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囿与突围
蒋诗萌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摘要:波伏娃是二十世纪法国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张爱玲是同时代中国文坛名噪一时的天才作家。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二人都对婚姻持有负面印象.个人婚恋经历又都在她们日后的作品中刘下了烙印:波伏娃用理性的思维剖析婚姻中女性处境,张爱玲用感性的笔触描摹婚姻中女性百态。用波伏娃的思想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婚姻.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婚姻中女性是如何沦为男性的附庸.从而思索女性解放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张爱玲;波伏娃;女性婚姻
一、家庭环境对婚姻观形成的影响
波伏娃全名西蒙娜.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一个正统的资产阶级家庭。其父乔治德波伏娃出身于官宦世家.其母弗朗索瓦兹是银行家的女儿.二人的联姻并不是以爱情和自由意志为基础.而是双方家庭一手促
成的财富与地位的结合。父亲信奉男性至上。在他看来,女人的本份就是侍候丈夫,养育孩子;母亲则是传统妇女,从小接受天主教教育。性格温顺,甘心做家庭主妇。波伏娃的童年是幸福的。然而.在她上中学时,一战爆发,家庭经济条件恶化,波伏娃目睹了母亲由一个大家闺秀逐渐转变成了平庸琐碎的家庭主妇.终日操劳,面容日渐憔悴。性格也变得急躁易怒。母亲的命运使少女时代的波伏娃第一次对妇女婚后的处境和命运有了感悟。她认识到了日复一日的家务劳动是使妇女变得平庸、失去自我的凶手。在后来撰写的讨论妇女问题的专著《第二性》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她没有任何进展.永远只是在维持现状。她永远不会感到在夺取积极的善,宁可说是在于消极的恶(家务活)作无休止的斗争。”I II(PSI.S她认为.家庭主妇的角是当时的社会传统赋予女性的.这种婚姻并不能够能带给女性幸福,而是“一种徒有其表却无抱负和热情的平庸.一种周而复始重复着的漫无目的的日子。一种渐渐走向死亡却不问及其目的的生命”。O]0'511)婚后千篇一律的生活抹杀了女性的自由.摧残了女性的潜能,使她们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
母亲的命运使波伏娃警醒。她不甘像母亲一样做家庭主妇,平庸地度过一生。家庭的贫困使她懂得,她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没有依照传统,像大多数女性那样通过婚姻寻求经济保障,而是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身的独立。她努力学习,考入大学,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拿到从业资格证。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不依赖于男性而生存。
与波伏娃一样,张爱玲也是官宦世家的后裔。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其父张廷重自然有旧家
族贵族的遗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也是出身于豪门深团.然而,她崇尚
西洋文化。是当时的新式女性。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极为反感。这桩同样是家长包办的婚姻是不幸的.夫妻性格的差异、文化崇尚的不同为这个婚姻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张爱玲童年时父母频繁的口角争执给了她不小的震撼.这使她自幼年起对婚姻的认识就是破碎而残缺的。在她四岁那年。由于张廷重在外包养二奶.黄逸梵不甘心在旧式大院里消耗青春。出走留洋,后来,又主动要求与其离婚。母亲的这一系列行为对张爱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她以后力图自谋生路、自强自立起了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母亲教导下。张爱玲学习十分勤奋。她从母亲的命运中领悟到。文凭和知识才是独立自主的力量,才能使她立足社会,养活自己。父母离婚后,张爱玲一直随父亲生活。然而,这个衰败、腐朽的旧家庭束缚着她的自由。在她十六岁那年.张爱玲终于逃出了父亲的家门。投奔母亲,在母亲的激励和培育下考取了大学。迎来了全新的自由生活.
