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绝弦
第三届全国中⼩学“教学中的互联⽹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六年级上册语⽂《伯⽛绝弦》(⼈教版)
江西赣县⽥村中⼼⼩学谢意发
⼀、教案背景
炉火纯青的意思
1、⾯向六年级学⽣;
2、⼈教版六年级上册第⼋组课⽂中的第⼀篇《伯⽛绝弦》
3、第⼀课时
4、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准备:预习课⽂,互联⽹搜索故事背景并积累ABCC式的词语。⼆、教材分析
这⼀课是⽂⾔⽂,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与钟⼦期的故事。伯⽛喜欢弹琴,⼦期有很⾼的⾳乐鉴赏能⼒。伯⽛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纯青的地步。不管伯⽛如何弹奏,⼦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的⼼意。伯⽛因得知⾳⽽⼤喜。⼦期死后,伯⽛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
有⼈能成为他的知⾳,于是,他把⼼爱的琴摔碎,终⾝不再弹琴。课⽂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善弹,⼦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期死,伯⽛绝弦。全⽂共⽤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三、教学⽬标
1、读通课⽂:读准字⾳,读通句⼦。
2、读懂课⽂: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的感悟,⽤⾃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积累中华经典诗⽂,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所表达出⾳乐艺术的⽆穷魅⼒。
【教学难点】
体会伯⽛为纪念知⾳⼦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伏笔暗设引新知
1、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字游戏,出⽰:杨柳依依。快速到规律,并也说说这样的词。
2、课外积累真丰富,⽼师也积累了⼀些,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写景
的ABCC式的词语。(平时如果有意识的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3、有⼀篇⽂章,仅⽤了77个字,却记载了⼀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想了解吗?。
4、揭题读题,质疑课题。提⼏个有价值的问题。(“绝”字组词。伯⽛?为何绝弦?
5、想了解吗?把⽂章读⼀读,字⾳读准,⽂章读通读顺。可以多读⼏遍。
⼆、初读古⽂看结构
1、指名读(多名)
2、字⾳读准了,那么节奏呢?指名读。
3、想不想听⽼师读⼀读。师范读。⽣划节奏。(出⽰节奏)
4、学着⽼师的样⼦读⼀读。谁来?
5、齐读。(评价语⾔:真不简单,⽼师还没做任何讲解就读的这么通顺,流利,很有古⽂的韵味和节奏。)
(了不起,读的真不错!已经读出古⽂的节奏来了,看⼤家越读越有味,⼀起试⼀试吧。)
三、细读⽂章明其意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现。想必你对古⽂已有⼀定了解。那么考考你们的反应能⼒,我问你答,好吗?
1、课⽂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伯⽛是什么⼈?钟⼦期是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成为知⾳?
2、⽂章⼀共⼏句话?哪句话统领全⽂?
3、哪句话紧扣课题?
4、哪句话最能体现钟⼦期是伯⽛的知⾳?
5、剩下⼏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曲⾼和寡⽆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伯⽛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琴技已达到炉⽕纯青的程度。虽名满天下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真正听懂⾃⼰的琴声。⼀次,楚王君⾂饮宴,请伯⽛弹琴助兴。伯⽛弹了他的成名作《⽔仙操》。楚王听了摇了摇头说:“太嘈杂了,换⾸别的弹弹吧!”伯⽛只好改弦更张,换了另⼀⾸《⾼⼭流⽔》。待他弹完,楚王君⾂早已酩酊⼤醉。
2、他此时⼼情如何?
(⽛⼜⽓愤⼜伤⼼,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如此⾼雅的艺术竟遭如此践踏。)
3、这就是:曲⾼和寡⽆知⾳。
4、所以伯⽛独⾃⼀⼈来到寂寥的⼭涧排遣内⼼的孤独和寂寞。(播放⾳乐《⾼⼭流⽔》。
5、你看,此时的伯⽛坐在这寂寥的⼭涧,看着⾼⼭流⽔,排遣内⼼的孤独和寂寞,此时,他的内⼼⼀定会有⼀种渴望,他渴望什么?他的内⼼⼀定⽆数次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流⽔遇知⾳
1、⼀曲未完,⼀根主弦陡然崩断,伯⽛知道弦断蹊跷,必有知⾳到。原来是⼀个戴⽃笠、披蓑⾐、背冲担、拿板斧的⼭野村夫。他⼼和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板斧劈断⼀根⼤树枝,这时,伯⽛的琴弦也断了。
2、伯⽛故意喊道:“为何荒野回声⼤?”⼦期答⽈:“只因⾼⼭流⽔长。”
3、伯⽛重整断弦,继续弹琴。当伯⽛⿎琴,志在⾼⼭,⼦期眼前浮现怎样的情景?他怎样赞叹?读。伯⽛不理会。
2、“善”是什么意思?跟前⾯的⼀样吗?
