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美丽与哀愁
摘要:作家张爱玲她的作品透着悲凉,她的人生经历亦是悲壮。有人说她是一个传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人们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喜欢她的书的人自然沉浸于她的冷清与哀愁,欣赏她的骄傲与真实,着迷她的“世俗”却为爱执着的美丽。一代才女的美丽与哀愁,不免让人唏嘘不已,任时光荏苒,岁月轮回,人们依然品读着她的作品,赞叹着她的才气,流传着她的爱情。她像一个谜,似乎她早已远去,但人们总还在追寻谜底。
关键字:张爱玲  哀愁  孤傲  爱情  真实
19959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寓所溘然长逝。 张爱玲-------这个四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旷世才女,她走了。任是热闹繁华,她也不再留恋,带着她的苍凉与凄美远去了。从前没有张爱玲,以后也不会有张爱玲,张爱玲是此世间的绝响!
张爱玲经典爱情语录有人说初读张爱玲,会被她特有的阴冷、悲情、残酷的调子所吸引。看着她的作品,总是让你觉得浑身上下包括牙缝里都嘶流嘶流地穿着冷风,有时整个心都凉透了,还变幻着红黄绿紫的
颜。她把人看得一丝不挂,她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字字直往你心里钻,对人性的解读和对事物的敏锐眼光令人折服。她的作品全部透着一种悲凉,写的也是一种悲剧。势力、情欲、金钱欲引起的悲剧。有人说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没有沉痛,没有愤怒,没有抨击,有的只是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有的只是复杂的爱恨情结,剪不断、理还乱的难以明言的依恋。对于张爱玲,认识人生就是认识人生的悲剧性,但是,获得这种认识,既不能给人带来安慰,也无助于现实处境的改变,相反,它将人放置于空虚、幻灭的重压之下。因此,张爱玲的小说成了没有多少亮的无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但你会很喜欢,很欣喜她的作品。因为真实不掩饰。我喜欢读她的作品,也喜欢品她的人生。她在她的作品中描写了一个个势力的愚蠢的可笑的悲剧式的人物。但那不是她的人生经历,也不是她自己。张爱玲,我可以用至情至性,少有城府,简单孤寂来形容她。她冷傲孤僻,她固执己见,她特立独行,她骄傲的让人肃然起敬,又在面临爱情时如飞蛾扑火热烈的燃烧。骄傲的才女常常游离于社会规则、处世之道之外。对陌生人或排斥或畏惧,只愿沉湎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在她面前,我们许许多多虚假的规范、虚假的人生程序变得非常简陋,甚至于变得非常可笑。而她能保留一份真,因而张爱玲是可爱的。这是她的美丽与哀愁。
一、 生命冷傲孤僻却骄傲不卑的绽放
张爱玲冷清孤傲的性格多源于她不快乐的童年。她的父母人情淡薄,父亲典型的前清遗少,母亲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而又清丽孤傲的女子。爱玲甚少从他们那儿得到亲情的温暖。反而感受的是低头向父亲要钱的难堪自卑。后来当她的父母离婚,愁锁深闺的她即使觉得疼,也无法拔除,只有忍着痛,揭开人世间的面目,个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逐渐清晰可见。
也许从小缺少温暖,她懂得一切人情事故,却不善交际。她固执、倔强、她只听从她自己。她骄傲,只做自己。“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张爱玲语)。潘柳黛在《论胡兰成论张爱玲》中,对爱玲有过尖刻地讥讽,后来张爱玲到香港,有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张爱玲回答说:“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这样的骄傲,让人羡慕。
她从来就是有大志的,也许生活的郁闷也只能给她这样的期许。特有的才情和早熟令她在学校中脱颖而出。她说:“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我想没有西方思想的影响,难以有此年少轻狂。
但令人感慨的是,她并不是“强说愁”。回忆那时,她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噬性的小烦恼,生命只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二、飞蛾扑火的爱情——悲壮又悲凉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的笔下惊天动地、倾城倾国,可她的实际生活却是枯燥的,人际交往是简单的,感情是寂寞无依的。在这一刻,胡兰成出现了,走近了她。“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依赖。因为依赖,所以幸福。在胡面前,冷清少了,变成会娇嗔会吃醋的小女子,以前的孤傲哪儿去了。在爱情中,她学会了相思,痛恨离别。
