弄人。倘若不是兄长郑有华因患不治之症于1992年夏天病逝,甘当幕后英雄的郑有英也许仍在默默地奉献着,绝不会走到“中央洋行集团”经营管理的前台来。不过,还有一句这样的俗语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倘若郑有英无所事事整天混日子,即使兄长离开人间,郑氏家族也不会拥戴他为“中央洋行集团”的领路人的。一句话,62岁的郑有英之所以能成为“中央洋行集团”第三任CEO的不二人选,绝不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论资排辈,更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倚老卖老,而是他那不同凡响的经营管理绝招使然,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郑有英,1930年出生于泰国曼谷,是郑心平的次子。他就读于华文学校,毕业于曼谷三仓商业学校,精通中、英、泰三国文字。父亲的栽培、兄长的提携,使得郑有英逐渐养成了思路敏捷、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良好个人素质,并在商界激烈竞争中常常有出奇制胜的神来之笔,一步一步成长为郑氏家族企业不可多得的顶梁柱。他那尊兄爱弟的禀赋、与人为善的心理、恭敬谦让的举止,赢得了家族成员的爱护和敬重;他那不分贵贱的平等观、体恤员工的仁爱心、不事张扬的处事度,换来了集团员工的尊敬和同心,以至于员工们都习惯地叫他“二哥”。正是由于这一千金难买的人际关系,才使得他巧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聚合效应,一举创办起了“中央贸易有限公司”,在泰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购买“洋货”热潮;正是由于这一求之不得的良好“人脉”,才使得他仰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裂变效应,使“中央洋行集团”经营的外国货迅即占领了整个泰国消费市场。毫不夸张地说,在父亲和兄长主政“中央洋行集团”的漫长岁月里,正是由于郑有英大刀阔斧进口“洋货”的不凡壮举,才为“中央洋行集团”的发展壮大添加了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花甲之年担纲“中央洋行集团”CEO,使得憋足了劲的郑有英终于有了全面施展经营管理才华的大舞台。“既然家族选择了我,我只有当仁不让奋力前行。”正是在这一激昂情结的鼓噪下,郑有英的经营管理绝招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尽情宣泄,完成父兄未了心愿的“大手笔”肆意
挥洒――在泰国南部最大城市合艾,投资30多亿泰铢兴建起“中央洋行集团”清迈分行;到1996年底,先后兴建起多达81家的“中央洋行集团”分行;1999年~2003年,“中央洋行集团”与占绝大部分股份的“罗宾逊商场”强强联手,将“中央洋行集团”分行增加到100家,资产总额达到了25亿美元。
  在完成了父兄的未竟之业后,郑有英并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反而以“创业难,守业更难,壮大祖业难上加难”为再攀高峰的强大动力,静下心来思索起“中央洋行集团”的未来之路――“创业成功立稳脚跟后,就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防风险,就要扩展业务、增辟财源、谋求发展。而要达到上述目的,除了多元化、高档化、国际化之路,别无它途。多元化、高档化、国际化的最佳发展路径,既可借机打入不太容易插足的国际市场巧获贸易红利,又能避免所在国对外国公司的无端限制妙得国民待遇;多元化、高档化、国际化的最佳发展路径,不仅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巧获信息共享,而且能规避政权更迭的纷扰妙得安泰环境。”理清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后,郑有英胸有成竹地甩出了“四马奔腾举多业”的杀手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一场又一场资本扩张大决战。
  第一马―—酒店业龙头高昂逐星级:在国内,相继建成泰京中央芭莎大酒店、博他耶的翁
安目大酒店、华欣的素非特尔--华欣大酒店、合艾的素孔他大酒店、素叻的苏梅度假大酒店;在国外,不仅拥有美国的一家大酒店,而且在缅甸通过改建一艘移动巨轮开办起拥有200多个房间的水上酒店,还斥资10亿泰铢分别在菲律宾、尼泊尔、澳大利亚开办星级酒店。
  第二马――加工业背靠名牌好乘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洋货”的各种成本,“中央洋行集团”曲径通幽地建立起一系列世界名牌合资生产企业,专门制造泰国消费者爱不释手的阿迪达斯运动鞋,玲勒牌、李氏牌牛仔裤,李古柏、约翰亨利、视基、梅登风、里浓、因菲尼蒂等名牌服饰,巧夺天工地生成了“自产自销”的超值效应。
  第三马――房地产业圈地运动声势大: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营理念,“中央洋行集团”设立了“中央发展公司”,专门从事集团辖下的分行、酒店、工厂的建造,先后独自兴建大厦10多栋,另外,集团还与其他财团合资先后兴建起了中央城、是隆珠宝贸易中心。
  第四马――进出口业内外通吃成一统:“中央洋行集团”的进出口业务均由辖下的“中央贸易公司”全权打理,不仅代理世界50余个国家的名牌电器、电子器材、手表、乐器、服装、化妆品,而且经营部分泰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慈善老翁  致富不忘本回馈社会竭心又尽力
  爱琼赤子  发达念故园慷慨解囊出谋又划策
  作为在泰国商界举足轻重的百万富翁,郑有英始终奉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乐施好善准则,为了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出钱又出力—―他先后出任了泰国海南商会理事长、泰国道德善堂董事长、天华医院副董事长、泰国环保协会主席等社会职务,竭尽全力投身各项公益事业;他以老父郑心平的名义,向华侨崇圣大学捐款1000万泰铢;多年来,他给泰国的社会善举、救灾捐款、福利赞助不计其数;他时刻关心育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琼属同乡子女的华文教育奔走呼号;在泰国首都曼谷建都200周年庆典之际,他出钱出力、出谋划策操作了广东琼剧团访泰义演事宜,并亲自出任中国广东琼剧团访泰演出执行及联络委员会副主席兼公共关系委员会主席;为了迎接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泰国举办,他慨捐巨款支助海南会馆兴建、扩建及有关设施的购置与活动费用……
  虽说,郑有英已成为一名泰国公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忘不了“龙的传人”的血脉,千方百计为祖国的发展和家乡的变化无私奉献着金钱和心智,以尽“海外游子”的拳拳之心――20世纪80年代初,海南大学复办时,他捐助港币120万元,1996年捐款167万元支助海南大学建
造图书馆;1997年捐款150万泰铢,2001年捐款110万元,支助海南华侨商业学校办学;与琼籍华人企业家联手,在海南省文昌市清澜兴办旅游业……正是基于他对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1992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郑有英“爱琼赤子”光荣称号。
  乘着中国经济步入又好又快发展全新路径的浩荡东风,2006年9月3日,郑有英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第三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并在江苏(无锡)分会场上一抒胸臆――“我们各个分行的负责人都是中国人的后裔。看到中国经济每年正以高速度发展,经过集团高层的深思熟虑,并经过十几次在中国的实地考察,我们决定到中国来投资,这是作为一名海外华人有生之年应该做的一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