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州名胜古迹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关于兰州名胜古迹的作文300字 篇1
    晨光微熹的清早,我们坐着车,一路感受西北干燥温热的风,来到了被誉为“中国游牧民族艺术画廊”的贺兰山岩画
    在车上听妈妈讲了许多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知识,据说这是西夏时期党项族人在岩石上刻的,这些像蚯蚓一样扭曲奇怪的符号,描绘了他们狩猎野兽,祭祀太阳神的场景。我不由得好奇,石头上怎么刻画呀?他们都狩猎什么呀?为什么要祭祀太阳神呢?一路上,我带着这些问题,充满期待地来到了贺兰山。
    贺兰山就像一条长蛇一样盘踞在宁夏西北方,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天然屏障。远远的,我就看见贺兰山矗立在白云之间,气势磅礴,不由得让我想到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走近些,我才发现贺兰山的山体完全由岩石构成,仅有零星的绿意点缀其间,还有瀑布飞溅,可谓“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同江南完全不同的景致将我吸引住了。
    沿着贺兰山走去,没几步就能看到一幅岩画,有一奔跑的动物,有拿着弓箭射猎的人,还有一张张微笑的人脸和一些无法破译的`符号,我不由得惊叹祖先们精湛的画技,使千百年之后的我们通过这些岩石上的画面得以窥见他们曾经射猎、放牧、舞蹈的场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阳神岩画,它刻在离地面20多米的石壁上,居于整片岩石的正中间,岩画中的太阳神圆圆的脸,重环双眼,炯炯有神,直面东方,俯视着整个山谷,头上还有很多线条,象征着太阳的万丈光芒。整幅画看上去威武之极,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想祖先们也一定像我们一样向往太阳带来的温暖和光明吧。偶然间,我看到一岩羊蹦蹦跳跳朝我们走来,行动敏捷,在陡峭的岩石上如履平地,如同山间的精灵般,一瞬间,岩画上的动物穿越千年的时光朝我走来,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凝练。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岩画是古人的记事本,是石头的历史,经过多少风吹日晒,一幅幅古老神秘的岩画,像我们展现了一条扑朔迷离、蔚为壮观的艺术长廊。
   
    关于兰州名胜古迹的作文300字 篇2
    我们兰州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从古至今,这座城市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迭,留下了众多珍贵的人文古迹。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寻访一番兰州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黄河之滨,这里矗立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关隘——嘉峪关。它那坚固的城垣,那高耸入云的敌楼,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我们亲眼目睹了这座历经沧桑的关隘曾经的恢宏气势。漫步在城楼之上,远眺苍茫大漠,只见那条湛蓝的黄河在脚下流淌,宛如镶嵌在金黄的沙漠之中的一条绸缎,美不胜收。
    接着,我们乘车前往市中心,那里有一座古古香、气势恢宏的建筑——武威孔庙。孔庙坐落在一座小山之上,远远望去,红墙黄瓦,巍然耸立。走进这座庙宇里面,处处都弥漫着古朴的气息。清晰可见的就是三座精雕细刻的石坊。石坊上面的雕龙画凤栩栩如生,给人一种飞天的错觉。庙宇中央的是孔子像,周围陪衬着历代名人的塑像。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儒家文化气息的古代书院之中。
    黄河入关处,我们还游览了一座历经700余年风雨的古典园林———黄河铁桥公园。这里位于嘉峪关城外,曾经是位于古丝绸之路要冲的一座重镇。如今,这座公园虽已有些年头,但是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韵味。那些遗存下来的古老城垣,还有清澈见底的池塘,让人恍如穿越回到了那个充满艰辛与浪漫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昔日驼铃阵阵、商旅往来的火热景象。
    最后,我们来到了被称作"甘肃第一古建"的镇远楼。这座古朴典雅的楼阁坐落在兰州城内,耸立于白塔山之巅,在黄河之滨气势恢宏。入内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它的建筑格调独树一帜。通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独具匠心。远远望去,它那挺拔的身姿便好似一尊矗立于城市之中的古老巨人。我们登上了楼顶,俯瞰整座城市,那份
气宇轩昂的雄伟感扑面而来。从这里向外望去,可以看到黄河在城市中穿流而过,一条蓝的长龙在郊野间蜿蜒盘旋。
    在欣赏完这些古迹之后,我对兰州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知。她见证了历代英雄豪杰的沿革更迭,记录下了那些饱经沧桑的岁月。这座城市不仅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也见证了祖祖辈辈人们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眷恋与热爱。
   
    关于兰州名胜古迹的作文300字 篇3兰州景点
    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北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展馆,叫做“唐代遗址”陈列馆。远观这是一个单体建筑,占地大约平方米,建筑表面有很多穿插在一起的木条,巧妙地将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
    在黄的灯光下,遗址陈列馆反射出历史的厚重感。踏进展馆大门的第一步,我就能感受到这样的气息。这个目测长约30米,宽约15米,中部落空的地方就是唐代人生活的遗址。靠在栏杆边儿,向下俯视,乱砖中散落的一些陶碗、乱石砌出的井,很粗糙的陶盆,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下层百姓的生活用品。同时在出土的大量唐代器物中,居然有一个大邑瓷碗,瓷碗的底座十分小、碗口又很大,有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碗
内是翠绿,犹如碧玉,与杜甫的“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相吻合。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的塔铭碑,上面描写的环境也与杜诗一一吻合,可见此处遗址的发现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我来过很多次唐代遗址,遗址是没有变化的,但我对遗址的感受却在变化。
    二、三年级时,我看到遗址想象到的是,杜甫一家和邻里相互串门,十分热闹的情景。而现在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仿佛看到的是在严武救济下,不是特别拮据的杜甫,在秋天时节把成熟的桃子分与邻里,大家相濡以沫,不再“路有冻死骨”。在大雨倾盆时节,风“卷我屋上三重茅”;雨,使“屋漏无干处”。那是杜甫爷爷的家啊!那时杜甫不是先安顿好妻儿,而是吟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可以为了天下的人们都有风雨不动的房子居住,自己宁可“受冻死亦足!”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曾受尽穷苦折磨的人们何曾想过千年后的今天,几乎人人都住进了这广厦;何曾想过他们曾受尽苦难的家园也被保护、流传千秋!