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数学老师年度考核个人小结〔精选7篇〕
数学老师年度考核个人小结〔精选7篇〕【篇一】
一、政治思想方面:
20xx年,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不断超越自我,热心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一年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副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学校中心组教研员、学校课题组成员。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对学生倾注了百般的爱心,努力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教研才能方面:
作为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我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研活动。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A类课题《“三维目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是校本教研“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研究”的参与者。我潜心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一切教育理论操作,积极总结经历,屡次撰写专业论文,课堂教案,教学案例。五月份由我执笔写下一万多字的《“三维目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受到领导的认可,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课题组”,我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我的课题案例评析《培养学生乐于交流数学思维的过程》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另外还有两篇教学随笔在《来宾日报》上发表。
上半年受兴宾区教育局邀请“送课下乡”,到寺山乡和迁江镇上了两节数学课堂展示课;下半年承当了一节校级公开教研课,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此外,我热衷于听课评课活动,仅秋季学期就就听课多达42节,并用心写下多篇听课感受发布在ME数学博客上。指导潘月慧老师参加校级“秋实杯”比赛荣获一等奖;参与指导钟晓玲老师参加市级选拔赛获得一等奖。
三、教学成绩方面:
这一年的上半年,我任教五〔2〕班的数学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进步很大,期末成绩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前进了六个名次。下半年连任六〔2〕班数学教学。我尽可能用我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爱学、乐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每一次作业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由喜欢我到喜欢数学课,由喜欢数学课到喜欢写数学作业。我惊喜地看到原来只考了18分的同学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到达班上的中等程度。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四、考勤情况方面:
一年里,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出勤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全年出满勤。回首过去,展望将来,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好。
数学老师年度考核个人小结〔精选7篇〕【篇二】
本人在详细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才能的开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老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老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为目的,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打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那么。
(一)克制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向。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创造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
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符合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才能。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开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气氛、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平安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制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形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展。老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才能为目的。保存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才能;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老师、学生的角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才能。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如今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别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才能。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附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