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接轨考试语文试题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    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    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融会贯通    内容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
B.炉火纯青    内涵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
C.融会贯通    内涵    物我两忘    超今冠古
D.炉火纯青    内容    物我两忘    超今冠古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huì)    风sāo)    惟妙惟肖    吹毛求疵
B.婷(pīn)    阴)    一代天娇    浩浩汤汤
C.)    丽()    岸芷汀兰    山肴野簌
D.ráo)    哑(shī)    伛偻提携    樯倾揖催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四书”之一,作者是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梦得的《陋室铭》。
C.雨果是19世纪前期的英国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等。
D.书法艺术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祭祀等活动。书法字体演变依次是隶、篆、楷、行、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B.最近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应切实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水平。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闻天语,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________________,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 !”(《伯牙善古琴》)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 。孔明在《诸葛亮集》提出“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执政理念,这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一脉相承。
6.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后面小题
1.请简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情节。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结合具体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二、阅读
7.    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
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专)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此其所以败也。 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长②置:放在一边,不理他③通:传达 ④遮道:拦路⑤夥,多。颐,语气词。意思是陈胜当了个王,还蛮像一回事嘛。⑥夥涉为王:形容一个人的突然富贵。⑦发舒:放肆。⑧ 故情:指陈涉贫困时情况。
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已为王,陈/或命急宣    B.诸陈王故人皆自引/粗取精
C.客出入愈发舒/多多    D.愚无知/是金陵人,
2.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宫 门 令 欲 缚 之 自 辩 数 乃 置 不 肯 为 通。
3.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陈王斩之”。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①贵:器重。②树:名词作动词,栽种。③生杨:使杨树活。④不胜一人:不能承受一人(的破坏)。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故 以 十 人 之 众 树 易 生 之 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3.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惠子所讲道理。
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燕昭王任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辛、毅皆赵人也。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之强,盖卫人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于士        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B.后知生于忧患      六国所用相
C.秦不然            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D.诸侯炉火纯青的意思楚之强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3.乙文作者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甲、乙两篇短文,都列举了多位历史人物,其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
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枯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
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档风御寒,
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1.文中写了许多有关“柴禾”的事情,你觉得哪一件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3.文中第⑥段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看见了”,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两位读者围绕“柴禾”的留与扔展开了争辩,读者2会说什么来证明他自己的观点呢?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帮他说说理由。
11.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朽的失眠
①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