父母的婚姻。留给张爱玲的是巨大豹阴影。她从小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亲眼看到母亲婚姻的不幸.感受到封建父权夫权对女性的迫害。这种经历直接影响了她今后的文学创作,使得她的作品中女性婚姻多带有灰暗的感情彩。
=、个人骧情经历对婚姻观形成的影响
1928年至1929年。为了准备哲学教师学衔的会考。波伏娃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旁听辅导课.结识了一同
听课的萨特。在备考的日子里。他们一起复习,朝夕相处,逐濒互生好感,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然而。萨特却从来没有要和波伏娃履行一夫一妻制的意愿。在他眼里,传统的婚姻制度是陈旧保守的,他不愿为其所束缚。因此劝说波伏娃与他一道打破传统,建立一种新式的爱情契约。这个契约要求摈弃婚姻制度.双方交往的同时保持着个人的独立和与他人交往的权利。萨特的提议让波伏娃陷入矛盾的痛苦.因为这种爱情契约是完全与传统习俗、与正统观念相悖的。然而波伏娃毕竟是敢于打破时俗、突破自我的女性.毅然与他签订了爱情契约。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她开始思考女性在社会及婚恋中的处境问题.这为她日后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来,萨特移情奥尔加。面波伏娃不愿就这样放弃萨特,在精神上认输。在三人的商议之下。他们组成了。三重奏”式的生活之家。这个事件的发生对波伏瓦一生思想与性格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正如她所说:“这一时期.我摆脱了压在许多妇女身上的祸害——依附。”在这之后.她开始思考女性精神独立的问题并以这段经历为原版,创作了小说<;女宾客),揭开了她女性问题小说的序幕。
波伏娃与萨特的契约式爱情冲破了传统习俗和道德准则对婚姻的束缚.而波伏娃也实现了对自身的突破。她体悟到,女性只有抛弃传统观念的自我束缚才能获得完全的自
153
由。此后,她逐渐走上了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最终写就了被誉为女权主义者的<;圣经>的著作《第二性>,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
1943年冬天,胡兰成慕张爱玲之名前去拜访.从此揭开了两人的一段红尘姻缘。胡兰成聪颖善悟、博闻强识.人又风流倜傥,在当时的上海被称为“名士派”。当时张爱玲正值二十三岁.胡兰成的聪明善解和名士风度让从来没有感受过男性温暖的她陷入了情网。然而,胡兰成已有家室.频繁出入张爱玲家,自然有闲人议论长短。然而,张爱玲不顾世人眼光.投入了和胡的短暂恋情。1944年。胡与其妻离婚后与张爱玲缔结婚约。婚后的生活二人“同见同知”,互相探讨文学艺术。这段甜蜜生活极大激发了张爱玲的创造灵感。然而。好景不长。胡三番五次移情别恋。张爱玲要他在她和其他女性之间作出选择,胡却不肯。无奈之下,张爱玲叹道:“你是到底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Sl(Pt霸后来,二人终于分手。
张爱玲的这段失败的婚姻给她的伤痕是巨大的.在此后的一个阶段,她进入了创作的低迷期。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对婚姻的态度上。张爱玲是被动的。她在这段婚姻里。从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胡的手里。直到最后.张爱玲仍然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胡。当这个承诺能给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男人背弃了她,她“将只是萎谢了”。更表露了张消极、封闭的心理。她虽然经济能够独立。可是在她的心灵深处。仍然等待男性的庇护。正是对待婚姻的这种态度。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多走不出依附男性的被动心理.从而导致她们的悲剧。
兰、以波伏娃的思想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婚姻
波伏娃和张爱玲都承认在男权社会里.婚姻中女性对男性处于依附地位。张爱玲认为。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是天生的。是女性本性中的奴性使然。在《有女同车》中。她写到:“女人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在她的思想里,女性是以男性为生活中心的,而这不怨别人.是由女性自身的心理缺陷决定的:。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系宗法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上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竟天择的过程中不曾为禽兽所屈服呢?可见单怪别人是不行的。聊砷她认为女性的被压迫、被奴役的处境并不归咎于其生理劣势。而是由其自愿为奴的性别心理决定的。
然而,波伏娃并不承认女性自身存在缺陷,而是认为:。女人的特性,没有一种是女性先天结构强加给女人的。而是由处境造出来的。”l-艄正是社会环境使得女性不得不再婚
姻中依附男性。下面试以波伏娃的思想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婚姻。