3当伯⽛⿎琴,志在流⽔,⼦期眼前浮现怎样的画⾯?假如你是⼦期你怎样赞叹?怎样读?伯⽛有些诧异。
4、伯⽛继续抚琴,除了峨峨⾼⼭,洋洋江河,如此记忆⾼超的的伯⽛还志在什么?出⽰滚滚波涛,淙淙流⽔……
5、这就是:伯⽛所念,钟⼦期必得之。
6、今天,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景,⼀个⼭野村夫竟然能听懂他的琴声!(读,伯⽛⿎琴……..)
7、此时伯⽛的⼼情怎样?
8、是的,伯⽛⼤喜,他推琴⽽起,对⼦期说?(知我者⼦期也,⼦之⼼⽽与吾同,相识满天下,知⾳能⼏⼈?)
9、这就是知⾳啊。两⼈⼋拜为交,约定来年中秋再相见。
这就是:⾼⼭流⽔遇知⾳.
(三)、破琴绝弦谢知⾳
1、可惜世事难料,第⼆年中秋,伯⽛满怀希望⽽来,然⽽等到的不是⼦期的⼈⽽是⼦期冰冷的墓碑(出⽰最后⼀句),⼀位⽼⼈告诉他,⼦期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要把墓碑修在江边,到⼋⽉⼗五相见时,好听伯⽛⿎琴。
2、⼦期死了,伯⽛为何就认为⾃⼰再没有知⾳了?(引导:⼦期死了,(他⼜要回到原来的⽣活中去了,没有⼈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当他志在流⽔,没有⼈说……)
3、你觉得伯⽛此时⼼情如何?
4、没错,他万分悲痛,哀莫⼤于⼼死。他来到⼦期的⽬前,凄楚的弹起了相见时弹奏的《⾼⼭流⽔》。带着伯⽛的悲痛,闭眼欣赏。(播放⾳乐《⾼⼭流⽔》)
⼀曲弹罢,他吟道:谓世再⽆知⾳,乃破琴绝弦,终⽣不复⿎。
5、他断的仅仅是弦吗?还有什么?
6、在⼦期墓前,他⼜想起了和⼦期在⼀起的美好⽇⼦,导读:伯⽛善……
7、这就是:破琴绝弦谢知⾳。
四、画龙点睛悟情感
1、明代⼩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故事,伯⽛在⼦期墓前留下⼀⾸短歌,配乐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重来访,不见知⾳⼈。
但见⼀抔⼟,惨然伤我⼼!
伤⼼伤⼼复伤⼼,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这真是:
摔碎瑶琴凤尾寒,⼦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皆朋友,欲觅知⾳难上难。
3、这就是伯⽛与钟⼦期的故事,后⼈把“知⾳”喻为与⾃⼰⼼灵相通的朋友,把“⾼⼭流⽔”喻为知⾳难觅或乐曲美妙。
4、⼀代琴师,俞伯⽛,让《⾼⼭流⽔成为绝响》,今天就让我们伴着琴声,来回味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吧!
五、链接课外添锦华
1、课外积累古今表现真挚友谊的故事。
2、搜集古今交友名句。
附:板书设计
伯⽛绝弦
曲⾼和寡⽆
⾼⼭流⽔遇知⾳(难觅)
破琴绝弦谢
六、教学反思
曲⾼和寡⽆知⾳,⾼⼭流⽔遇知⾳,破琴绝弦谢知⾳——伯⽛绝弦的故事,经过历史的滔滔长河,⾄今仍感动着把你我。正是这个故事,确⽴了中华民族⾼尚⼈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化之瑰宝也当之⽆愧。
这是⼀篇⽂⾔⽂,是⼩学阶段学⽣第⼆次学习⽂⾔⽂。据此,我确⽴的教学⽬标是:读懂课⽂,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的感悟,⽤⾃⼰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我的教学思路是:在进⼊新课后,从学⽣的词语积累⼊⼿,让学⽣说说ABCC式词语,了解学⽣的语⾔⽔平,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在读通读顺课⽂后,引导学⽣根据注释、插图等理解⽂⾔⽂意思,教师稍微作点拨;在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两⼈是知⾳”的牵引下,学⽣到关键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感受⾳乐意境之美妙,俞伯⽛演奏技术之⾼超,钟⼦期欣赏⽔平之
