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人物张瑞芳致敬词
“瑞芳老师可以用传奇两个字去描述,她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传奇,艺术也是一个传奇。”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说。
张瑞芳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张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北伐军中将炮兵总指挥,并在北伐途中殉职,在北伐胜利后的公祭仪式上,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特别敬献了一幅写有“精神不死”的挽幛。尽管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优恤,但后来,张瑞芳一家人还是毅然追随共产党参加了革命,母亲和几个兄弟妹都先后成为共产党员。
1938年12月,张瑞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组织需要,她是秘密党员,组织关系由周总理亲自单线联系。张瑞芳和周总理、邓颖超的关系深厚,他们几乎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周总理和邓大总是亲切地叫她“小芳”。
张瑞芳自小痴迷于话剧表演,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时,演过田汉的话剧《南归》《获虎之夜》等,年仅十九岁就在曹禺的《日出》里挑战过角复杂的陈白露。1937年4月,她和后来的北影厂知名导演崔嵬一起演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宣传抗日救亡。抗战开始后,她又加入著名的“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去全国各地宣传抗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张瑞芳一生没有接过一个广告,这是张瑞芳的一个原则,哪怕是再高的广告片酬,张瑞芳都不为所动,有限的工资积蓄,大多用在了公益上。秦怡老师也是,她在赈灾会上一下子拿出20万元,拦都拦不住,那几乎也是秦怡一辈子的积蓄。她们那一代老艺术家没赶上挣大钱的好时代,但她们的那种社会责任感是旁人难以企及的。”朱枫记得,张瑞芳在最后几年身体已经不好,但许多重要场合需要她作为老艺术家代表来出席、剪彩、致辞,她一直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哪怕是坐着轮椅出行。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她是在华东医院度过的。随着身体的衰竭,记忆也在逐渐消退,她开始不断重复同样的句子,渐渐也开始忘记人。
老电影演员张瑞芳张瑞芳和秦怡同辈,感情也最为要好,秦怡一直去医院看她。有一天,她记性已经差到叫不出秦怡的名字了,但她望着秦怡说:“我叫不出你的名字,但我知道你是谁。以前,许多活动、场合都要我代表,但我的身体、精力已经无能为力了。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以后要靠你了,你要来当好这个代表。”
2008年6月13日,上海影协举办庆贺张瑞芳九十寿辰活动(祖忠人摄)
秦怡郑重地说,“瑞芳,你放心,只要我还能走动,我一定会做到,一定会代表好。”
这就是张瑞芳,她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乎什么都忘了,还在惦记着工作、艺术;她就像在传递接力棒,把对电影事业的未来期望传递给秦怡。她们代表的是老艺术家体,是电影艺术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