女性对男性的婚姻依附大体可分为精神依附和物质依附。先看精神依附。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写道:“结婚,是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gl(1a姗渡伏娃认为.在男性话语权主宰的社会,女性的婚姻是被迫的。“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没有人想娶她们,从社会角度来看,他们简直就成了废品。”闪此。婚姻是女性与社会结合的唯一手段。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女性不得不选择结婚。而婚后“在作为个体的妻子与世界之问起中介作用的是男人,他将赋予她的偶然的、前后不连贯的生活以人的价值。只有把她的
生存交由他掌管时。这种生存才会有意义。竹【l l∞四女性把自己的生存交由男性掌管,所以婚姻使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女人需要通过男人证明自己生存的正当性。因此“不论她(在社会上)可能受到怎样的尊重.她154终归是附属的、次要的、寄生的。”I i l0P2)
在男权社会中.女人要通过丈夫这个中介来实现她生存的正当性。因此她沦为男性的附庸。当我们用波伏娃的思想重审张爱玲的小说世界.这一点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她笔下女性对男性的精神依附上。<;猫》中爱默缺不得丈夫,她认为“这个丈夫少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虽然本身毫无价值,但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白玫瑰的婚姻生活单调乏味.然而她死守妻子的角.把丈夫当作她“最终的归宿”;<;倾城之恋》里,自流苏用尽手段夺走了原是为表妹介绍的男朋友范柳原。因为“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女人们的“贱”恰恰是向强势男权的屈服。在这样的社会中.女人必须通过婚姻保障自己的地位、获得社会的承认。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只有接受她的附属身份。才能获得她的尊严地位。”Il l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人的命运只能是“体面的服从”.而这服从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
再看婚姻中女性对男性的物质依附。波伏娃认为:。是男性的法典。是男性依照自己的利益所发展的社会。以某种形式确定了女人的处境。”这种形式,不仅是强大的男权迫使女性通过选择婚姻而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在精神上依附男性.更是通过限制女性经济能力来使女性不得不求诸于婚姻,获得生存。女性没有经济能力。无法自立,所以不得不依靠男人:“若他离她而去.她一般来说既不能自食其力又不能
得到外援。”Ⅲ∞因此。波伏娃写到,对一些女性而言,“抓住’丈夫是一门艺术.‘控制’他则属于一种职业。”职业本是一个人的经济来源,独立的保障,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把婚姻视为职业。可见其对男性的依赖程度之深。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倾城之恋》里的自流苏为了“经济上的安全”嫁给范柳原,《花凋》的主人公川嫦是专职“女结婚员”。一辈子想着通过婚姻实现自己物质上的保障;《金锁记》中曹七巧更是为了钱嫁给姜家的痨病二少爷.她们都是为现实所迫,不得不把婚姻作为生存的手段.依靠男性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这物质上的依附决定了他们只能沦为男性完全的附庸。正如波伏娃所说:“他首先是一个公民。一个生产者,其次才是一个丈夫:她则首先是一个妻子,而且往往只是一个妻子。”i l l(P觉1)对于女性来说,“她结了婚.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前途,这就是她在人世间的全部命运。”I I l嗍
综上所述.在男权主宰的社会里。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是不平等的。男性保持了其人格的独立性.在婚姻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却丧失了独立人格,被迫依附于男性。然而,张爱玲陷于内囿,没能走出自己的心城。一味把女性被迫的附庸归罪于女性自身;相反。波伏娃却实现了对自己的性别突破,打破了男性话语权.大胆指出男权主宰的社会才是使女性沦为附庸的凶手。从而为女性冲破男性封锁、实现自我解放指出了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于和伟老婆宋林静[21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3】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选(倾城之恋、金锁记).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4】昊康茹.追求卓越的t j由心灵.西蒙娜.德.波伏娃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于青.张爱玲传.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