张爱玲是至情至性之人,她的爱是没有条件不计成本的,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盲目和奋不顾身。此时的爱玲不是世俗的。她不顾胡兰成汉奸的身份,也无视他尚有妻室,只顺应了自己内心,任由自己恋爱的欢喜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即使到了后来,屡次被胡的滥情伤害,委屈、痛苦的几欲自杀,她仍然是选在他生活和工作都时才提出分手,并在诀别信里附上
30万元稿费接济他。她是真心爱胡兰成的,只是,她改变不了胡风流的本性。选择放手,有不
舍,更多的是无奈,繁花落尽,她也只能感伤地对他说一句我将只是萎谢了
_ls6G#^_m_A_?_?;l&    张爱玲的小说里,世态的苍凉,人情的冷漠往往能直击人心。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上海式的算计和精明。大约张爱玲自己也不会想到,爱情来临时,她反不如她笔下的人物冷静,竟会任由感情烈焰熊熊燃烧,直到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痛苦莫名。在胡兰成面前,她是天真的,不设防的,不计较得失的。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爱玲,我相信你的性格和爱情并不矛盾。因为我也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夏雪冬雷,此情
不移。此段情终究是白付了,但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张爱玲。
三、“财迷”“拜金”体现真实的张爱玲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除了张爱玲,我相信没有一个作家可以这样毫无遮掩地承认着自己喜欢金钱。是的,她是一个财迷,一个彻底但非常坦率非常可爱的财迷。对于张
爱玲,我一直最佩服她这一点。君子好财,取之有道。既然是自己应得的钱,自己所拥有的财,自己的东西,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而偏偏要视钱如粪土呢?她姑姑张茂渊常常笑话她是财迷,说不知你从哪儿来的一身俗骨。张爱玲却笑着说:“我本来就是一个俗人。她享受钱带给她的自由,热爱着金钱,把钱算的分明更分明些,毫不避讳地表明自己喜欢金钱。
张爱玲确实是拜金的,但她和《金锁记》里曹七巧的拜金又是不一样的。对于她来说,钱就是钱,钱只能买物质东西。她把物质和精神分的很开,也就把钱也和精神分开了。后来和胡兰成分开时她给他动辄数万元,自己却简衣素食。她并没有葛朗台的吝啬与敛财。钱是她享受的途径,她完全拥有如何支配金钱的权利与自由。她爱胡兰成,愿意给他钱。我们没有必要把她想象成一个可怜的小妇人被抛弃后却仍对爱人死心塌地。给他钱恰恰表明她美丽的骄傲,她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她完全享受自给自主的快乐。她的俗是真俗,她的雅是大雅。所谓大俗大雅,正可以用在她身上。可是这样一个人是真实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不是标榜的楷模,亦没有自认为是救世主的忧心忡忡,她是个小市民,生活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自己的享受的小资。任谁也讨厌不起她的真实她的俗是真俗,她的雅是大雅。所谓大俗大雅,正可以用在她身上。可是这样一个人是真实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不是标榜的楷模,亦没有自认为是救世主的忧心忡忡,她是个小市民,生活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自己的
享受的小资。任谁也讨厌不起她的真实,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拜金主义女才人。
她的一切具有神奇彩,因而美丽,又是哀愁的伤感的。
当我们迷恋于张爱玲作品,为她笔下的一个个人物命运而唏嘘之时,有谁知道身处地球另一半的青春已逝的张爱玲女士的内心波澜?是平静如水还是感念岁月,终究她是去了,伴随着传奇的一生以及她印记中那浮华上海与那些逃不出红尘的女人们!但她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参考文《张爱玲文集》《半生缘》《金锁记》
      《张爱玲经典语录》
《民国女子:今生今世》
《张爱玲经典散文系列之钱》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张爱玲的冷性格与暖爱情》
《浅探张爱玲笔下的人性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