⾼雅,从⽽印证,这就是知⾳,真正的知⾳;最后,话锋⼀转,在伤感⾳乐的衬托下,领略钟⼦期逝去后伯⽛的悲痛欲绝,感受真正的知⾳,真正的感情,在反复的吟哦、品读中,学⽣被深深震撼了。
课结束了,我的情绪还在课⽂中,⼼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拨动学⽣⼼弦的⼀课,主要有如下精彩点:
1、“知⾳”是主旋律
课堂开始,伴随着袅袅炊烟、萧萧⽵叶等优美词语的韵律,激发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体会诗情画意,为后⽂理解“洋洋兮若江湖”等语句作铺垫。学⽣初读课⽂之后,我就请学⽣⽤⽂中的⼀个词概括伯⽛和⼦期的关系,学⽣很快出来“知⾳”⼆字。在学⽣理解了⽂⾔⽂的⼤意后,我⼜提“知⾳”话题,问学⽣哪些句⼦可以看出两⼈是知⾳,通过深⼊品读重点句⼦,感受俞伯⽛和钟⼦期热爱⾳乐、志同道合、情操⾼尚的真挚情感。最后,感受伯⽛闻噩耗、绝琴弦的特殊情怀,从知⾳的⾼度理解伯⽛的特殊作法,就是对知⾳、对朋友的最⾼境界。从头到尾,“知⾳”的主题贯穿其间,它成为理解全⽂的情感线,甚⾄是主旋律。
2、“阅读”是拨弦之⼿
学习⽂⾔⽂,理解⽂⾔⽂,通过阅读感悟情感,如果这⼀节课可以看作是⼀曲《⾼⼭流⽔》,那么阅读就可作为弹拨这⾸曲⼦的拨弦之⼿。为了达成整个⽬标,开始我让
学⽣反复读课⽂,注意读准字⾳,读通句⼦,注意⽂⾔⽂特有的节奏;然后是理解⽂⾔⽂,特别提醒学⽣注意重点字词,看清楚注释,连贯地说⼀说⼤意;在进⼀步感受“知⾳”时,我设计了⼀系列语⾔拓展训练,如根据“峨峨兮若泰⼭”和“洋洋兮若江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看到了怎样的江河?⼜如引导学⽣想象,俞伯⽛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的的场景呢?除了峨峨泰⼭、洋洋江河,还会有什么呢?学⽣说出了⼀些场景后,我⼜引导学⽣⽤开课伊始所说的ABCC式词语模仿钟⼦期赞叹的语⾔形
式说话,如“潇潇兮若春⾬”“袅袅兮若轻烟”“皎皎兮若明⽉”等。学习“⼦期死”⼀节,我补充了⼀段古诗,意在激发情感,丰富语⾔。
3、诗情画意是背景
我⾃⾝是⼀个喜欢读史品诗的⼈,业余时间⼤都⽤于阅读和积累,并特别喜爱将古诗⽂与⾃然风景相结合,在美丽的风景之中品读诗⽂。本着这样简单的爱好,每每教学古⽂时,我都特别喜欢让学⽣欣赏⾃然风景,让全课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时,我插⼊了⼤量意境⾼雅的风景画和中国风画⾯,并结合古乐曲《⾼⼭流⽔》,让学⽣陶醉于美丽的画⾯之中。且在板书设计⽅⾯,我也注重⽤⼏句诗词概括全⽂梗概,既简洁明了,⼜能让孩⼦们诗⾹满⼝。整节课都让孩⼦们仿佛置⾝于悠悠⽩云,潺潺流⽔、巍巍⾼⼭的诗情画意中。美极!
4、教学遗憾如同弦断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刚回到办公室,⼏位前辈不吝赞美之辞,同时也指出,前⾯的感情处理⾮常⾃然、融洽,可到最后突然来⼀问:⾯对伯⽛的悲痛欲绝,你有什么想劝慰他的吗?这就冲淡了全⽂的情感基调,与“知⾳”的主旋律相悖了。仔细⼀想,确实如此,伯⽛之所以⽤这种“破琴绝弦”的极端⽅式怀念钟⼦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太真挚,太投⼊。当然,这样的情感表达⽅式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极少,正因为极少,才显得弥⾜珍贵。所以,我们应尊重伯⽛的情感表达⽅式,不必要画蛇添⾜,评头品⾜,否
则,不仅冲淡了主题,⽽且是对千古绝唱的⽆端解构,和对⾼尚知⾳的庸俗臆测。
俞伯⽛⽤炉⽕纯青的琴技,还有⾼⼭流⽔的智慧、情操,拨动了钟⼦期的⼼弦;⽽我,作为⼀名热爱语⽂教学的教师,尝试着⽤⽣动传情的语⾔,还有符合学⽣⼼智的⽅法,去拨动学⽣的⼼弦。但愿,学⽣的情感受到熏陶,⼼灵得到洗礼,语⾔逐渐丰富,思维更加清晰……
教师⾃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